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5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包括:管,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与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及湍流器,安装在管内部,并形成螺旋形状,以引导燃烧气体湍流流动;其中,在湍流器还具有副促进体,副促进体沿着流线方向形成来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以用于防止燃烧气体的压力损失;湍流器的副促进体包括通气孔和扩张片,通气孔沿着流线方向形成,扩张片连接于通气孔的后端形成倾斜,并沿着流线方向渐增大表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为了通过燃烧气体的流动促进与管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将螺旋形湍流器安装在管内部,尤其将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副促进体导入湍流器,进而不仅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还可防止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为了通过燃烧气体的流动促进与管外部热介质的热交换,将螺旋形湍流器安装在管内部,尤其是将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副促进体导入于湍流器,进而不仅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还能够防止压力损失。
技术介绍
通常,锅炉根据主体的材料或者结构、水循环方法等可分为各种类型。其中,钢制锅炉根据结构可分为圆筒锅炉和水管锅炉,圆筒锅炉是在大直径的圆筒形压力容器内部设置炉筒或者烟管等增加导热面积以增加蒸发量的锅炉。炉筒锅炉是一种耐火式锅炉,在大直径的壳体内部安装直径相对较小的炉筒(flue),并且在该炉筒设置燃烧装置。烟管式锅炉具有在位于壳体两端的平板形端板之间设置并连接直径小的多个烟管(firetube)的结构,相比于炉筒式锅炉导热面积大、蒸发量大。而炉筒烟管式锅炉是将炉筒锅炉和烟管锅炉组合制造而成的,具有在壳体内配置一个大直径的波形炉筒和连续地配置多个烟管的结构。这种炉筒烟管式锅炉具有并排设置波形炉筒和多个烟管的结构,在锅炉的前方设置有燃烧器。在炉筒内部的燃烧室中燃烧的高温燃烧气体流进烟管,之后通过多个烟道通过垂直排列的烟管,之后排放到烟囱。在锅炉的上部安装有安全阀和蒸汽阀等。现有的由螺旋圆管构成的烟管构成按压烟管外部以在管内部具有螺旋形凸起的结构,作为在被燃烧器12燃烧的气体流动于烟管内部的过程中将管内流体的边界层形成湍流状态以用于促进热传递的方案。除此之外,也公开了将折流气体供应于烟管内部或者在烟管内部插入将铁线缠绕成螺旋形成的弹簧引导湍流的方案。但是,现有的烟管的情况,如果在外部按压烟管本身在管内形成螺旋形凸起,则存在制作成本高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加工螺旋圆管时在内部及外部经常出现加工缺陷之一的划痕,如此因为出现的局部性腐蚀而存在形成孔的风险,此时由此形成的孔导致流体泄漏,进而导致处于无法运转的状态。因此,正在切实需要一种烟管结构,促进烟管内部的烟管气体湍流流动的同时防止制作成本增加,并且可防止烟管受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特2000-0013776号(2000.03.06.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如下:为了通过燃烧气体的流动促进与管外部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将螺旋形湍流器安装在管内部,尤其是将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副促进体导入于湍流器,进而不仅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还能够防止压力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如下:作为副促进体具有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通气孔,并且包括扩张片,所述扩张片与通气孔接连成倾斜,以流线方向逐渐增大表面积,进而不仅在不妨碍燃烧气体流动的同时将湍流流动最大化,而且还将管内部的压力损失最小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一目的如下:在湍流器形成固定片来接触于管内面,并支撑湍流器,进而在管内部稳定地支撑湍流器,同时在与管内面接触的固定片的接触面形成微小凸起,增加管内面和固定片之间的摩擦力,将固定力加倍。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一目的如下:在燃烧气体的出口侧较窄地形成湍流器的螺距,增加燃烧气体和外部热介质之间的热接触面积,延长燃烧气体的停留时间,均匀地保持热交换分布。(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包括:管,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与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及湍流器,安装在所述管内部,并且形成螺旋形状,以引导燃烧气体湍流流动;其中,在所述湍流器还具有副促进体,所述副促进体沿着流线方向形成来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以用于防止燃烧气体的压力损失。所述副促进体包括:通气孔,沿着流线方向形成;扩张片,连接于所述通气孔的后端形成倾斜,并且沿着流线方向逐渐增大表面积。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副促进体的通气孔和扩张片沿着流线方向由多个线条构成;以所述湍流器的螺旋面为中心以前面方向和后面方向交替凸出配置所述各个线条的扩张片。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湍流器还具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形成在边缘位置,并且接触于所述管的内面以支撑所述湍流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固定片在与所述管的内面接触的接触面还具有微小凸起部,以增加摩擦力。本专利技术在燃烧气体的出口侧较窄地形成所述湍流器的螺旋螺距。(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是为了通过燃烧气体的流动促进与管外部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将螺旋形湍流器安装在管内部,尤其是将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副促进体导入于湍流器,进而不仅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还能够防止压力损失。本专利技术作为副促进体具有沿着流线方向形成的通气孔,并且包括扩张片,所述扩张片与通气孔接连成倾斜,以流线方向逐渐增大表面积,进而不仅在不妨碍燃烧气体流动的同时将湍流流动最大化,而且还将管内部的压力损失最小化。本专利技术在湍流器形成固定片来接触于管内面,并支撑湍流器,进而在管内部稳定地支撑湍流器,同时在与管内面接触的固定片的接触面形成微小凸起,增加管内面和固定片之间的摩擦力,可将固定力加倍。本专利技术在燃烧气体的出口侧较窄地形成湍流器的螺距,增加燃烧气体和外部热介质之间的热接触面积,延长燃烧气体的停留时间,均匀地保持热交换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的部分剖切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的湍流器的立体图及扩大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切侧视图及扩大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剖切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FL:流线方向OS:出口侧F:前面方向B:后面方向10:管20:湍流器21:螺旋面23:副促进体23a:通气孔23b:扩张片25:固定片25a:微小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上的优点及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达成的目的,以下示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参照该优选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在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的,并不存在要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对于单数的表述,除非在文章中有明确的定义,否则可包括复数的表述。另外,在本申请中“包括”或者“具有”等的用语应该理解为是要指定在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部件或者这些的组合的存在,并不是要提前排除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部件或者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者增加的可能性。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时,若判断对于相关的公知结构或者功能的具体说明可使本专利技术的要点不清楚,则省略该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包括管10和湍流器20,所述管10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与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湍流器20安装在管10内部形成螺旋形状,引导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管10向内部流进来自锅炉的燃烧器的燃烧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10),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与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及/n湍流器(20),安装在所述管(10)内部,并且形成螺旋形状,以引导燃烧气体湍流流动;/n其中,在所述湍流器(20)还具有副促进体(23),所述副促进体(23)沿着流线方向(FL)形成来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以用于防止燃烧气体的压力损失;/n所述副促进体(23)包括:/n通气孔(23a),沿着流线方向(FL)形成;/n扩张片(23b),连接于所述通气孔(23a)的后端形成倾斜,并且沿着流线方向(FL)逐渐增大表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31 KR 10-2018-01741351.一种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10),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与外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及
湍流器(20),安装在所述管(10)内部,并且形成螺旋形状,以引导燃烧气体湍流流动;
其中,在所述湍流器(20)还具有副促进体(23),所述副促进体(23)沿着流线方向(FL)形成来扩散燃烧气体的湍流流动,以用于防止燃烧气体的压力损失;
所述副促进体(23)包括:
通气孔(23a),沿着流线方向(FL)形成;
扩张片(23b),连接于所述通气孔(23a)的后端形成倾斜,并且沿着流线方向(FL)逐渐增大表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热效率的烟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柱和金钟勋金治官
申请(专利权)人:大林儒雅利恩派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