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51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5
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和阀块,所述阀座具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出口和第二导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所述阀块包括板状部以及与所述板状部一体注塑成型的上体部和下体部,所述下体部包括配合部以及缺口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阀座的上端面贴合,并能够相对所述阀座转动,所述缺口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或者第二导出口导通;所述板状部设置有第一节流孔部和第二节流孔部,所述阀块的下体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节流部和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二节流部的开口位于所述配合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节流部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部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导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部与所述第二节流孔部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切换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电动切换阀。
技术介绍
制冷循环装置中,如冰箱,通常采用电动切换阀作为改变制冷剂流动路径的控制部件。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和固设于阀座上方的外壳,还包括电机,电机的线圈部件外套于外壳,转子部件内置于外壳。外壳内部形成阀腔,阀座开设有导入通道和导出通道,其上端面具有与导出通道对应的导出口,阀座上还设置有与其上端面密封贴合的滑块,该滑块在转子部件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与导出口配合,以控制导出口的开闭状态。阀座端面具有若干导出口,滑块的底端具有与阀座上端面密封贴合的密封面以及缺口。滑块与阀座配合后,滑块可以转动,当滑块的缺口与阀座的导出口位置对应时,该导出口处于打开状态,当其密封面与该导出口位置对应时,该导出口处于关闭状态。随着制冷系统的进一步优化的需求,需要电动切换阀在提供冷媒切换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在特定条件下的节流功能。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电动切换阀,满足上述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切换阀,能够在提供冷媒切换功能的基础上,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节流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和阀块,所述阀座具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出口和第二导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所述阀块包括板状部以及与所述板状部一体注塑成型的上体部和下体部,所述下体部包括配合部以及缺口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阀座的上端面贴合,并能够相对所述阀座转动,所述缺口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或者第二导出口导通;所述板状部设置有第一节流孔部和第二节流孔部,所述阀块的下体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节流部和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二节流部的开口位于所述配合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节流部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部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导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部与所述第二节流孔部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切换阀通过在阀块的板状部上设置第一节流孔部和第二节流孔部,在下体部上设置第一节流部和第二节流部,使得电动切换阀在工作过程中,除实现流路切换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对某个导出口的流量实现节流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阀块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阀块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板状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图7为板状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8是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板状部组件放置至第一模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种双温双控冰箱的制冷系统示意图;图11为电动切换阀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阀块与阀座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动切换阀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11和与阀座11固定形成密封阀腔的外壳12。阀座11固定连接有进口接管13以及第一出口接管14、第二出口接管15,进口接管13以及第一出口接管14、第二出口接管15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阀座11固定连接。阀座11设置有导入口113以及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其中,导入口113设置于阀座的侧面,并与进口接管形成导通的状态。这样,从进口接管13进入的冷媒就可以通过导入口113进入阀腔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阀座11上设置的导入口113的作用是将进口接管13与阀腔相连通,因此,导入口113也可以不设置在阀座11上,比如直接在外壳12的侧部设置开口,并固定连接进口接管13,同样可以实现将进口接管13与阀腔内部连通。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设置于阀座11的上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开设于以阀座11的中心轴为圆心、以不同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周上,并相隔一定距离。阀座11的上端面为一个平坦的配合面,阀块30可以在阀座11的上端面贴合并作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阀块30可选择地使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导通、关闭或处于节流状态。在阀腔的内部设置有转子部件23,转子部件23在电磁线圈(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旋转,与转子部件23固定连接的转轴24带动阀块30在阀座11的配合面上转动。通过阀块30的旋转,控制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的开闭状态或者节流状态。阀座11包括支承座21和固设于其上的阀座体22,两者既可以分体设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一体成型制成。为了使转子部件10转动时能够带动阀块30一起转动,可将阀块30与转轴24相对固定,比如使阀块30与转轴24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当然,也可将阀块30与转子部件23相对固定,比如在转子部件23的下端设置凸出的键部(图中未示出),在阀块30上设置与键部配合的键槽,通过键部与键槽卡合固定,使转子部件与阀块30相对固定。这种设置的好处是,转子部件的键部卡嵌在键槽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将阀块30压紧于阀座11的作用,可确保阀块30与阀座11贴合,防止冷媒从两者的贴合处流入。下面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中阀块30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6,图3为图1中所示阀块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阀块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板状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以图5的视图为例,阀块30包括板状部31、位于板状部31上方的上体部32和位于板状部31下方的下体部33,三者固设为一体。下体部包括配合部331以及缺口部332,配合部形成于下体部33的表面。其中,配合部331用于与阀座11的配合面滑动配合,即配合部331可在阀座11的配合面上贴合地作转动,当配合部331转动至覆盖阀座11的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时,相应的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就处于关闭状态,冷媒无法从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流出。反之,当配合部331未覆盖导出口时,缺口部332与该导出口相对应,此时,该导出口处于导通状态。至于配合部331和缺口部33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作出各种等同的替代,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板状部31与上体部32、下体部33可以根据结构所需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31为便于加工切削的材料制成,如铜等金属材料。上体部32和下体部33均为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具体而言,可以将板状部31作为嵌件,在模具中通过工程塑料注塑的方法制成上体部32和下体部33。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描述方便,以板状部31为界,将阀块30的各个部位分别命名为板状部31、上体部32、下体部33。实际上,上体部和下体部是部分联结在一起的,并非被板状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11)和阀块(30),所述阀座(11)具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30),所述阀块(30)包括板状部(31)以及与所述板状部(31)一体注塑成型的上体部(32)和下体部(33),所述下体部(33)包括配合部(331)以及缺口部(332),所述配合部(331)与所述阀座(11)的上端面贴合,并能够相对所述阀座(21)转动,所述缺口部(33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导通;所述板状部(31)设置有第一节流孔部(3101)和第二节流孔部(3102),所述阀块的下体部(33)贯穿设置有第一节流部(3311a)和第二节流部(3311b),所述第一节流部(3311a)和所述第二节流部(3311b)的开口位于所述配合部(331)的表面,所述第一节流部(3311a)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部(3101)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导出口(112)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部(3311b)与所述第二节流孔部(3102)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11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切换阀,包括阀座(11)和阀块(30),所述阀座(11)具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出口(111)和第二导出口(1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30),所述阀块(30)包括板状部(31)以及与所述板状部(31)一体注塑成型的上体部(32)和下体部(33),所述下体部(33)包括配合部(331)以及缺口部(332),所述配合部(331)与所述阀座(11)的上端面贴合,并能够相对所述阀座(21)转动,所述缺口部(33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111)或者第二导出口(112)导通;所述板状部(31)设置有第一节流孔部(3101)和第二节流孔部(3102),所述阀块的下体部(33)贯穿设置有第一节流部(3311a)和第二节流部(3311b),所述第一节流部(3311a)和所述第二节流部(3311b)的开口位于所述配合部(331)的表面,所述第一节流部(3311a)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部(3101)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导出口(112)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部(3311b)与所述第二节流孔部(3102)连通,且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导出口(1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30)的上体部(32)包括过滤腔部(35)以及容纳腔(R),所述过滤腔部(35)至少部分被过滤部件(40)所填充,所述容纳腔(R)位于所述过滤部件(40)与板状部(31)之间,所述容纳腔(R)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部(3101)连通,且所述容纳腔(R)与所述第二节流孔部(310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31)包括本体部(3108)以及与所述本体部(3108)一体成型的大径部(3109),所述本体部(3108)具有中心通孔(3103),所述第一节流孔部(3101)和所述第二节流孔部(3102)开设于所述大径部(31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