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体、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14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得到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氟共聚物分别以特定量包含基于特定的式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基于特定的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和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体、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体、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为了对成形物表面赋予拒水拒油性能而对表面实施氟处理的技术,例如可例举针对成形物的表面的浸渍处理以及涂布处理。但是,在对成形物的表面实施氟处理的方法中,存在拒水拒油功能的持续性弱、拒水拒油功能由于反复使用而下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含热塑性树脂以及特定的含氟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成形加工前的阶段在树脂中加入氟化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在成形后表面上使氟成分偏析而赋予持续性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037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中,存在改善拒水拒油性能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可得到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认真研究,发现如果采用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特定的含氟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则可得到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可解决上述课题。[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氟共聚物包含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和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相对于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15质量%~65质量%,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70质量%,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20质量%,其中,在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包含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时,相对于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60质量%,含氟共聚物中,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质量比[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为78.9/21.1~21.1/78.9,含氟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在250℃以上,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总质量为0.5质量%~10质量%,且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全部质量在80质量%以上。CH2=CR1-CO-X-CR2R3-(CH2)n1-(COO)n2-Q1-Rf1(1)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X表示-O-或-NR4-;R2、R3以及R4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3的烷基、或下式(r)所表示的基团;Q1表示单键或二价连接基团;Rf1表示碳数1~6的多氟烷基或多氟醚基;n1表示0~4的整数;以及,n2表示0或1。-(CH2)m1-(COO)m2-Q2-Rf2(r)式(r)中:Q2表示单键或二价连接基团;Rf2表示碳数1~6的多氟烷基或多氟醚基;m1表示0~4的整数;以及,m2表示0或1。[2]如上述[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非氟单体是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CH2=CR5-Q3-Q4-R6(2)式(2)中:R5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3的烷基;Q3表示单键、-COO-、或-CONH-;Q4表示单键或二价连接基团;以及,R6表示氢原子、OH基、碳数1~30的链状烷基、环状烷基、或芳香环。[3]如上述[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式(3)所表示的基团。-OCO-(CH2)a-CHR7-(CH2)b-SH(3)式(3)中:a表示0~2的整数;b表示0或1;R7表示碳数1或2的烷基。[4]一种成形物,其是将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加热成形而成的。[5]如上述[4]所述的成形物,其中,通过选自挤出成形、注塑成形以及吹塑成形的任一种成形方法加热成形而成。[6]一种成形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将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加热成形的工序。[7]如上述[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加热成形的工序中,通过选自挤出成形、注塑成形以及吹塑成形的任一种成形方法来加热成形。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则可提供可得到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的成形物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成形物中,认为由于含氟共聚物在成形物的表面中发生偏析,可对成形物的表面赋予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使用“~”表示的范围〕本说明书中,在使用“~”表示的范围中,将“~”的两端包括在其范围内。例如,“A~B”所表示的范围中,包括“A”以及“B”。〔(甲基)丙烯酸〕此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包含“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相同地,“(甲基)丙烯酸酯”包含“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CO-〕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羰基)记作“-CO-”。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化1]〔-COO-〕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酯键)记作“-COO-”。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化2]〔-OCO-〕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酯键)记作“-OCO-”。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化3]〔-N(R)-〕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2价连接基团(亚氨基)记作“-N(R)-”。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R”表示氢原子或1价基团。[化4]〔-CONH-〕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酰胺键)记作“-CONH-”。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化5]〔-NHCO-〕本专利技术中,将下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酰胺键)记作“-NHCO-”。其中,下式中“*”表示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点。[化6]〔-SO2-〕本专利技术中,将下述化学式所表示的二价连接基团(磺酰基)记作“-SO2-”。其中,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n所述含氟共聚物包含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和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n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所述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15质量%~65质量%,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70质量%,所述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20质量%,其中,在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包含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时,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所述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60质量%,/n所述含氟共聚物中,所述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质量比[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为78.9/21.1~21.1/78.9,所述含氟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在250℃以上,/n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质量为0.5质量%~10质量%,且/n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全部质量在80质量%以上;/nCH...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5 JP 2018-241403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含氟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氟共聚物包含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和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
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所述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15质量%~65质量%,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70质量%,所述基于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20质量%,其中,在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包含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时,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质量,所述基于含链状烷基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60质量%,
所述含氟共聚物中,所述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和所述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质量比[基于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基于非氟单体的重复单元的总质量]为78.9/21.1~21.1/78.9,所述含氟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在250℃以上,
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质量为0.5质量%~10质量%,且
所述热塑性树脂和所述含氟共聚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全部质量在80质量%以上;
CH2=CR1-CO-X-CR2R3-(CH2)n1-(COO)n2-Q1-Rf1(1)
式(1)中:
R1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
X表示-O-或-NR4-;
R2、R3以及R4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3的烷基、或下式(r)所表示的基团;
Q1表示单键或二价连接基团;
Rf1表示碳数1~6的多氟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香奈天野良治
申请(专利权)人: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