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必须进行治疗将积液抽出。在进行胸腔积液的抽取中,现有的抽取器具常采用穿刺针加针筒的方式进行抽取,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胸腔积液抽取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胸腔积液产生过大,常常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抽取,需要封堵穿刺针部分,然后将针筒部分拔掉进行积液清除,这样重复工作量大,极大的影响了对患者胸腔积液的清除效率;因此,现需要一种用于胸腔积液抽取的新型抽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包括抽液管、抽取针头、抽液组件和储液装置;所述抽取针头与抽液管一侧通过第一接管连接,所述抽液组件与抽液管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液装置通过管道穿过抽液组件并与抽液管内连通,储液装置与抽液组件通过第二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内各设有一个单向阀;通过设置抽液管和储液装置可以不用将抽取针头抽离患者,即可进行不间断的积液抽取工作,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有效的防止抽取积液回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液管(1)、抽取针头(2)、抽液组件(3)和储液装置(4);/n所述抽取针头(2)与抽液管(1)一侧通过第一接管(11)连接,所述抽液组件(3)与抽液管(1)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液装置(4)通过管道穿过抽液组件(3)并与抽液管(1)内连通,储液装置(4)与抽液组件(3)通过第二接管(12)连接,所述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内各设有一个单向阀(13);/n所述抽液组件(3)包括抽液活塞块(31)、抽液转动块(32),所述抽液活塞块(31)等间距设有多个活塞孔(33),所述每个活塞孔(33)均置有一个活塞(34),所述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中部设有转轴(35),所述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上与每个活塞孔(33)位置对应处各设有一个活塞抽拉杆(36),所述活塞抽拉杆(36)一端与活塞(34)连接,活塞抽拉杆(36)另一端通过支杆(37)连接,所述支杆(37)通过支点块(38)与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连接,所述抽液转动块(32)与转轴(35)连接,抽液转动块(32)通过触发组件(5)与各个支杆(3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液管(1)、抽取针头(2)、抽液组件(3)和储液装置(4);
所述抽取针头(2)与抽液管(1)一侧通过第一接管(11)连接,所述抽液组件(3)与抽液管(1)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液装置(4)通过管道穿过抽液组件(3)并与抽液管(1)内连通,储液装置(4)与抽液组件(3)通过第二接管(12)连接,所述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内各设有一个单向阀(13);
所述抽液组件(3)包括抽液活塞块(31)、抽液转动块(32),所述抽液活塞块(31)等间距设有多个活塞孔(33),所述每个活塞孔(33)均置有一个活塞(34),所述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中部设有转轴(35),所述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上与每个活塞孔(33)位置对应处各设有一个活塞抽拉杆(36),所述活塞抽拉杆(36)一端与活塞(34)连接,活塞抽拉杆(36)另一端通过支杆(37)连接,所述支杆(37)通过支点块(38)与油液活塞块(31)外侧面连接,所述抽液转动块(32)与转轴(35)连接,抽液转动块(32)通过触发组件(5)与各个支杆(3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5)由两个上下分布的环形波浪环(51)组成,且分别与抽液转动块(32)的内侧面连接,所述两个环形波浪环(51)之间的间隙构成环形波浪形的支杆导轨(52),所述支杆导轨(52)用于通过其波浪形结构使各个支杆(37)端头沿着支杆导轨(52)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导杆(37)两端均为可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胸腔积液抽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