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7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压抽液器,包括储液袋、负压装置和导管,储液袋上方设有进口,下方设有排放口,导管与进口连通,进口处设有防返流袋,导管的一端设置在防返流袋内;负压装置设置在储液袋内,负压装置包括前部可折弯板、后部可折弯板和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的中心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结构紧凑、排布合理,操作、运输方便,改变传统储液袋排放时废液及废渣的方向,使其不会伤害医护人员健康;负压装置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减少人为按压造成的负压值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引流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是一种负压引流器。
技术介绍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的积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的愈合。现有负压引流装置为鼓状弹簧负压,医护人员需双人配合连接胃管,具体操作为将鼓状负压引流装置上盖排放口打开,将弹簧压缩,盖好排放口,连接导管至胃管,松开弹簧,产生负压进行吸引减压,负压消失后断开胃管,打开排放口,翻转负压引流装置使上盖及排放口向下排出废液及残渣,再次压缩弹簧盖紧排放口盖子,连接胃管继续减压引流。但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是压缩弹簧产生负压,因为护士自身原因有时不能将弹簧压缩至最大值,即会造成负压值低;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放口处于上方,二次压缩弹簧时鼓状负压装置内吸引出的废液及残渣会从排放口随压缩出来的空气一起喷出来,对医护人员脸部及身体衣物造成污染,危害医护人员健康;另外操作时需要两位医护人员操作,极为不便,所以我们需要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一些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器,将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解决实际操作中因人为按压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储液袋、负压装置和导管,所述储液袋上方设有进口,下方设有排放口,所述导管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进口处设有防返流袋,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防返流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和排放口之间,所述防返流袋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内,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前部可折弯板、后部可折弯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的中心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锁紧。具体地,所述前部可折弯板的内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后部可折弯板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凸台外侧,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具体地,所述前部可折弯板与后部可折弯板上下两端均设有折弯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上端的折弯部与后部可折弯板上端的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下端的折弯部与后部可折弯板下端的折弯部通过第二卡扣组件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的连接处均设有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宝塔弹簧,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位于宝塔弹簧内。具体地,所述防返流袋的袋口和袋底设有相连通的开口。具体地,所述排放口为十字阀排放口。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具体地,所述储液袋正面的上方设有进液口的标识,下方设有出液口的标识,中间标注有产品名称和操作指示图案。具体地,所述储液袋正面还标注有储液袋容量,所述储液袋正面两侧均设有容量刻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负压引流器进口设置在储液袋上方,排放口设置在储液袋下方,改变传统储液袋排放时废液及废渣的方向,使其不会伤害医护人员健康;2.本技术负压引流器结构紧凑、排布合理,操作、运输方便,将负压装置设置在储液袋内部,负压装置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减少人为按压造成的负压值偏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负压引流器(去除储液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负压引流器的负压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负压引流器正视图。图中:1-储液袋,2-导管,3-进口,4-排放口,5-防返流袋,6-流量调节器,7-前部可折弯板,8-后部可折弯板,9-弹性件,71-卡扣孔,72-母扣,81-圆弧卡扣,82-公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储液袋1、负压装置和导管2,所述储液袋上方设有进口3,下方设有排放口4,所述排放口4为十字阀排放口;所述导管2与所述进口3连通,所述导管2上设有流量调节器6,所述进口3处设有防返流袋5,所述导管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防返流袋5内,所述防返流袋5的袋口和袋底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防返流袋5采用聚氯乙烯膜制成,所述防返流袋5正常处于闭合的状态,闭合的防返流袋起到了防止液体返流的作用;液体从上向下进入时,由于液体的冲击力的作用,液体从防返流袋的袋口进入后,冲开防返流袋,从防返流袋的底部进入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袋1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2和排放口4之间,所述防返流袋1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内,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前部可折弯板7、后部可折弯板8和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设置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之间,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的内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后部可折弯板8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9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凸台外侧,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的材质为尼龙,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的连接处均设有通孔,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与后部可折弯板8上下两端均设有折弯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上端的折弯部与后部可折弯板8上端的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下端的折弯部与后部可折弯板8下端的折弯部通过第二卡扣组件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下端的折弯部的端部设有卡扣孔71,所述后部可折弯板8下端的折弯部的端部设有圆弧卡扣81,所述圆弧卡扣81卡设在所述卡扣孔71内,所述卡扣孔71和圆弧卡扣8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的中心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锁紧,此时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呈展开平铺的状态。优选地,所述弹性件9为宝塔弹簧,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位于宝塔弹簧内,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为按压式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前部可折弯板7内侧凸台上的母扣72和设置在后部可折弯板8内侧面凹槽内的公扣82,母扣72和公扣82相扣合。用手按压前部可折弯板7往上折开,使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的折弯部呈折弯的状态,宝塔弹簧恢复弹性;用手按压前部可折弯板7往下折关,使前部可折弯板7和后部可折弯板8的折弯部呈展开平铺,宝塔弹簧呈压缩状态。优选地,所述储液袋1正面的上方设有进液口的标识,下方设有出液口的标识,中间标注有产品名称和操作指示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袋、负压装置和导管,所述储液袋上方设有进口,下方设有排放口,所述导管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进口处设有防返流袋,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防返流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和排放口之间,所述防返流袋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内,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前部可折弯板、后部可折弯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的中心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锁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袋、负压装置和导管,所述储液袋上方设有进口,下方设有排放口,所述导管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进口处设有防返流袋,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防返流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袋内,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和排放口之间,所述防返流袋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内,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前部可折弯板、后部可折弯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部可折弯板和后部可折弯板的中心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可折弯板的内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后部可折弯板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凸台外侧,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可折弯板与后部可折弯板上下两端均设有折弯部,所述前部可折弯板上端的折弯部与后部可折弯板上端的折弯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盛丰润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