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16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包括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输液器、硅胶瓣膜和透明薄膜套,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一次连接,输液器连接在冲洗控制阀门上,硅胶瓣膜贴合在在靠近冲洗控制阀门一侧的吸痰管上,透明薄膜套覆盖在吸痰管表面,其两端套接口分别连接冲洗控制阀门和吸引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注药口的,采用全程封闭式吸痰和全程封闭式安全控制冲洗,并可直观观察患者痰液的状况,操作简单,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提高了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临床用器具,尤其是一种可控制冲洗的密闭式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全麻手术治疗和急症抢救中,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采用与人工呼吸机配套的吸痰装置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因此,吸痰装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密闭式吸痰管和人工气道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吸痰时不用分离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道,保持气道通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可以持续的通气与供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密闭式吸痰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没有设置注药口,因此,在抢救或治疗中需要对患者使用解痉和化痰等药物时,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来解决,操作繁琐,非常不便,影响手术的进行;(2)使用时,需要铺备无菌盘进行辅助,在吸痰操作后,需要使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操作不便,增加感染细菌的几率;(3)吸痰和冲洗操作中需要进行三通阀门的控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4)吸痰操作后,在冲洗的过程中,清洗液容易返流进气管,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5)吸痰过程中,氧气可能会进入薄膜套内,降低进到患者体内的氧浓度,冲洗过程中痰液和冲洗液容易进到薄膜内;(6)现有吸痰装置含有金属材质,当病人需要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项目时,金属材质会对设备干扰,使此类检测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有注药口的、可安全控制冲洗的全程密闭式吸痰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包括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输液器、硅胶瓣膜和透明薄膜套,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依次连接,输液器连接在冲洗控制阀门上,硅胶瓣膜贴合在在靠近冲洗控制阀门一侧的吸痰管上,透明薄膜套覆盖在吸痰管表面,其两端套接口分别连接冲洗控制阀门和吸引控制阀门。本技术可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接口阀设有带注药口盖帽的注药口、插管接口端和呼吸机管接口端,可外接插管和呼吸机。所述冲洗控制阀门设置有按压块、弹力胶块、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口管、连接所述输液器的入水口管螺旋接口以及与所述接口阀连接的阻隔板。冲洗控制阀门采用按压式,可引入冲洗液进行密闭式冲洗吸痰管。所述吸引控制阀门包括带盖帽的吸引入接口、带弹力胶圈的按压块、弹力胶块和吸引出接口,按压块上设置有通道与吸引入接口和吸引出接口形成闭式通道。吸引控制阀门采用按压式,可进行密闭式吸痰。所述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头、带进气孔的输液壶、输液软管、流量阀,输液器的输液软管通过入水口管螺旋对接口与与所述冲洗控制阀门连接或分离。输液器可接生理盐水袋,输液器连接的冲洗控制阀门,可实现冲洗安全控制。所述瓣膜为硅胶瓣膜,硅胶瓣膜可阻隔氧气、痰液及冲洗液进入透明薄膜套内,故可弥补现有吸痰管的不足。硅胶瓣膜焊接在冲洗控制阀门与透明薄膜套连接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采用全程密闭式吸痰,使患者的气道回路处于相对密闭状态,减少了患者低氧血症加重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发生,减少了不必要的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2)本技术实现了全程密闭式安全控制冲洗,操作时简单方便,减轻了护理工作量;(3)本技术设有注药口,因此,在抢救或治疗中需要对患者使用解痉和化痰等药物时,方便操作;(4)本技术全部采用透明材质,有利于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状况;(5)本技术全部采用非金属材质,避免产生对相关检查的干扰,可用于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项目。附图说明(1)图1为本技术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图2为本技术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包括接口阀7、冲洗控制阀门6、吸痰管4和吸引控制阀门2、输液器8、硅胶瓣膜5和透明薄膜套3,接口阀7、冲洗控制阀门6、吸痰管4和吸引控制阀门2依次连接,输液器8连接在冲洗控制阀门6上,硅胶瓣膜5贴合在在靠近冲洗控制阀门6一侧的吸痰管4上,透明薄膜套3覆盖在吸痰管4表面,如图2所示,透明薄膜套接口3.1和透明薄膜套接口3.2分别连接冲洗控制阀门6和吸引控制阀门2。如图2所示,接口阀7设有带注药口盖帽7.2的注药口7.1、插管接口端7.3和呼吸机管接口端7.4。冲洗控制阀门6设置有按压块6.1、弹力胶块6.2、入水孔6.3和出水孔6.4、入水口管6.5、连接所述输液器8的入水口管螺旋接口6.6以及与所述接口阀7连接的阻隔板6.7。如图2所示,吸引控制阀门2包括带盖帽1的吸引入接口2.1、带弹力胶圈2.4的按压块2.2、弹力胶块2.3和吸引出接口2.5。吸引控制阀门2采用按压式,可进行密闭式吸痰。按压块2.2按压时,弹力胶块2.3下压变形,按压块2.2上设置有通道与吸引入接口2.1和吸引出接口2.5形成闭式通道,即可实现负压吸引。按压块2.2上设置弹力胶圈2.4,防止液体外渗。输液器8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头8.1、带进气孔8.3的输液壶8.2、输液软管8.4、流量阀8.5,输液软管8.4经流量阀8.5后与所述冲洗控制阀门6的入水口螺旋对接口6.6连接或分离。输液器8可接生理盐水袋,流量阀8.5可调节输液量大小,输液器8连接冲洗控制阀门6,可实现冲洗安全控制。冲洗控制阀门6采用按压式,可引入冲洗液进行密闭式冲洗吸痰管4。按压块6.1按压时,弹力胶块6.2下压变形,生理盐水从经输液壶8.2到输液软管8.4,经过入水口管6.5,此时出水孔6.4与入水孔6.3重合,生理盐水进到冲洗控制阀门6内部通道,到达吸痰管4,此时一边按压吸引控制阀门2的按压块2.2,一边按压冲洗控制阀门6的按压块6.1,而且阻隔板6.7可防止生理盐水返流入气管及呼吸道管道,可实现可控式密闭式安全冲洗。同时在吸痰或冲洗过程中硅胶瓣膜5始终与吸痰管4贴合,防止氧气、冲洗液和痰液进入到透明薄膜套3内,既保证了患者吸痰时的氧浓度,也防止液体流入到透明薄膜套3内造成污染。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以及:/n一端连接在冲洗控制阀门上的输液器;/n贴合在靠近冲洗控制阀门一侧的吸痰管上的瓣膜;/n覆盖在吸痰管表面、两端套接口分别连接冲洗控制阀门和吸引控制阀门的透明薄膜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阀、冲洗控制阀门、吸痰管和吸引控制阀门,以及:
一端连接在冲洗控制阀门上的输液器;
贴合在靠近冲洗控制阀门一侧的吸痰管上的瓣膜;
覆盖在吸痰管表面、两端套接口分别连接冲洗控制阀门和吸引控制阀门的透明薄膜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阀设有带注药口盖帽的注药口、插管接口端和呼吸机管接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可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控制阀门设置有按压块、弹力胶块、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潘刘彦雨冯秀丽邱丽常王雪枚张娟肖丽萍叶润卿严远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