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鲜度指示性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搅拌条件下于80℃加热30~90min,以使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降温至室温20~25℃,加入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后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5,混合均匀后脱泡,得到混合物,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纺丝成膜,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具有指示肉制品新鲜程度的功能,静电纺丝纤维膜在使用前为黄色,应用于肉制品保鲜后,随着肉制品腐败纤维膜逐渐变成蓝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鲜度指示性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材料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鲜度指示性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食品保鲜包装的症结在于对微生物的控制,尤其是肉类,如猪肉对微生物敏感,如果在没有保鲜包装的条件下运输销售,其腐败速率高,货架寿命低,行销范围短,造成经济损失;现有肉制品包装多采用冷藏保鲜,虽然扩大了猪肉的行销范围,但是需要在运输全过程提供冷链,提高了运输成本,并且在冷链运输后肉质是否新鲜并不能仅通过颜色直观辨别。因而,在常温条件下,对鲜肉进行保鲜包装不仅要防止变质、延长货架寿命,同时也需要指示肉制品的新鲜程度,方便消费者购买和食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所得的静电纺丝纤维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静电纺丝纤维膜在指示肉类新鲜度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搅拌条件下于80℃加热30~90min,以使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降温至室温20~25℃,加入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后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5,混合均匀后脱泡,得到混合物,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份数、水的体积份数、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的体积份数的比为(10~12):(100~120):(12~15),溴甲酚紫乙醇溶液中溴甲酚紫的浓度为0.5~1wt%;在所述步骤1)中,通过加入0.8~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在所述步骤1)中,溴甲酚紫乙醇溶液中溴甲酚紫的浓度为0.5wt%。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量份数的单位为g,所述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2)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纺丝成膜,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膜,其中,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的纺丝电压为18kV,纺丝速度0.5~1ml/h。在所述步骤2)中,静电纺丝装置用于喷射混合物的针头直径为0.6mm。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针头用于喷射的端部与接收静电纺丝纤维膜的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接收距离,所述接收距离为11cm。上述制备方法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上述静电纺丝纤维膜在指示肉类新鲜度中的应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肉块与静电纺丝纤维膜密封在同一空间,通过观察静电纺丝纤维膜的颜色变化来获得肉块的新鲜程度,静电纺丝纤维膜的颜色越浅,肉块越新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透明塑料膜将肉块与静电纺丝纤维膜密封在同一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肉块由新鲜至腐坏变质过程中,静电纺丝纤维膜的颜色变化依次为黄色、草绿色、浅蓝色和蓝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静电纺丝纤维膜的颜色为浅蓝色时,此时为肉块新鲜度临界点。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具有指示肉制品新鲜程度的功能,静电纺丝纤维膜在使用前为黄色,应用于肉制品保鲜后,随着肉制品腐败纤维膜逐渐变成蓝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猪肉储存包装效果图;图3为储藏期间猪肉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图4为不同溴甲酚紫添加量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颜色随着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图5为储藏期间不同溴甲酚紫添加量静电纺丝纤维膜颜色△E的变化;图6为3~4℃储存条件下重量为100g包装中猪肉挥发性盐基氮与薄膜△E的关系;图7为实施例1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8为实施例2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9为实施例3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10为实施例4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11为实施例5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12为实施例6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图13为实施例7所得静电纺丝纤维膜的SEM。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用主要药品与原料如下:溴甲酚紫作为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外观呈浅黄色的细小结晶,它可以在乙醇以及稀碱溶液中溶解,但不溶于水,pH的变色范围为5.2(黄色)~6.8(紫色)。溴甲酚紫的分子式如下:聚乙烯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外观为白色粉末状的固体,没有味道。可以在水中溶解,不溶于一些有机化合物等。在二甲基亚砜中微溶。聚乙烯醇分子结构式:下述实施例中所用主要仪器及设备如下: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高压电源、溶液储存装置(50ml针管)、喷射装置(例如内径0.6mm的针头)和收集装置(如铝箔),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中,静电纺丝装置可以使用CN104213217A、CN104264239A或CN104264240A。将配好的混合物静置至无气泡,然后用针管吸取30ml混合物,安装针头,轻轻推送芯杆,使针头流出一点点混合物;打开静电纺丝装置电源,把针管固定在静电纺丝装置上,把铝箔粘在接收滚筒上,调整针管的松紧程度,使针头能够滴出液滴,把两个电夹夹在针头管处,待针头连续滴出液滴后启动装置,先把一张备用铝箔放在滚筒上,待正常喷射后使用绝缘棒揭去;打开高压电源开关,调节电压,打开接收滚筒开关,使其旋转,打开喷射装置开关,使其左右来回喷射纺丝。1、薄膜颜色测定Lab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L、a、b,其中L是亮度通道,a和b分别是两个颜色通道。a值表示颜色的变化方向是红绿方向,b值表示颜色的变化方向是黄蓝方向。△L=L被检品-L标准样(明度/黑白差异)△a=a被检品-a标准样(红/绿差异)△b=b被检品-b标准样(黄/蓝差异)△a为正说明测试样比标准样红(偏红),△a为负说明测试样比标准样绿(偏绿),△b为正说明测试样比标准样黄(偏黄),△b为负说明测试样比标准样蓝(偏蓝)。△E为颜色差异评定指标,它与L、a、b的关系为:△E=[(△L)2+(△a)2+(△b)2]1/2。是通过具体数值衡量颜色差异,判别标准为:当色差△E值大于5时,人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颜色的改变;当色差△E值大于12时,颜色发生了色域变化。实验中薄膜颜色的测定,采用Eye-one色差仪测定薄膜颜色L、a、b值,颜色变化由色差△E表示。2、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测定猪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是依照国家标准GB/T5009·2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中规定的微量扩散法的测定要求展开测定的,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新鲜猪肉中挥发性的盐基氮含量应<15mg/(100g),如果超过了这一值就说明猪肉已不再新鲜。在动物性食品腐烂变坏的过程当中会有挥发性的盐基氮产生,盐基氮是一种碱性含氮物质,它有很大的挥发性,它能够通过碱性溶液而蒸馏出来,最后再用标准的酸性溶液进行滴定然后计算含量。1)实验操作步骤(1)试样处理把新鲜猪肉的皮、筋骨等去掉,取其中的瘦肉部分,然后切碎搅拌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搅拌条件下于80℃加热30~90min,以使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降温至室温20~25℃,加入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后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5,混合均匀后脱泡,得到混合物,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份数、水的体积份数、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的体积份数的比为(10~12):(100~120):(12~15),溴甲酚紫乙醇溶液中溴甲酚紫的浓度为0.5~1wt%;/n2)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纺丝成膜,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膜,其中,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的纺丝电压为18kV,纺丝速度0.5~1ml/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在搅拌条件下于80℃加热30~90min,以使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降温至室温20~25℃,加入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后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5,混合均匀后脱泡,得到混合物,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份数、水的体积份数、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的体积份数的比为(10~12):(100~120):(12~15),溴甲酚紫乙醇溶液中溴甲酚紫的浓度为0.5~1wt%;
2)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纺丝成膜,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膜,其中,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的纺丝电压为18kV,纺丝速度0.5~1ml/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通过加入0.8~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p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溴甲酚紫乙醇溶液中溴甲酚紫的浓度为0.5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质量份数的单位为g,所述体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娜,张雯,王丽颖,郑明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