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卸式鼻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卸式鼻导管。
技术介绍
吸氧是一种医院临床治疗中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鼻导管吸氧法是其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为明显的方法;目前现有的鼻导管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分为单鼻和双鼻导管在工作中,有时患者开始时需要双鼻导管吸氧,而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会需要留置胃管等操作,这样就需要更换单鼻导管吸氧,而单鼻导管的头较大,使患者感觉通气不适,需剪去头,使鼻导管头变细,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所以需要一款可以拆卸的鼻导管,这样无论在患者需要哪种吸氧情况时都可以满足其要求,另外现有的吸氧管是将左右两侧的鼻导管挂在耳朵上或者通过胶带贴在脸颊上用以固定,往往会导致皮肤损伤;经常翻身加之管路较多时容易掉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使患者感觉不适。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拆卸式鼻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拆卸式鼻导管,避免因鼻导管脱落导致供养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患者的工作量,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卸式鼻导管,是由:输气管、滑动环、U形卡柱、连接头、连接座、进气空腔、出气口、连接管、插头、吸氧头、耳部固定带、连接套、盖帽、连接带构成;输气管末端设置连接头,输气管前端设置连接座,连接座为圆柱体结构,连接座下端面中部设置进气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卸式鼻导管,是由:输气管(1)、滑动环(1.1)、U形卡柱(1.2)、连接头(2)、连接座(3)、进气空腔(3.1)、出气口(3.2)、连接管(4)、插头(5)、吸氧头(6)、耳部固定带(7)、连接套(8)、盖帽(9)、连接带(10)构成;其特征在于:输气管(1)末端设置连接头(2),输气管(1)前端设置连接座(3),连接座(3)为圆柱体结构,连接座(3)下端面中部设置进气空腔(3.1),输气管(1)与进气空腔(3.1)相通,连接座(3)上端面对称设置一对出气口(3.2),出气口(3.2)与进气空腔(3.1)相通,出气口(3.2)的上端设置插头(5),插头(5)的外周设置连接管(4),连接管(4)为末端敞开前端封闭管,连接管(4)的末端与插头(5)对应插合,连接管(4)前端一侧设置吸氧头(6),一对连接管(4)的前端之间设置连接套(8),连接管(4)的前端与连接套(8)对应插合,一对连接管(4)通过连接套(8)连为一体,连接套(8)外周设置一对耳部固定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卸式鼻导管,是由:输气管(1)、滑动环(1.1)、U形卡柱(1.2)、连接头(2)、连接座(3)、进气空腔(3.1)、出气口(3.2)、连接管(4)、插头(5)、吸氧头(6)、耳部固定带(7)、连接套(8)、盖帽(9)、连接带(10)构成;其特征在于:输气管(1)末端设置连接头(2),输气管(1)前端设置连接座(3),连接座(3)为圆柱体结构,连接座(3)下端面中部设置进气空腔(3.1),输气管(1)与进气空腔(3.1)相通,连接座(3)上端面对称设置一对出气口(3.2),出气口(3.2)与进气空腔(3.1)相通,出气口(3.2)的上端设置插头(5),插头(5)的外周设置连接管(4),连接管(4)为末端敞开前端封闭管,连接管(4)的末端与插头(5)对应插合,连接管(4)前端一侧设置吸氧头(6),一对连接管(4)的前端之间设置连接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燕,杨静静,李艳荣,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