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176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压缩式负压瓶;在负压瓶上开有入液口和出液口;胃管通过入液口与负压瓶相连通;压簧设置在负压瓶内部;且压簧的两端分别与负压瓶瓶内的上顶面及下顶面相连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开在负压瓶的瓶顶和瓶底;在负压瓶的瓶底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功能底板,功能底板上设置有压力泵;压力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负压瓶的出液口及计量瓶相连通;且在负压瓶的出液口处安装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负压瓶内积物读数不准确,且无法有效清除积物,容易造成误诊以及对后续的引流产生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其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有效负压瓶防止倾覆,密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临床手术后,常常需要为肠胃出现异常病症的患者进行胃部减压以减轻腹胀,引出胃肠道内部积液及积气,从而起到利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目的,现在普通医院的常规操作多是经鼻腔放置胃管以插入胃部,同时另一端连接到负压引流装置上,借由负压引流装置产生负压吸引患者胃肠积物,医护人员主要通过对胃肠积物的记录分析来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而目前的负压引流装置存在着可压缩的负压瓶结构无法得到准确计量读数,而在倾倒负压瓶内积物时留有残余物质,对后续的持续引流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负压大多是通过负压瓶内设置的压簧经过伸缩后而得到,这种方式存在着内部压力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以上便是现在使用胃管负压引流装置时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以解决当前的胃管负压引流装置难以完全出倾倒负压瓶内积物,无法得到准确计量读数,且对后续的引流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压缩式负压瓶;在负压瓶上开有入液口和出液口;胃管通过入液口与负压瓶相连通;压簧设置在负压瓶内部;且压簧的两端分别与负压瓶瓶内的上顶面及下顶面相连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开在负压瓶的瓶顶和瓶底;在负压瓶的瓶底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功能底板,功能底板上设置有压力泵;压力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负压瓶的出液口及计量瓶相连通;且在负压瓶的出液口处安装有阀门。优选的,负压瓶的底部设置有凸台;且在功能底板的上顶部开有沉孔;负压瓶通过凸台与沉孔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功能底板上。进一步的,在功能底板上沿其径向活动安装有弹簧卡夹;弹簧卡夹的操作端设置功能底板的外侧壁上,工作端设置在沉孔的内壁上。优选的,在功能底板的底部安装有配重块。优选的,在负压瓶的入液口上开有内螺纹;胃管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安装在入液口上;在入液口与胃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轴套。优选的,负压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结构。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对现有的胃管负压引流装置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功能底板与负压瓶进行配合安装保证装置整体稳定型,同时将出液口设置在负压瓶瓶底,将出液口与压力泵相连来完成对负压瓶瓶内的积物的有效吸取,并采用了具有准确量程的计量瓶对积物的量进行测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负压瓶内积物读数不准确,且无法有效清除积物,容易造成误诊以及对后续的引流产生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有效负压瓶防止倾覆,密封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入液口与胃管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功能底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负压瓶,2、入液口,3、出液口,4、胃管,5、压簧,6、功能底板,7、压力泵,8、计量瓶,11、凸台,21、密封轴套,61、沉孔,62、配重块,63、弹簧卡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参照图1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压缩式负压瓶1;在负压瓶1上开有入液口2和出液口3;胃管4通过入液口2与负压瓶1相连通;压簧5设置在负压瓶1内部;且压簧5的两端分别与负压瓶1瓶内的上顶面及下顶面相连接;入液口2和出液口3分别开在负压瓶1的瓶顶和瓶底;在负压瓶1的瓶底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功能底板6,功能底板6上设置有压力泵7;压力泵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负压瓶1的出液口3及计量瓶8相连通;且在负压瓶1的出液口3处安装有阀门。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泵采用kamoer公司生产的KVP04型真空泵;压力泵与外接电源相连,出液口3上的阀门并未在图中绘出。负压瓶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11;且在功能底板6的上顶部开有沉孔61;负压瓶1通过凸台11与沉孔61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功能底板6上。通过设置凸台11及沉孔61以保证定位装配的准确性,从而方便对负压瓶1内的压簧5进行压缩操作。在功能底板6上沿其径向活动安装有弹簧卡夹63;弹簧卡夹63的操作端设置功能底板6的外侧壁上,工作端设置在沉孔61的内壁上。为了保证在进行引流及后续的排空操作时防止负压瓶1从功能底板6上发生倾覆,故而在功能底板6上安装了按压式弹簧卡夹63,通过弹簧卡夹63工作端将负压瓶夹住防止其晃动。在功能底板6的底部安装有配重块62。设置配重块62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在卧床期间由于转身等情况而导致负压瓶1带动功能底板62倾覆。参照图2,在负压瓶1的入液口2上开有内螺纹;胃管4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安装在入液口2上;在入液口2与胃管4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轴套21。通过螺纹连接的入液口2及胃管4能够有效降低胃管4脱出的概率,同时使用密封轴套21还可以防止胃肠积物从连接处溢出。负压瓶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结构。上大下小圆台结构的负压瓶1底部面积小,积物在倾斜的侧壁上更容易受到压力泵的吸力,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应将胃管4安装在入液口2上,并在入液口2上安装密封轴套;其次将负压瓶1的凸台11放入功能底板6的沉孔61内,并通过弹簧卡夹63进行固定;将压力泵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使用导管与出液口3及计量瓶8相连通。具体操作时分为两个阶段,引流阶段在保证出液口3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后,将胃管4经鼻插入患者体内后按压负压瓶1使压簧5收缩后关闭阀门,压簧5恢复原长的过程即能够进行引流;计量阶段需要暂时分离胃管4及入液口2,打开出液口3上的阀门,并接通压力泵7的电源,通过功能底板6上的压力泵7将负压瓶1中所引流得到的积物压至计量瓶8中;若是患者途中需要离开床铺活动,只需在关闭出液口3阀门状态下通过操作弹簧卡夹63将负压瓶从功能底板6中取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压缩式负压瓶(1);在负压瓶(1)上开有入液口(2)和出液口(3);胃管(4)通过入液口(2)与负压瓶(1)相连通;压簧(5)设置在负压瓶(1)内部;且压簧(5)的两端分别与负压瓶(1)瓶内的上顶面及下顶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入液口(2)和出液口(3)分别开在负压瓶(1)的瓶顶和瓶底;在负压瓶(1)的瓶底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功能底板(6),功能底板(6)上设置有压力泵(7);压力泵(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负压瓶(1)的出液口(3)及计量瓶(8)相连通;且在负压瓶(1)的出液口(3)处安装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压缩式负压瓶(1);在负压瓶(1)上开有入液口(2)和出液口(3);胃管(4)通过入液口(2)与负压瓶(1)相连通;压簧(5)设置在负压瓶(1)内部;且压簧(5)的两端分别与负压瓶(1)瓶内的上顶面及下顶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入液口(2)和出液口(3)分别开在负压瓶(1)的瓶顶和瓶底;在负压瓶(1)的瓶底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功能底板(6),功能底板(6)上设置有压力泵(7);压力泵(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负压瓶(1)的出液口(3)及计量瓶(8)相连通;且在负压瓶(1)的出液口(3)处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管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瓶(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11);且在功能底板(6)的上顶部开有沉孔(61);负压瓶(1)通过凸台(11)与沉孔(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芸陈建勤田绍连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