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包括:背板;链传动部,设于背板上,所述链传动部设有第一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及链条;连接部,一端卡接于链条上;承载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链传动部带动连接部升降运动,连接部带动承载部升降运动;皮带传动部,设于承载部中,所述物料传输于皮带传动部上,所述皮带传动部设有第二电机、转子及皮带,第二电机正向及反向转动带动物料进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通过设置链传动部带动承载部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升降运动,所述皮带传动部带动物料进出,实现物料的回流,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只占用了升降的空间,回流时不仅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且能够同时满足回流及升降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流及升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在物料输送过程中,需要将物料输送、回流,并做升降动作,以满足加工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的回流结构为表面回流,物料在同一层进行回字形运动,占地面积大,速度慢,且无法同时满足回流及升降的需求。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流占地面大及无法同时满足回流及升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该回流及升降结构在物料回流时不仅占地面积小,且能够同时满足回流及升降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包括:背板;链传动部,设于背板上,所述链传动部设有第一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及链条,链条竖向设置,链条与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啮合,第一电机设置为控制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及从动链轮动作;连接部,一端卡接于链条上;承载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链传动部带动连接部升降运动,连接部带动承载部升降运动;皮带传动部,设于承载部中,所述物料传输于皮带传动部上,所述皮带传动部设有第二电机、转子及皮带,第二电机设置为控制转子转动,转子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第二电机正向及反向转动带动物料进出。可选的,所述背板上设有狭长型通槽,所述连接部从通槽中穿过,且所述连接部沿通槽运动。可选的,所述回流及升降结构还包括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设于背板上,所述承载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于所述线性滑轨上。可选的,所述线性滑轨的数量为两个。可选的,所述承载部具有托盘及托盘底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主支撑板及与主支撑板连接的三个平行设置的侧支撑板。可选的,所述托盘一端开口供物料进出托盘。可选的,所述链传动部还包括辅助链轮,所述辅助链轮设于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辅助链条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通过设置链传动部带动承载部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升降运动,所述皮带传动部通过皮带正反向运动带动物料进出,实现物料的回流,由此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只占用了升降的空间,回流时不仅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且能够同时满足回流及升降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一角度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二角度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三角度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三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四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一角度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二角度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的第三角度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及第三角度仅用于清晰地了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并不具有限定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用于物料的升降及回流,所述物料可为治具10等,所述治具10上可承载产品,也可不承载产品,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及升降结构包括:背板100;链传动部200,设于背板100上,所述链传动部200设有第一电机201、主动链轮202、从动链轮203及链条204,链条204竖向设置,链条204与主动链轮202及从动链轮203啮合,第一电机201设置为控制主动链轮202转动,主动链轮202转动带动链条204及从动链轮203动作,所述链传动部200可带动较重的物料升降运动;连接部300,一端卡接于链条204上;承载部400,与连接部3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链传动部200带动连接部300升降运动,连接部300带动承载部400升降运动;皮带传动部500,设于承载部400中,所述物料传输于皮带传动部500上,所述皮带传动部500设有第二电机501、转子502及皮带503,第二电机501设置为控制转子502转动,转子502转动带动皮带503转动,第二电机501正向及反向转动带动物料进出。其中,为了使连接部300带动承载部400更顺利地运动,所述背板100上设有狭长型通槽101,所述连接部300从通槽101中穿过,且所述连接部300沿通槽101运动。其中,所述回流及升降结构还包括线性滑轨600,所述线性滑轨600设于背板100上,所述承载部300上设有滑块601,所述滑块601卡于所述线性滑轨600上,所述线性滑轨600起到导向作用,承载部400上下运动时,所述滑块601沿着线性滑轨600运动。为了使承载部400均衡地运动,所述线性滑轨6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所述承载部400具有托盘401及托盘401底部的支撑部402,所述托盘401用于承载物料,所述支撑部402用于支撑所述托盘401,所述支撑部402与所述连接部300的另一端连接。其中,为了更均衡地支撑所述托盘401,所述支撑部402包括主支撑板404及与主支撑板404连接的三个平行设置的侧支撑板403,所述侧支撑板403可呈三角状,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其中,为了方便物料的进出,所述托盘401一端开口供物料进出托盘401。其中,所述链传动部200还包括辅助链轮205,所述辅助链轮205设于主动链轮202与从动链轮203之间,辅助链条204运动,使链条204运动更精确。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其中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三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第四工作状态示意图。结合图4至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具体工作流程为如下:第一状态:治具10运送至托盘401处。第二状态:治具10流入托盘401中,第二电机501转动带动皮带503转动,皮带503转动使治具10运动到位。第三状态:治具10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电机201转动,带动主动链轮202转动,主动链轮202带动链条204运动,链条204运动带动连接部300及承载部400运动,进而带动治具10下降到指定位置。第四状态:第二电机501转动,带动皮带503反向运动,皮带503反向转动将治具10送出托盘401,完成了治具10的下降和回流动作。当然,于流水线作业中,可同时设置两个回流及升降结构,分别设于流水线的两端,其中一个回流及升降结构用于上升物料,另一个回流及升降结构用于下降物料。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及升降结构,通过设置链传动部200带动承载部400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升降运动,所述皮带传动部500通过皮带503正反向运动带动物料进出,实现物料的回流,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板;/n链传动部,设于背板上,所述链传动部设有第一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及链条,链条竖向设置,链条与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啮合,第一电机设置为控制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及从动链轮动作;/n连接部,一端卡接于链条上;/n承载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链传动部带动连接部升降运动,连接部带动承载部升降运动;/n皮带传动部,设于承载部中,所述物料传输于皮带传动部上,所述皮带传动部设有第二电机、转子及皮带,第二电机设置为控制转子转动,转子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第二电机正向及反向转动带动物料进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流及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链传动部,设于背板上,所述链传动部设有第一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及链条,链条竖向设置,链条与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啮合,第一电机设置为控制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及从动链轮动作;
连接部,一端卡接于链条上;
承载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链传动部带动连接部升降运动,连接部带动承载部升降运动;
皮带传动部,设于承载部中,所述物料传输于皮带传动部上,所述皮带传动部设有第二电机、转子及皮带,第二电机设置为控制转子转动,转子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第二电机正向及反向转动带动物料进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及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狭长型通槽,所述连接部从通槽中穿过,且所述连接部沿通槽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及升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