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痛注射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14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涉及医用护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连接到外壳的振动源、连接到外壳的硬质的传振件,还包括控制振动源的电源模块,振动源启动时通过外壳使传振件发生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固定的位置稳定的施加振动,对注射器的针头穿刺时产生的疼痛进行干扰,从而达到减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痛注射辅助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减痛注射辅助器。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是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只是默默忍受。其实,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药物或者物理手段来减轻。通常,在进行皮下注射时,护士会在推药的同时拍打皮肤,目的是对针刺产生的疼痛进行干扰,同时使患者分心,从而达到减痛的目的。但是,在护士拍打时,难以控制好拍打的力度,同时所拍打部位与针头的距离难以掌控。拍打的力度或大或小,拍打的部位或远或近,都会导致最终减痛的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其具有在固定的位置稳定的施加振动,对注射器的针头穿刺时产生的疼痛进行干扰,从而达到减痛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包括外壳、连接到外壳的振动源、连接到外壳的硬质的传振件,还包括控制振动源的电源模块,振动源启动时通过外壳使传振件发生振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源发生的振动首先传递到外壳,并通过外壳将振动转递到传振件上。在使用时将传振件抵触在针头穿刺皮肤位置的周围,通过振动对疼痛进行干扰,从而可以在固定的位置稳定的施加振动,最终达到减痛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源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偏心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电机电连接的电源以及用于控制电源启闭的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开关控制电路的启闭,电源为电机供电。当电路闭合时,电机运转将驱使偏心轮转动从而发生振动。相比于声波、磁激励以及依靠运动机构等方式发生的振动,这种依靠电机带动偏心轮发生振动的方式更加简单,而且成本更加低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件包括连接所述外壳的近端以及远离外壳的远端,传振件呈锥管状,传振件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远端;传振件的侧壁开设有开口,开口能够供注射器的针头穿过并能从传振件的远端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的针头将通过开口以及传振件的远端穿刺到皮肤内,于此同时传振件的远端呈圆环状将针头包围在内,从而振动传递到皮肤的穿刺部位周围,并且从皮肤的穿刺部位的周向各处对疼痛进行干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件的所述远端的端面与传振件的轴线倾斜设置,传振件的远端的端面的法线指向所述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针时可以为注射器的提供更多可使用的角度,而且不会遮挡视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件的所述近端设置有凸缘,传振件的近端伸入到所述外壳内,外壳设置有贴合传振件的弯曲的壁面以及使凸缘嵌入的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弯曲的壁面夹持传振件时能够直接将振动传递到传振件,而且嵌入到凹槽内的凸缘能够防止传振件与外壳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还安装有照射灯,照射灯发出的光照向所述传振件的所述远端的中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所要下针位置处的明亮度,使人的视野更加清洗,提高下针的准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照射灯发射出带有聚光效果的白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射灯所发射的灯光具有光照范围小、光照亮度高的优点,能够减少能量的损耗。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振动源所激发的振动经过外壳传递到传振件,最终经传振件传递到皮肤,会对针头穿刺皮肤所产生的疼痛进行干扰,从而起到减痛的效果;2.通过设置锥管状的传振件,传振件的远端呈圆环状将针头包围在内,从而振动传递到皮肤的穿刺部位周围,并且从皮肤的穿刺部位的周向各处对疼痛进行干扰;3.通过倾斜设置传振件的远端端面,在下针时可以为注射器的提供更多可使用的角度,而且不会遮挡视野;4.通过设置照射灯、能够提高下针位置处的明亮度,使人的视野更加清洗,提高下针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减痛注射辅助器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减痛注射辅助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振动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减痛注射辅助器的电路图。图中,1、外壳;11、壳体;111、壁面;112、凹槽;12、扣盖;13、金属片;2、振动源;21、电机;22、偏心轮;3、电源模块;31、电池;32、开关;4、传振件;41、开口;42、凸缘;5、照射灯;6、注射器;61、针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包括外壳1、用于发生振动的振动源2、控制振动源2的电源模块3以及连接外壳1的传振件4。外壳1由两个壳体11扣合而成,进一步通过螺栓将两个扣合的壳体11固定。两个壳体11扣合之后在外壳1内形成内腔。需要进一步声明的是,本技术空公开的是一种手持式设备。参见图2和图4,振动源2包括容装于内腔中的电机21以及与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22。电机21运转时驱动偏心轮22转动,偏心轮22转动将会产生离心力,而离心力方向的周期性变化将会发生频率与振幅恒定的振动,振动将由电机21传递到壳体11。结合图5,电源模块3包括与电机21电连接的电池31,还包括开关32。开关32、电机21以及电池31三者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开关32的状态将控制电机21的启闭。当两个壳体11扣合时还会形成用于放置电池31且开放的容腔,容腔处设置有用于将容腔封闭的扣盖12,扣盖12与外壳1卡接固定。容腔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与电池31的正负极相抵触的金属片13,两个金属片13分别与上述电路中用于导通电池31的两根导线焊接相连。参见图2和图3,传振件4呈锥管状。传振件4包括与壳体11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外壳1的远端。传振件4的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远端。在传振件4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注射器6的针头61穿过并从传振件4的远端伸出的开口41。在传振件4的远端的端面与传振件4的轴线倾斜设置,传振件4的远端的端面的法线指向开口41。结合图1,在下针时可以为注射器6的提供更多可使用的角度,不会遮挡人的视野。在近端的端部设置有凸缘42,凸缘42与传振件4一体成型。传振件4整体由硬质塑料注塑成型。传振件4的近端伸入到外壳1中,壳体11设置有与传振件4相贴合的弯曲的壁面111,壳体11还设置有与凸缘42相适配的凹槽112。当两个壳体11扣合时,两个凹槽112组成一个环槽,凸缘42完全嵌入到环槽中;两个弯曲的壁面111贴合传振件4并将传振件4夹紧。由振动源2传递到外壳1上的振动将进一步传递到传振件4上。参见图1和图5,在内腔中还安装有照射灯5,照射灯5串联到电池31与电机21相连接的上述电路中。照射灯5从外壳1向外伸出。照射灯5发出的光为具有聚光效果的白光,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照射灯5所照射的方向,照射灯5发出的光照射到传振件4的远端中央。照射灯5发出的光线能够提高传振件4远端的明亮度。本实施例的原理为:振动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连接到外壳(1)的振动源(2)、连接到外壳(1)的硬质的传振件(4),还包括控制振动源(2)的电源模块(3),振动源(2)启动时通过外壳(1)使传振件(4)发生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痛注射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连接到外壳(1)的振动源(2)、连接到外壳(1)的硬质的传振件(4),还包括控制振动源(2)的电源模块(3),振动源(2)启动时通过外壳(1)使传振件(4)发生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痛注射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源(2)包括电机(21)以及与电机(21)的输出轴相连的偏心轮(22);所述电源模块(3)包括与电机(21)电连接的电源以及用于控制电源启闭的开关(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痛注射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振件(4)包括连接所述外壳(1)的近端以及远离外壳(1)的远端,传振件(4)呈锥管状,传振件(4)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远端;传振件(4)的侧壁开设有开口(41),开口(41)能够供注射器(6)的针头(61)穿过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