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纱自动捻接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和化纤
,特别是涉及纺纱自动捻接机。
技术介绍
为了验证化纤纺纱成品纱锭的质量等级,每个纱锭必须在染色试验编织机上织5厘米长度的圆筒带,然后将该连续编织的圆筒带放入染色机内实施染色度测试,根据染色后的圆筒带上每节的染色度来测定化纤纱锭的质量等级。另外,圆筒编织带是由不同编制号的纱锭由操作工逐个人工打结,经染色试验编织机编织而成。整个上述工艺由一个操作工在一台染色试验编织机上完成。该种工艺每台染色试验编织机需要对应一个操作工人,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巨大,且人工打结的方式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圆筒编织带自动打结的纺纱自动捻接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所述捻接机包括:至少一架纱装置,用于架设及导入纱线,以用于实现纱线的固定;至少一压纱捻接装置,以用于将至少两根单股纱线捻接成一股纱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机包括:/n至少一架纱装置,用于架设及导入纱线,以用于实现纱线的固定;/n至少一压纱捻接装置(5),以用于将至少两根单股纱线捻接成一股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机包括:
至少一架纱装置,用于架设及导入纱线,以用于实现纱线的固定;
至少一压纱捻接装置(5),以用于将至少两根单股纱线捻接成一股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架纱装置安装在伺服装置的活动端,以用于架纱装置作多向运动;
所述伺服装置(3)的固定端安装在移动装置上,以用于所述架纱装置及所述伺服装置作位移;在所述移动装置(1)及压纱捻接装置(5)上均设置磁性装置,以用于移动装置(1)与压纱捻接装置(5)对接。
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纱装置包括:
至少一导纱装置(403)、至少一张力装置(401)及至少一夹纱装置(402);
所述至少一导纱装置(403)均固接于导纱底板(4034)上,所述导纱装置(403)包括纱圈安装套筒(4032),在所述纱圈安装套筒(4032)的一端套接导纱圈(4031),所述导纱安装套筒(4032)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4033)以用于通过紧固件锁定在导纱底板(4034)上;
所述至少一夹纱装置(402)均固接于夹纱底板(4025)上,在所述夹纱底板(4025)的一面设置至少一定位块(4027)以用于固定在伺服装置中;所述架纱装置(402)包括一连杆(4024),在所述连杆(4024)的外径套设若干间隔布置的隔套(4021),在所述隔套(4021)的两端均设置磁片(4022),在呈相对的磁片(4022)之间通过压簧(4023)支撑定位;
所述至少一张力装置(403)由上张力结构和下张力结构组成,所述上张力结构均固接在上安装板(4016)上,所述下张力结构均与下安装板(4011)固接,在所述下安装板(4011)的两侧还固接支架(4015),所述支架(4015)具有一开口(40151),所述上安装板(4016)可沿所述开口(40151)活动,使所述上张力结构相对于下张力结构开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张力结构包括上张力板(4017)、下张力板(4019)及弹性件,所述上张力板(4017)通过弹性件与下张力板(4019)连接;
所述下张力结构包括下张力架(4012)及螺杆(4014),所述下张力架(4012)与所述螺杆(4014)连接,在所述下张力架(4012)上开设开口槽(401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自动捻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纱捻接装置包括电气控制柜(501)、PLC控制台(502)、伺服滑台、捻接器(508)及一压纱机构,所述电气控制柜(501)与机架(503)连接,PLC控制台(502)与伺服滑台的驱动端电连接,所述伺服滑台的活动端连接活动底座(5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利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米德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