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山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5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基板、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位于基板的上表面,下盖板位于基板的表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内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基板的右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基板的左侧设有与进料组件相对应的出料通道,所述基板内安装有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组件以及出料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料通道进行初混合,在多次的分流、聚集的过程中,使得物料充分的混合,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适用于不同粘稠度的反应物料,反应过程中,“S”形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增加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介绍
微通道反应器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和通道多样性,微通道反应器的工艺流体通道在微米级别,在传质、传热、恒温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与传统的反应器相比,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然而,现有的微通道反应器在进行放热的化学反应时,放出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被带走,容易聚集在通道内,并且对物料的粘稠度也有所要求,粘稠度过高的物料反应慢甚至会堵塞通道,另外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产生固体时,同样容易堵塞通道,导致生产无法继续进行,甚至造成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基板、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位于基板的上表面,下盖板位于基板的表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内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基板的右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基板的左侧设有与进料组件相对应的出料通道,所述基板内安装有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组件以及出料通道相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呈“Y”形与进料通道相连,所述进料通道的底端与基板相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盖板的正面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安装在上盖板内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第一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上盖板后侧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下盖板的正面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安装在下盖板内的第二冷却通道相连,第二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盖板后侧的第二出水口相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呈“S”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通道由至少一个微通道单元组成,所述微通道单元包括外壳和连接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内设有弧形反射板和圆形反射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反应物料先经过进料通道进行初混合,再进入外壳中,在经过弧形反射板被分流分别从两边的通道流入,经过圆形反射板重新聚集,再经过连接管进入下一个微通道单元中,反应物料在多次的分流、聚集的过程中,使得物料充分的混合,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且外壳的整体结构为流线型结构,减少了流动死角,能适用于不同粘稠度的反应物料,放置堵塞微通道;2、在反应的过程中,冷却介质分别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处流入,在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内流动,最后分别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处流出,“S”形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延长了冷却时间,增加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中上盖板的剖视图。图3为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中下盖板的剖视图。图4为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中基板的剖视图。图中:1-基板,2-上盖板,3-下盖板,4-第一进料口,5-第二进料口,6-进料通道,7-出料通道,8-第一进水口,9-第一出水口,10-第二进水口,11-第二出水口,12-第一冷却通道,13-第二冷却通道,14-微通道,15-微通道单元,16-外壳,17-弧形反射板,18-圆形反射板,19-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基板1、上盖板2和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2位于基板1的上表面,下盖板3位于基板1的表面,所述上盖板2和下盖板3内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基板1的右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基板1的左侧设有与进料组件相对应的出料通道7,所述基板1内安装有微通道14,所述微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组件以及出料通道7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所述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呈“Y”形与进料通道6相连,所述进料通道6的底端与基板1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进水口8,第一进水口8与安装在上盖板2内的第一冷却通道12相连,第一冷却通道12的另一端与位于上盖板2后侧的第一出水口9相连;所述下盖板3的正面设有第二进水口10,第二进水口10与安装在下盖板3内的第二冷却通道13相连,第二冷却通道13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盖板3后侧的第二出水口11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和第二冷却通道13呈“S”形。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该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在使用时,将需要反应的物料分别通过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投入反应器中,在进料通道6内进行初混合,然后进入微通道14中反应,最后从出料通道7中排出,完成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冷却介质分别从第一进水口8和第二进水口10处流入,在第一冷却通道12和第二冷却通道13内流动,最后分别从第一出水口9和第二出水口11处流出,“S”形的第一冷却通道12和第二冷却通道13延长了冷却时间,增加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微通道14由至少一个微通道单元15组成,所述微通道单元15包括外壳16和连接管1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6内设有弧形反射板17和圆形反射板18。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反应物料从进料通道6内进入微通道单元15的外壳16中,在经过弧形反射板17时,由于弧形反射板17的弧形阻挡,物料被分流分别从两边的通道流入,然后经过圆形反射板18重新聚集,再经过连接管19进入下一个微通道单元15中,直到完成反应从出料通道7处流出。反应物料在多次的分流、聚集的过程中,使得物料充分的混合,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且外壳16的整体结构为流线型结构,减少了流动死角,能适用于不同粘稠度的反应物料。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基板(1)、上盖板(2)和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2)位于基板(1)的上表面,下盖板(3)位于基板(1)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和下盖板(3)内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基板(1)的右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基板(1)的左侧设有与进料组件相对应的出料通道(7),所述基板(1)内安装有微通道(14),所述微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组件以及出料通道(7)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基板(1)、上盖板(2)和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2)位于基板(1)的上表面,下盖板(3)位于基板(1)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和下盖板(3)内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基板(1)的右侧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基板(1)的左侧设有与进料组件相对应的出料通道(7),所述基板(1)内安装有微通道(14),所述微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组件以及出料通道(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所述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呈“Y”形与进料通道(6)相连,所述进料通道(6)的底端与基板(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进水口(8),第一进水口(8)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仁涛
申请(专利权)人:泰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