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保敏专利>正文

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1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涉及内分泌科药物注射技术领域,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一端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第一接头,且针筒的外壁一侧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环片,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注射机构,所述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一端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有按片,且推杆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机构,所述针筒的外壁粘接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二接头与套头之间可以分离,且两者之间利用软管进行传导药物,则能够在对于儿童患者时,可以使针筒部分与针头部分分离,避免针筒部分贴近在儿童注射部位,这样儿童就不会碰撞到针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内分泌科药物注射
,尤其涉及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
技术介绍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在内分泌科治疗中,通常需要利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体内。现有的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基本都是一致的,将针头部分与针筒部分对接后,两者保持一体化,对于较小的儿童患者,在进行注射时,儿童易乱动乱碰,当碰撞到注射器针筒上时,会造成注射器上的针头偏斜,影响正常注射,严重时易造成针头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基本都是一致的,将针头部分与针筒部分对接后,两者保持一体化,对于较小的儿童患者,在进行注射时,儿童易乱动乱碰,当碰撞到注射器针筒上时,会造成注射器上的针头偏斜,影响正常注射,严重时易造成针头脱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一端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第一接头,且针筒的外壁一侧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环片,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注射机构,所述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一端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有按片,且推杆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机构,所述针筒的外壁粘接有刻度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注射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套头,且套头套接在第一接头的外部,所述套头的内部连接有软管,且软管的出口端镶嵌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固定有针头,且针头的外部安装有保护套筒,所述套头的内部镶嵌有挡板,且挡板的一端与软管的进口端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软管连接在套头与第二接头之间,且第二接头与套头之间为活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的两端呈弧形结构,其挡板与套头之间通过注塑构成一体化连接,且套头的内部一侧呈空心状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隐藏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插槽,且插槽与推杆之间通过注塑构成一体化连接,所述按片的内部开设有插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孔与插槽之间相贯通,且插槽与保护套筒之间为活动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由于第二接头与套头之间可以分离,且两者之间利用软管进行传导药物,则能够在对于儿童患者时,可以使针筒部分与针头部分分离,避免针筒部分贴近在儿童注射部位,这样儿童就不会碰撞到针筒,从而有效的解决过去针头部分与针筒部分对接后,两者保持一体化,对于较小的儿童患者,在进行注射时,儿童易乱动乱碰,当碰撞到注射器针筒上时,会造成注射器上的针头偏斜,影响正常注射,严重时易造成针头脱落的问题。2、本技术中,由于套头内部有一定的空余空间,则在将套头与第二接头对接后,软管可以隐藏到套头的内部。3、本技术中,可以从插孔将针头和保护套筒部分插入到推杆内,这样在对注射器包装时,可以使针头部分与针筒部分始终保持在一起,并可以缩小包装袋,同时能够在注射器使用完后,将针头部分隐藏到推杆内,避免针头扎到他人,提高该注射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注射器剖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按片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套头剖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针筒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针筒;2、第一接头;3、环片;4、注射机构;401、套头;402、软管;403、第二接头;404、针头;405、保护套筒;406、挡板;5、活塞;6、推杆;7、按片;8、隐藏机构;801、插槽;802、插孔;9、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包括针筒1、第一接头2、环片3、注射机构4、套头401、软管402、第二接头403、针头404、保护套筒405、挡板406、活塞5、推杆6、按片7、隐藏机构8、插槽801、插孔802和刻度线9,针筒1的一端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第一接头2,且针筒1的外壁一侧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环片3,第一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机构4,注射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套头401,且套头401套接在第一接头2的外部,套头401的内部连接有软管402,且软管402的出口端镶嵌有第二接头403,第二接头403的一端固定有针头404,且针头404的外部安装有保护套筒405,套头401的内部镶嵌有挡板406,且挡板406的一端与软管402的进口端相连接,软管402连接在套头401与第二接头403之间,且第二接头403与套头401之间为活动连接,由于第二接头403与套头401之间可以分离,且两者之间利用软管402进行传导药物,则能够在对于儿童患者时,可以使针筒1部分与针头404部分分离,避免针筒1部分贴近在儿童注射部位,这样儿童就不会碰撞到针筒1,从而有效的解决过去针头1部分与针筒404部分对接后,两者保持一体化,对于较小的儿童患者,在进行注射时,儿童易乱动乱碰,当碰撞到注射器针筒1上时,会造成注射器上的针头404偏斜,影响正常注射,严重时易造成针头404脱落的问题,挡板406的两端呈弧形结构,其挡板406与套头401之间通过注塑构成一体化连接,且套头401的内部一侧呈空心状结构,由于套头401内部有一定的空余空间,则在将套头401与第二接头403对接后,软管402可以隐藏到套头401的内部,针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5,且活塞5的一端安装有推杆6,推杆6的一端固定有按片7,且推杆6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机构8,隐藏机构8的内部包括有插槽801,且插槽801与推杆6之间通过注塑构成一体化连接,按片7的内部开设有插孔802,插孔802与插槽801之间相贯通,且插槽801与保护套筒405之间为活动连接,可以从插孔802将针头404和保护套筒405部分插入到推杆6内,这样在对注射器包装时,可以使针头404部分与针筒1部分始终保持在一起,并可以缩小包装袋,同时能够在注射器使用完后,将针头404部分隐藏到推杆6内,避免针头404扎到他人,提高该注射器的安全性,针筒1的外壁粘接有刻度线9。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保护套筒405连同针头404从插孔802和插槽801内抽出,再将套头401套接到第一接头2上,取下保护套筒405,将针头404插入到药瓶中,向外侧拉动按片7,带动推杆6和活塞5滑动,则针筒1内部产生吸力,药液从针头404被吸入到针筒1内,注射药液时,当是对哭闹的儿童进行注射时,可以将第二接头403从套头401上转动下来,医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第一接头(2),且针筒(1)的外壁一侧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环片(3),所述第一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机构(4),所述针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5),且活塞(5)的一端安装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一端固定有按片(7),且推杆(6)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机构(8),所述针筒(1)的外壁粘接有刻度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第一接头(2),且针筒(1)的外壁一侧通过注塑一体化连接有环片(3),所述第一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机构(4),所述针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5),且活塞(5)的一端安装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一端固定有按片(7),且推杆(6)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机构(8),所述针筒(1)的外壁粘接有刻度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套头(401),且套头(401)套接在第一接头(2)的外部,所述套头(401)的内部连接有软管(402),且软管(402)的出口端镶嵌有第二接头(403),所述第二接头(403)的一端固定有针头(404),且针头(404)的外部安装有保护套筒(405),所述套头(401)的内部镶嵌有挡板(406),且挡板(406)的一端与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敏
申请(专利权)人:王保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