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晴晴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07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所述壳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壳,所述移动壳的内腔设置有移动件,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药箱、移动壳、移动件、伸缩杆、移动板、固定柱、移动轮、缓冲件、滑槽、支撑块和拉杆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携带且可以对滚轮进行收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不便于携带且无法对滚轮进行收纳的问题,给药装置放置在不平稳或比较倾斜的位置时,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出现移动或倾斜,也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内的药品出现损毁,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给药装置,具体是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包括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流涕、咽喉痛、胸痛、肺炎等等,这些都属于呼吸内科的范围,呼吸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慢性炎症、急性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或扁桃体发炎等,在治疗过程中传统的用药方式一般多为口服或者注射针剂,但是这种用药方式见效慢,治疗效果不佳,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时需要使用到给药装置。目前现有的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不便于携带且无法对滚轮进行收纳,给药装置放置在不平稳或比较倾斜的位置时,会造成给药装置出现移动或倾斜,也会造成给药装置内的药品出现损毁,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降低了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所述壳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壳,所述移动壳的内腔设置有移动件,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与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r>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箱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拉手,所述药箱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药箱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放置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件包括电动滑杆,所述电动滑杆的两侧与移动壳内腔两侧的顶部和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滑杆表面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套,所述电动滑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移动轮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内侧贯穿至移动壳的内侧并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移动壳的一侧并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底部与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内侧与电动滑套的外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药箱、移动壳、移动件、伸缩杆、移动板、固定柱、移动轮、缓冲件、滑槽、支撑块和拉杆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携带且可以对滚轮进行收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不便于携带且无法对滚轮进行收纳的问题,给药装置放置在不平稳或比较倾斜的位置时,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出现移动或倾斜,也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内的药品出现损毁,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块和防滑垫,对壳体和药箱起到了防滑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壳体和药箱在放置时出现摇晃的问题,通过设置缓冲弹簧和缓冲板,对移动板移动时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在移动时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使电动滑套在移动壳的内部滑动的更加顺畅,减少了电动滑套与移动壳之间的摩擦,延长了电动滑套与移动壳的使用寿命,同时滑块和滑槽对电动滑套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电动滑套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移动壳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2、药箱;3、移动壳;4、移动件;401、电动滑杆;402、电动滑套;403、移动杆;5、伸缩杆;6、移动板;7、固定柱;8、移动轮;9、缓冲件;901、缓冲弹簧;902、缓冲板;10、滑槽;11、支撑块;12、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移动轮8配合使用的通槽,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通过设置支撑块11和防滑垫,对壳体1和药箱2起到了防滑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壳体1和药箱2在放置时出现摇晃的问题,支撑块1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2,药箱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拉手,药箱2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把手,药箱2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放置壳,壳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壳3,移动壳3的内腔设置有移动件4,移动件4包括电动滑杆401,电动滑杆401的两侧与移动壳3内腔两侧的顶部和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电动滑杆401表面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套402,电动滑套40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403,移动杆403的内侧贯穿至移动壳3的内侧并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拉杆12,拉杆12远离移动壳3的一侧并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底部与移动板6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移动壳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10,使电动滑套402在移动壳3的内部滑动的更加顺畅,减少了电动滑套402与移动壳3之间的摩擦,延长了电动滑套402与移动壳3的使用寿命,同时滑块和滑槽10对电动滑套402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电动滑套402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现象,且滑块的内侧与电动滑套402的外侧固定连接,壳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件9,缓冲件9包括缓冲板902,缓冲板90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01,通过设置缓冲弹簧901和缓冲板902,对移动板6移动时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6在移动时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缓冲弹簧901的顶部与移动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缓冲板90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移动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固定柱7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8,通过设置壳体1、药箱2、移动壳3、移动件4、伸缩杆5、移动板6、固定柱7、移动轮8、缓冲件9、滑槽10、支撑块11和拉杆12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携带且可以对滚轮进行收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不便于携带且无法对滚轮进行收纳的问题,给药装置放置在不平稳或比较倾斜的位置时,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出现移动或倾斜,也不会造成给药装置内的药品出现损毁,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2),所述壳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壳(3),所述移动壳(3)的内腔设置有移动件(4),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2),所述壳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壳(3),所述移动壳(3)的内腔设置有移动件(4),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件(9),所述缓冲件(9)包括缓冲板(902),所述缓冲板(90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01),所述缓冲弹簧(901)的顶部与移动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90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箱(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拉手,所述药箱(2)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药箱(2)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放置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谢晴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