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1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滑动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支架之间的导柱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架的底端面上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内壳体的顶端相连,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配重块,而内壳体的内则为注射液腔,所述内壳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注射液腔相连通的针,在所述外壳体的底端还设置有底部壳体,所述底部壳体内设置有挡板,在挡板上开设有供针穿过的过孔,同时所述的针呈圆锥状,在外壳体上还设置有注液管,与所述的注液管相配有软管,且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内壳体上并与注射液腔相连通,与所述的注液管还相配有密封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医药与化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
技术介绍
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在侵染细菌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借助宿主的复制系统进行自我复制,最终通过破碎宿主的方式释放子代噬菌体。在医疗领域,具有裂解细菌能力的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杀菌制剂应用于体内和体外的杀菌处理,特别是一些具有耐抗生素性能的顽固细菌更适合噬菌体杀菌剂的应用。在一些皮肤表面感染使用噬菌体杀菌剂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涂抹和贴敷的方式来进行局部给药。由于噬菌体具有病毒结构,其通常尺寸大于100nm,因此无法像化学小分子药物能直接被上皮组织吸收进入,病灶接触面积和消杀概率大大下降,严重影响药效的发挥。在发生大面积的皮肤组织破损感染如烧伤、大面积开放性创伤时,可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部位组织切开,使用噬菌体杀菌液对创伤面进行反复清洗。然而,对于一些小型的细菌性组织感染如痤疮等,则需要更加精细的皮下给药方式。传统上一般仍然采用普通注射器对感染部分进行局部注射,这种方式耗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上部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滑动连接有导柱(3),所述导柱(3)的顶端设置有按钮(4),所述按钮(4)与支架(2)之间的导柱(3)上套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支架(2)的底端面上连接有第二弹簧(6),所述第二弹簧(6)的一端与内壳体(7)的顶端相连,内壳体(7)的上部滑动连接有配重块(8),同时在内壳体(7)的中部则设置有与所述配重块(8)相配的限位环(23),内壳体(7)内部则为注射液腔(9),所述内壳体(7)的底端设置有与注射液腔(9)相连通的针(10),在所述外壳体(1)的底端还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噬菌体微量针刺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上部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滑动连接有导柱(3),所述导柱(3)的顶端设置有按钮(4),所述按钮(4)与支架(2)之间的导柱(3)上套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支架(2)的底端面上连接有第二弹簧(6),所述第二弹簧(6)的一端与内壳体(7)的顶端相连,内壳体(7)的上部滑动连接有配重块(8),同时在内壳体(7)的中部则设置有与所述配重块(8)相配的限位环(23),内壳体(7)内部则为注射液腔(9),所述内壳体(7)的底端设置有与注射液腔(9)相连通的针(10),在所述外壳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底部壳体(11),所述底部壳体(11)内设置有挡板(12),在挡板(12)上开设有供针(10)穿过的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城王会冉令凤
申请(专利权)人: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