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液瓶、输液管、调节阀及冲洗管,冲洗液瓶用于装冲洗液,输液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输液管I端设置有插头以插接在冲洗液瓶上,输液管II端设置有连接头以插接有冲洗管,冲洗管I端直线延伸且冲洗管II端弯折朝向与冲洗管I端相反方向延伸,冲洗管I端延伸设置有冲洗段,冲洗管II端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插接在连接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液管两端插接有冲洗液瓶及冲洗管,利用输液原理实现对外耳进行冲洗;冲洗管为中部弯折结构,有效防止液体沿冲洗管外壁返流至输液管及溅射到收集盘外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医院里在对外耳道进行清洗时,常常采用注射器具进行清洗,如下:首先准确器皿装置清洗液,并调好温度适宜的液体,如将温开水置于治疗碗内,然后用注射器抽吸温开水,而且注射器针头为去掉针尖的不锈钢针,并在针头末端套有一小段软管,并在重复使用前需要反复灭菌,然后再手工推注冲洗外耳道。如上,采用注射器具冲洗外耳道,在冲洗时需要加力注射操作,不利于固定,有事故隐患,同时,容易造成液体返流,污染针头及注射器,此时如果用该针头再次取液会污染治疗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利用输液原理,采用弯折式冲洗管冲洗,可以防止液体返流污染输液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液瓶、输液管、调节阀及冲洗管,冲洗液瓶用于装冲洗液,输液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输液管I端设置有插头以插接在冲洗液瓶上,输液管II端设置有连接头以插接有冲洗管,冲洗管I端直线延伸且冲洗管II端弯折朝向与冲洗管I端相反方向延伸,冲洗管I端延伸设置有冲洗段,冲洗管II端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插接在连接头上。作为一选项,冲洗管为硬质管,冲洗段为其末端设置有冲洗孔的软质管。作为一选项,冲洗管I端上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刻度由冲洗段向冲洗管中部弯折处方向延伸设置。如此,可掌握插入外耳道深度。作为一选项,冲洗管I端与冲洗管II端于其中部弯折处相交,且90°≤冲洗管I端与冲洗管II端的夹角≤150°。如此,形成弯折结构,使用时,利用重力作用,防止液体沿冲洗管外壁返流污染输液管。作为一选项,还包括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滑动孔,冲洗管I端穿置于滑动孔内,挡板可在冲洗管I端外壁上滑动,且挡板可通过胶布粘贴固定在冲洗管I端外壁上。如此,可根据患者需插入外耳深度,采用医用胶带粘贴固定于冲洗管上,以及可粘贴固定在外耳上,起限位及固定作用。其还可结合刻度线准确调节及限制插入外耳道的深度。作为一选项,挡板滑动孔孔径与冲洗管I端外壁外径相适配,冲洗管I端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且均匀排列的凸起,挡板滑动孔内壁设置有与凸起适配的缺口,挡板可圆周向转动,挡板可通过缺口配合凸起在冲洗管I端外壁滑动,且挡板可通过胶布粘贴固定。作为一选项,挡板呈U字形片状板,其封闭端设置有滑动孔,且其封闭端能够置于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作为一选项,还包括围裹冲洗液瓶的隔热袋,隔热袋由隔热材质制成,隔热袋I端设置有套口且在套口处设置有拉链,隔热袋II端中部设置有插口。隔热袋起保温隔热作用。作为一选项,还包括悬挂架,悬挂架包括基座、伸缩杆、万向管及夹子,伸缩杆设置于基座上,万向管I端连接于伸缩杆外壁上,万向管II端设置有夹子,夹子为输液管专用夹。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在输液管两端插接有冲洗液瓶及冲洗管,利用输液原理实现对外耳进行冲洗;冲洗管为中部弯折结构,有效防止液体沿冲洗管外壁返流至输液管及溅射到收集盘外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冲洗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冲洗管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挡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隔热袋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悬挂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冲洗液瓶、2-输液管、3-调节阀、4-连接头、5-冲洗管、51-冲洗管I端、52-冲洗管II端、53-冲洗段、54-连接座、55-刻度线、56-凸起、6-挡板、61-滑动孔、62-缺口、10-隔热袋、11-吊带、12-拉链、100-外套杆、200-内套杆、300-调节螺栓、400-万向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液瓶1、输液管2、调节阀3及冲洗管5,冲洗液瓶1用于装冲洗液,输液管2上设置有调节阀3,输液管2的I端设置有插头以插接在冲洗液瓶1上,输液管2的II端设置有连接头4以插接有冲洗管5,冲洗管I端51直线延伸且冲洗管II端52弯折朝向与冲洗管I端51相反方向延伸,冲洗管I端51延伸设置有冲洗段53,冲洗管II端52设置有连接座54,连接座54插接在连接头4上。其中,输液管及其调节阀等部件结构为现有输液管结构,其相关材质及制作工艺可参照现有输液管及调节阀制成;冲洗液瓶可参照现有输液瓶制成。参见图2,冲洗管为硬质管,其材质与输液管接头相同;且,冲洗段为其末端设置有冲洗孔的软质管,其材质与输液管相同。如此,防止冲洗管末端硬质伤到外耳道。作为一选项,冲洗管I端51上设置有刻度线55,且刻度线55刻度由冲洗段53向冲洗管中部弯折处方向延伸设置。如此,可掌握插入外耳道深度。作为一选项,冲洗管I端51与冲洗管II端52于其中部弯折处相交,且90°≤冲洗管I端与冲洗管II端的夹角≤150°,典型如90度、135度或150度。参见图2,夹角为90°的L字形结构。如此,形成弯折结构,使用时,利用重力作用,防止液体沿冲洗管外壁返流污染输液管。使用时,患者按姿态躺好或坐好,并在外耳道下方设置收集盘收集液体。将冲洗液瓶挂起,然后利用医用胶布将冲洗管粘接在患者外耳道处,且冲洗管II端向高处弯折,然后开启调节阀,冲洗液瓶内冲洗液由冲洗孔处流出,对外耳道进行冲洗。如上述,本技术在输液管两端插接有冲洗液瓶及冲洗管,利用输液原理实现对外耳进行冲洗;冲洗管为中部弯折结构,有效防止液体沿冲洗管外壁返流至输液管及溅射到收集盘外造成污染。实施例2参见图1及图4-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中,该装置还包括挡板6,挡板6上设置有滑动孔61,冲洗管I端51穿置于滑动孔61内,挡板6可在冲洗管I端51外壁上滑动,且挡板6可通过胶布粘贴固定在冲洗管I端51外壁上。如此,可根据患者需插入外耳深度,采用医用胶带粘贴固定于冲洗管上,以及可粘贴固定在外耳上,起限位及固定作用。其还可结合刻度线准确调节及限制插入外耳道的深度。参见图2-图6,在一实施例中,挡板滑动孔孔径与冲洗管I端外壁外径相适配,冲洗管I端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且均匀排列的凸起56,挡板滑动孔61内壁设置有与凸起56适配的缺口62,挡板可圆周向转动,挡板可通过缺口配合凸起在冲洗管I端外壁滑动。在安装时,冲洗管II端向高处弯折,且此时缺口与凸起错开,挡板可通过胶布粘贴固定。如此,利用凸起限位,以便稳固固定挡板。参见图4及图5,作为一选项,挡板呈U字形片状板,其封闭端设置有滑动孔,且其封闭端能够置于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其封闭端厚度b小于等于凸起间距a。优选,凸起为球面状凸起,a-b≤0.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液瓶、输液管、调节阀及冲洗管,所述冲洗液瓶用于装冲洗液,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输液管I端设置有插头以插接在冲洗液瓶上,所述输液管II端设置有连接头以插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I端直线延伸且冲洗管II端弯折朝向与冲洗管I端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冲洗管I端延伸设置有冲洗段,所述冲洗管II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插接在连接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液瓶、输液管、调节阀及冲洗管,所述冲洗液瓶用于装冲洗液,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输液管I端设置有插头以插接在冲洗液瓶上,所述输液管II端设置有连接头以插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I端直线延伸且冲洗管II端弯折朝向与冲洗管I端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冲洗管I端延伸设置有冲洗段,所述冲洗管II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插接在连接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为硬质管,冲洗段为其末端设置有冲洗孔的软质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I端上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刻度由冲洗段向冲洗管中部弯折处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I端与冲洗管II端于其中部弯折处相交,且90°≤冲洗管I端与冲洗管II端的夹角≤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式外耳道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滑动孔,冲洗管I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舒,吴宇慧,夔琳倩,刘晓琳,谢秋琳,梁英,汤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