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0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包括连廊以及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下主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混凝土牛腿,连廊的底面固接有延伸柱,弱连接结构包括固接于混凝土牛腿顶面的滑动支座,滑动支座顶面固接有第一铰支座,第一铰支座的顶面固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一铰支座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铰支座,第二铰支座固接于连廊的底面,混凝土牛腿的外侧壁固接有第三铰支座,延伸柱的底面固接有第四铰支座,第三铰支座和第四铰支座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上主体和连廊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在实现弱连接的同时,减少强风和地震对连廊造成较大的位移,提高了连廊和主体建筑之间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弱连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连廊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一般指两幢或几幢高层建筑之间由架空连接体相互连接,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连廊与建筑主体的连接一般可以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强连接是指连廊两端均与主体建筑固定连接,不允许连廊与主体建筑发生相对位移;弱连接是指连廊两端通过滑动连接或者粘滞阻尼与主体建筑进行滑动连接,能够使得连廊与主体建筑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对主体建筑的影响较小。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3541430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连廊支座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钢结构连廊的工字型钢梁与主体建筑结构,所述的支座连接结构包括铰接支座节点和滑动支座节点,所述的铰接支座节点和滑动支座节点分别设在钢结构连廊两端,所述的滑动支座节点包括预埋件、支座板和限位板(块),所述的预埋件与主体建筑结构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的工字型钢梁通过支座板与预埋件连接,所述的限位板设在支座板与工字型钢梁上。可实现支座单向滑动与双向滑动之间的转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建筑物比较高且连廊的位置也较高时,强风和地震对高层建筑物带来作用力相对较大,连廊会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进而会与主体建筑发生碰撞,因而会对主体建筑造成损伤和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能够在实现弱连接的同时,减少强风和地震对连廊造成较大的位移,提高了连廊和主体建筑之间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包括连廊以及位于所述连廊两侧的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连廊位于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之间,所述下主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混凝土牛腿,所述混凝土牛腿的顶面位于所述连廊底面的下方,所述连廊的底面固接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靠近所述混凝土牛腿,所述弱连接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混凝土牛腿顶面的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顶面固接有第一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的顶面固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铰支座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二铰支座固接于所述连廊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杆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混凝土牛腿的外侧壁固接有第三铰支座,所述延伸柱的底面固接有第四铰支座,所述第四铰支座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铰支座的连接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铰支座和所述第四铰支座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上主体和所述连廊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强风和地震的作用下,连廊的两端会在两侧的滑动支座上进行滑移,连廊滑移的同时第一连杆也进行摆动,使得连廊能够向左或者向右摆动,而连廊在摆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杆会对连廊传递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反作用力,能够在连廊进行滑动的同时,也能使得连廊与主体建筑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减少了连廊和主体建筑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连廊和主体建筑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上主体底面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连廊的侧壁,所述上主体的底面固接有远离所述连廊一侧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铰接有中间杆,所述中间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端部之间转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中间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铰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远离所述中间杆的一端与所述连廊的侧壁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会对中间杆起到牵拉作用,而减震器能够对连廊起到牵拉作用,从而当弱连接机构发生损坏时,利用牵拉机构能够对连廊进行牵引,以减少因弱连接机构发生损伤而导致连廊产生较大的位移对主体建筑造成损伤,进一步提高了连廊和主体建筑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撑座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第二支撑座的高度,有利用保证使得连廊和第二支撑座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确保牵引机构能够进行舒展,有利于牵引机构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廊包括位于所述混凝土牛腿顶面上方的下顶板,所述上主体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下顶板相互平行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的边角处之间连接有立柱,所述上顶板和所述立柱之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上顶板的一端与所述下顶板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倾斜方向所在的面与所述下顶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连杆会对连廊产生反作用力的作用,因此会对连廊造成一定的作用力,而利用第一支撑板可以加强连廊的整体强度,进而可以减少因第二连杆反作用力对连廊造成形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顶板和所述上顶板之间的中间位置上连接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两侧的侧壁与所述下顶板之间固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倾斜方向所在的面与所述下顶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柱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对连廊的中间位置进行支撑,进一步加强了连廊的整体强度,有利于提高连廊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牛腿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动支座固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所述第二铰支座的顶面高于所述混凝土牛腿的顶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弱连接结构中的部分构件放置于安装槽内,可以缩短连廊和混凝土牛腿之间的间距,进而当弱连接机构发生损坏时,连廊会搁置于混凝土牛腿上,以减少连廊脱离主体建筑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铰支座顶面的其中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侧壁均固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廊中两个相互垂直的外侧壁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连廊和弱连接结构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以利用连接板对连廊进行固定,从而无需从连廊的底面对连廊和第二铰支座进行固定,只需从连廊的侧面进行固定,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延伸柱的侧壁与所述连廊的底面之间固接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延伸柱与连廊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减少因第二连杆的作用力对延伸柱造成形变,有利于延长延伸柱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沿所述第二连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杆两端的转动轴,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钢链,所述钢链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铰支座和所述第四铰支座的转动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和地震较强,第二连杆发生折断,且连廊向左或者向右摆动时,由于钢链连接于第三铰支座和第四铰支座上,钢链仍可以对连廊起到牵引力的作用,以减少连廊脱离主体建筑的可能性,提高连廊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弱连接结构,当在强风和地震的作用下,连廊的两端会在两侧的滑动支座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包括连廊(1)以及位于所述连廊(1)两侧的主体建筑(2),所述主体建筑(2)包括上主体(21)和下主体(22),所述连廊(1)位于所述上主体(21)和所述下主体(2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2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混凝土牛腿(221),所述混凝土牛腿(221)的顶面位于所述连廊(1)底面的下方,所述连廊(1)的底面固接有延伸柱(101),所述延伸柱(101)靠近所述混凝土牛腿(221),所述弱连接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混凝土牛腿(221)顶面的滑动支座(31),所述滑动支座(31)顶面固接有第一铰支座(32),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顶面固接有第一连杆(33),所述第一连杆(33)远离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铰支座(34),所述第二铰支座(34)固接于所述连廊(1)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杆(33)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混凝土牛腿(221)的外侧壁固接有第三铰支座(35),所述延伸柱(101)的底面固接有第四铰支座(36),所述第四铰支座(3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连杆(33)和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连接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铰支座(35)和所述第四铰支座(36)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37),所述第二连杆(37)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上主体(21)和所述连廊(1)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包括连廊(1)以及位于所述连廊(1)两侧的主体建筑(2),所述主体建筑(2)包括上主体(21)和下主体(22),所述连廊(1)位于所述上主体(21)和所述下主体(2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2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混凝土牛腿(221),所述混凝土牛腿(221)的顶面位于所述连廊(1)底面的下方,所述连廊(1)的底面固接有延伸柱(101),所述延伸柱(101)靠近所述混凝土牛腿(221),所述弱连接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混凝土牛腿(221)顶面的滑动支座(31),所述滑动支座(31)顶面固接有第一铰支座(32),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顶面固接有第一连杆(33),所述第一连杆(33)远离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铰支座(34),所述第二铰支座(34)固接于所述连廊(1)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杆(33)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混凝土牛腿(221)的外侧壁固接有第三铰支座(35),所述延伸柱(101)的底面固接有第四铰支座(36),所述第四铰支座(3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连杆(33)和所述第一铰支座(32)的连接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铰支座(35)和所述第四铰支座(36)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37),所述第二连杆(37)的摆动面与所述连廊(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上主体(21)和所述连廊(1)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固接于所述上主体(21)底面的第一支撑座(41),所述第一支撑座(41)靠近所述连廊(1)的侧壁,所述上主体(21)的底面固接有远离所述连廊(1)一侧的第二支撑座(42),所述第一支撑座(41)和所述第二支撑座(4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座(41)的端部铰接有中间杆(43),所述中间杆(4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42)的端部之间转动设置有弹性件(44),所述中间杆(4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41)的一端铰接有减震器(45),所述减震器(45)远离所述中间杆(43)的一端与所述连廊(1)的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层连廊的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肇才张汝彬谢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