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8998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包括融合器主体和螺钉;所述的融合器主体包括呈子弹头结构的融合器前端和融合器末端,融合器前端和融合器末端之间的融合器主体上形成上下贯穿的植骨腔,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凸体;至少两个螺钉的尖部分别从融合器末端的上下表面倾斜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了用于该手术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椎间融合器与相邻椎体的固定,无需椎弓根螺钉,达到新手术方式的治疗要求及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
本技术属于腰椎后路辅助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常见疾患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具体以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三种手术方法进行实施。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这三种手术方式均需在椎间植骨及植入椎间融合器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这不仅加重了手术的创伤,同时可能出现螺钉松动、失败等相关并发症,以及最重要的弊端在于患者往往需待椎间融合良好后二次手术行椎弓根螺钉取出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上述手术方式弊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椎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1)和螺钉(2);所述的融合器主体(1)包括呈子弹头结构的融合器前端(9)和融合器末端(3),融合器前端(9)和融合器末端(3)之间的融合器主体(1)上形成上下贯穿的植骨腔(6),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凸体;两个螺钉(2)的尖部分别从融合器末端(3)的上下表面倾斜伸出,且两个螺钉(2)共平面设置;/n所述的融合器末端(3)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螺钉(2)脱落的防脱螺栓(10),防脱螺栓(10)设置在阶梯孔内,防脱螺栓(10)主体上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作用下,防脱螺栓(10)能够挡住螺钉(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1)和螺钉(2);所述的融合器主体(1)包括呈子弹头结构的融合器前端(9)和融合器末端(3),融合器前端(9)和融合器末端(3)之间的融合器主体(1)上形成上下贯穿的植骨腔(6),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凸体;两个螺钉(2)的尖部分别从融合器末端(3)的上下表面倾斜伸出,且两个螺钉(2)共平面设置;
所述的融合器末端(3)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螺钉(2)脱落的防脱螺栓(10),防脱螺栓(10)设置在阶梯孔内,防脱螺栓(10)主体上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作用下,防脱螺栓(10)能够挡住螺钉(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器主体(1)为外表呈梭形的一体式结构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凸体为倒刺(8),倒刺(8)的尖端向融合器末端(3)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郝定均孔令擘贺宝荣郭华赵勤鹏张吉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红会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