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455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拱顶上进行钻孔、清孔,之后插入锚杆进行注浆凝固;在锚杆插入拱顶内的一端增设槽钢,槽钢的端面紧贴拱顶内岩面,锚杆一端插入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在局部破碎岩体区,在槽钢与拱顶内岩面间增设钢筋网片,即锚杆一端插入钢筋网片、槽钢后通过螺帽将钢筋网片、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无需架设拱架进行下部支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局部破碎岩体区针对性地设置钢筋网片,可有效的防止局部掉块现象,对于一些抢险工程特别适用,可进行局部整体式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暗挖
,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建设作为我国交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隧道安全施工作业尤为重要,一般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碎石下落砸伤作业人员,通常做法为架设拱架和钢筋网片并进行锚喷防护,这种施工方法虽然可行,但施工速度较慢,且工人进行挂网时危险系数较大,特别对于一些低等级隧道设计时没有考虑采用钢架进行喷锚支护,但在实际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时常出现局部破碎岩体,针对此类问题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临时立架进行防护,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且处理繁琐,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找到一种合适的解决办法对隧道开挖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拱顶上进行钻孔、清孔,之后插入锚杆进行注浆凝固;在锚杆插入拱顶内的一端增设槽钢,所述槽钢的端面紧贴拱顶内岩面,锚杆一端插入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在局部破碎岩体区,在所述槽钢与拱顶内岩面间增设钢筋网片,即锚杆一端插入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局部破碎岩体区,进行喷浆成巷构成支护层。优选地,所述钢筋网片之间搭接铺设,相邻所述钢筋网片之间搭接长度大于15cm。优选地,所述注浆凝固采用C2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为0.7,注浆压力0.5~2.0MPa。优选地,所述喷浆采用C2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0.7,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4~6%,抗渗等级不小于S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通过在锚杆与拱顶内内岩面间增设槽钢,利用锚杆与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固定,无需架设拱架进行下部支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本专利技术在局部破碎岩体区针对性地设置钢筋网片,可有效的防止局部掉块现象,所需材料加工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快速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对于一些抢险工程特别适用,可进行局部整体式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的隧道外部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的隧道正视图。其中,1、锚杆,2、螺帽,3、槽钢,4、钢筋网片,5、岩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做的隧道初支防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1)在隧道拱顶上进行钻孔、清孔,之后插入锚杆1进行注浆凝固;(2)在锚杆1插入拱顶内的一端增设槽钢3,槽钢3的端面紧贴拱顶内岩面5,锚杆1一端插入槽钢3后,通过螺帽2将槽钢3紧固在拱顶内岩面5上施加预应力;(3)在局部破碎岩体区,在槽钢3与拱顶内岩面5间增设钢筋网片4,即锚杆1一端插入钢筋网片4、槽钢3后通过螺帽2将钢筋网片4、槽钢3紧固在拱顶内岩面5上施加预应力。步骤(1)中钻孔的孔深不小于锚杆1的长度,孔位偏差不超过±15mm,钻孔之后通过高压风机清除孔内的岩屑,之后再插入锚杆1。插入钻孔后,锚杆1的杆体外露部分不超高锚杆1长度的5%。为使锚杆1插入岩体后与岩体间更紧密结合,提升岩体支护所需拉力,锚杆1使用前应除去表面的油渍、铁锈等杂质。优选地,锚杆1注浆凝固采用C2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为0.7,注浆压力0.5~2.0MPa。以保证锚杆1的抗拔力大于50KN,锚固力大于50KN,锚杆预紧力矩大于100N·m。此外,锚杆1安装时与拱顶轮廓线之间的夹角应大于80°,锚杆1的间距、排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布置。优选地,步骤(3)中钢筋网片4之间搭接铺设,相邻钢筋网片4之间搭接长度大于15cm。网眼间距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钢筋网片4沿着拱顶内岩面5的起伏铺设,在钢筋网片4与锚杆1的连接处采用电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使得钢筋网片4在喷射时不容易晃动,整体支护结构更牢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通过在锚杆1与拱顶内内岩面5间增设槽钢3,利用锚杆1与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固定,无需架设拱架进行下部支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本专利技术在局部破碎岩体区针对性地设置钢筋网片4,可有效的防止局部掉块现象,所需材料加工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快速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对于一些抢险工程特别适用,可进行局部整体式安装。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网片4及槽钢3可以在加工场提前加工好,运至施工现场后可进行快速拼装,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好但局部破碎岩体的防护,属于一种“补丁”式的快速防护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初支防护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在锚杆1施作完成后,对钢筋网片4和槽钢3进行固定即可,无需进行拱架架设,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此外,利用槽钢3独特的结构,即槽钢3的平整端面可以较好地与拱顶内沿面5贴合在一起,且槽钢3的平整端面与拱顶内沿面5具有较大地接触面积,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护防护作用;而紧固螺帽2安装在槽钢3的槽内,可以保护螺帽2免受注浆及环境的影响,方便螺帽2地拆卸与安装。在锚杆1、槽钢3及钢筋网片4铺设好后,为进一步加强初期支护的目的,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4)在局部破碎岩体区,进行喷浆成巷构成支护层。步骤(2)中螺帽2的扭矩为100N•m,在进行喷浆成巷前必须对螺帽2再次进行紧固,以加强锚杆1的支护效果。优选地,喷浆采用C2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0.7,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4~6%,抗渗等级不小于S6。这样,可以加强对破碎岩层、松散土层的锚固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锚杆1、螺帽2将槽钢3和钢筋网片4固定在岩面5上,然后通过喷射混凝土形成防护整体,在进行锚杆1施作时应针对防护区域适当的向外扩2米左右,不但要在破碎岩体区域进行施作,也要在周边进行锚固防护,预防破碎区域锚杆1锚力不够而造成脱落。锚杆1施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网片4和槽钢3铺设,钢筋网片4通过焊接形成一张整体网片,然后拧紧螺帽2将钢筋网片4及槽钢3紧贴岩面5固定。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隧道拱顶上进行钻孔、清孔,之后插入锚杆进行注浆凝固;/n在锚杆插入拱顶内的一端增设槽钢,所述槽钢的端面紧贴拱顶内岩面,锚杆一端插入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n在局部破碎岩体区,在所述槽钢与拱顶内岩面间增设钢筋网片,即锚杆一端插入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隧道拱顶上进行钻孔、清孔,之后插入锚杆进行注浆凝固;
在锚杆插入拱顶内的一端增设槽钢,所述槽钢的端面紧贴拱顶内岩面,锚杆一端插入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
在局部破碎岩体区,在所述槽钢与拱顶内岩面间增设钢筋网片,即锚杆一端插入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后,通过螺帽将所述钢筋网片、所述槽钢紧固在拱顶内岩面上施加预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支防护施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局部破碎岩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栋李伟王泽坤高明刘剑华肖旺军陈德彦郭长江赵长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