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微型泵、导管、护理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雾器、第二微型泵、基座板、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微型泵、喷雾器和护理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对护理器内的伤口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和换药的效果,具有使用方便、避免溢流、通过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药用具领域,尤指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的患者经过者手术治疗后,每隔一段时间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重新换药,更换包裹纱布,直到伤病痊愈,传统的患者换药大多数是由医护人员全程进行换药的,很多换药步骤需要医护人员完成,在消毒或者换药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消毒液或者药液沿着皮肤乱流,不仅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给医护人员的清洁造成困难,并且容易污染床面,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造成换药质量的降低,影响病人的正常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微型泵、导管、护理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雾器、第二微型泵、基座板、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所述的基座板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了第一微型泵、第二瓶体、第一瓶体和第二微型泵,第一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护理器的排放孔,第一微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废弃液容器,第二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一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一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第二微型泵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二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二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一阀门,第二微型泵与第二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一阀门,第二微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喷雾器。所述的护理器包括辅助筒、护理圆盘、海绵贴、勾面粘扣带、排放孔、毛面粘扣带,护理圆盘的底面上设置了海绵贴,护理圆盘的内壁侧面上设置了台沿,辅助筒的外壁侧面可以沿护理圆盘的内壁侧面下移直至置于台沿上为止,护理圆盘上设置了靠近底部的排放孔,护理圆盘的外壁侧面上还设置了勾面粘扣带和毛面粘扣带,勾面粘扣带的后侧面上设置了勾面区,毛面粘扣带的前侧面上设置了毛面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护理器的护理圆盘置于患者伤口的外围,利用魔术贴粘贴在患者伤口的外围的皮肤上,利用勾面粘扣带的勾面区与毛面粘扣带的毛面区进行粘扣,进一步固定护理圆盘,将辅助筒沿护理圆盘的内壁侧面下移至台沿上,打开第一阀门,开启第二微型泵,将第二瓶体内的消毒液/或蒸馏水通过喷雾器喷洒于护理器内的伤口区域,进行消毒/或清洗伤口,辅助筒防止喷雾器喷出的液体向外溅射;开启第一微型泵,第一微型泵通过导管和排放孔,将护理圆盘内的液体抽出排入废液容器中;消毒/或清洗伤口完毕后,关闭第一微型泵,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将第一瓶体内的药液通过喷雾器喷洒于护理器内的伤口区域,或者在关闭第二阀门的条件下,摘下辅助筒,通过手工的方式在护理圆盘内对伤口区域进行上药,换药过程中,液体药物的溢流同样可以通过开启第一微型泵将护理圆盘内的溢流液体药物抽出,换药完成后,松开勾面粘扣带与毛面粘扣带的粘扣,取下护理圆盘,需要包扎的情况即进行伤口处的纱布包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微型泵、喷雾器和护理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对护理器内的伤口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和换药的效果,具有使用方便、避免溢流、通过工作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护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微型泵,2、导管,3、护理器,31、辅助筒,32、护理圆盘,321、台沿,33、海绵贴,34、勾面粘扣带,341、勾面区,35、排放孔,36、毛面粘扣带,361、毛面区,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喷雾器,7、第二微型泵,8、基座板,9、第一瓶体,10、第二瓶体。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微型泵1、导管2、护理器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喷雾器6、第二微型泵7、基座板8、第一瓶体9和第二瓶体10。所述的基座板8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了第一微型泵1、第二瓶体10、第一瓶体9和第二微型泵7,第一微型泵1的进液口通过导管2连接护理器3的排放孔35,第一微型泵1的出液口通过导管2连接外部的废弃液容器,第二微型泵7的进液口通过导管2连接第一瓶体9,第二微型泵7与第一瓶体9之间的导管2上设置了第二阀门5,第二微型泵7进液口通过导管2连接第二瓶体10,第二微型泵7与第二瓶体10之间的导管2上设置了第一阀门4,第二微型泵7与第二瓶体10之间的导管2上设置了第一阀门4,第二微型泵7的出液口通过导管2连接喷雾器6;所述的护理器3包括辅助筒31、护理圆盘32、海绵贴33、勾面粘扣带34、排放孔35、毛面粘扣带36,护理圆盘32的底面上设置了海绵贴33,护理圆盘32的内壁侧面上设置了台沿321,辅助筒31的外壁侧面可以沿护理圆盘32的内壁侧面下移直至置于台沿321上为止,护理圆盘32上设置了靠近底部的排放孔35,护理圆盘32的外壁侧面上还设置了勾面粘扣带34和毛面粘扣带36,勾面粘扣带34的后侧面上设置了勾面区341,毛面粘扣带36的前侧面上设置了毛面区361。使用时,将护理器3的护理圆盘32置于患者伤口的外围,利用魔术贴33粘贴在患者伤口的外围的皮肤上,利用勾面粘扣带34的勾面区341与毛面粘扣带36的毛面区361进行粘扣,进一步固定护理圆盘32,将辅助筒31沿护理圆盘32的内壁侧面下移至台沿321上,打开第一阀门4,开启第二微型泵7,将第二瓶体10内的消毒液/或蒸馏水通过喷雾器6喷洒于护理器3内的伤口区域,进行消毒/或清洗伤口,辅助筒31防止喷雾器6喷出的液体向外溅射;开启第一微型泵1,第一微型泵1通过导管2和排放孔35,将护理圆盘32内的液体抽出排入废液容器中;消毒/或清洗伤口完毕后,关闭第一微型泵1,关闭第一阀门4,打开第二阀门5,将第一瓶体9内的药液通过喷雾器6喷洒于护理器3内的伤口区域,或者在关闭第二阀门5的条件下,摘下辅助筒31,通过手工的方式在护理圆盘32内对伤口区域进行上药,换药过程中,液体药物的溢流同样可以通过开启第一微型泵1将护理圆盘32内的溢流液体药物抽出,换药完成后,松开勾面粘扣带34与毛面粘扣带36的粘扣,取下护理圆盘32,需要包扎的情况即进行伤口处的纱布包覆。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微型泵、导管、护理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雾器、第二微型泵、基座板、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n所述的基座板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了第一微型泵、第二瓶体、第一瓶体和第二微型泵,第一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护理器的排放孔,第一微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废弃液容器,第二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一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一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第二微型泵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二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二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一阀门,第二微型泵与第二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一阀门,第二微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喷雾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种用于外科手术护理的伤口消毒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微型泵、导管、护理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雾器、第二微型泵、基座板、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
所述的基座板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了第一微型泵、第二瓶体、第一瓶体和第二微型泵,第一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护理器的排放孔,第一微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废弃液容器,第二微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一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一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第二微型泵进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第二瓶体,第二微型泵与第二瓶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了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刘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