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916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腰带。其中,固定板形状为三角形,固定板靠近腰带的位置掏空形成矩形活动区,矩形活动区通过设置在上下两边的X轴滑轨连接有二轴移动装置,二轴移动装置包括X轴板,X轴板两端设置有与X轴滑轨相适配的滑块,X轴板沿中线设置有Y轴滑轨,Y轴滑轨上连接有移动气囊,移动气囊包括Y轴板,Y轴板为圆形金属片,Y轴板下方设置有充气气囊,Y轴板圆心上方处连接有螺杆,螺杆与螺母旋钮螺纹连接。通过移动定位气囊可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调节充气气囊的气量,可控制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的地发展,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日益广泛。当中晚期肿瘤患者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时,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血管介入治疗杀伤目标明确,在有效杀死癌细胞外,还具备堵塞肿瘤赖以生存的血管的作用。因为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涉及到插管至肿瘤区供血的动脉分支,灌注化疗药物,动脉压力高,不易止血,病人在术后需要绝对休息和密切观察,以防止穿刺部位出现渗血、出血和血肿的情况。目前对于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四个穿刺部位为:劲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较粗,位置表浅,操作容易进行,穿刺成功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血管介入诊疗最常用的穿刺途径。目前对于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主要为:绷带包扎后,使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在此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24h,使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穿刺肢体平伸制动12h后可采用健侧45°卧位休息,24h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但是因患者打喷嚏、剧烈咳嗽或者排泄时腹部用力等情况都会造成股动脉区域的沙袋位移,起不到应有的压迫效果,从而导致术后穿刺点出现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情况。对于自制力差的老年患者甚至需要使用约束带进行行为约束,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而且患者心理上也很难接受。因此目前亟待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且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不适感的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临床上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穿刺部位为右腹股区股动脉处,针对术后穿刺点的护理手段为绷带包扎后用沙袋按压。沙袋按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因患者性别、体型、腹部脂肪厚度不同,统一重量的沙袋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存在体型消瘦患者按压重量过大,体型肥胖患者因脂肪层的作用按压重量过小的问题;2、沙袋按压不稳固,患者打喷嚏或者剧烈咳嗽时,都会导致沙袋偏移,起不到应有的压迫效果,会使穿刺点出现出血、血肿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腰带。其中,所述固定板形状为三角形,固定板靠近腰带的一条边通过短带和长带与腰带连接,固定板靠近胯部的一角与绑腿带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腰带的位置掏空形成矩形活动区,所述矩形活动区通过设置在上下两边的X轴滑轨连接有二轴移动装置,矩形活动区下方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板的形状要符合人体腹股区的形状,既能覆盖到股动脉手术区域,又能够限制下肢的活动范围,在达到应有的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兼顾患者的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短带通过卡扣与腰带连接,所述长带通过魔术贴与腰带连接,所述绑腿带通过固定钉与固定板下端连接。短带、长带和绑腿带在固定板的三个角上对其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增加固定板的牢固度和稳定性。且短带和长带均可进行长度调节,以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进一步地,所述二轴移动装置包括X轴板,所述X轴板两端设置有与所述X轴滑轨相适配的滑块,X轴板沿中线设置有Y轴滑轨,X轴板下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Y轴滑轨上连接有移动气囊,所述移动气囊包括Y轴板,所述Y轴板为圆形金属片,Y轴板下方设置有充气气囊,Y轴板圆心上方处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母旋钮螺纹连接。二轴移动装置能够使充气气囊在矩形活动区范围内任意移动,方便将充气气囊对准穿刺点,从而使充气气囊对于穿刺点的压迫力度均匀分布。通过充放气孔可以对充气气囊中气体的量进行控制,从而调整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度,以适应不同体型、不同情况的患者。相较于传统的沙袋压迫,可调节的充气气囊压迫不仅更加操作灵活,适应范围广,而且干净整洁,易于消毒,能够有效避免术后伤口感染。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下端设置有限位插头,所述限位插头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限位插头和限位孔相互配合能够使二轴移动装置在X轴上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螺母旋钮下方与所述X轴板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防滑纹。当需要在Y轴上对二轴移动装置进行定位时,只需拧紧螺母旋钮,螺母旋钮下表面所设置的防滑纹能够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使螺母旋钮不会松动,从而保证整个装置能够稳定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外侧开有充放气孔,充气气囊下侧通过双面胶粘有药物贴片。药物贴片中混合有壳聚糖乳酸盐,能够吸附血小板至穿刺道,穿刺道暴露的胶原蛋白引起血小板快速反应从而加速血小板聚集,并启动内源性凝血机制,引发凝血级联反应,最终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制备材料为医用PP板,厚度在1-2cm之间。医用PP板材具有质轻、厚度均匀、表面光滑平整、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无毒等特征。因此适合作为制备固定板的材料。与现有的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定位充气气囊替代传统的沙袋按压发作为血管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方式,克服了沙袋压迫的缺陷:沙袋重量无法依患者体型的区别而精确调整压迫重量,本技术充气气囊中的气量可随患者体型的不同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得到最佳的穿刺点压迫力度。2)本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沙袋压迫止血法,可通过绑带穿戴在患者身上,不会因为者打喷嚏或者剧烈咳嗽或者排泄时腹部用力导致压迫物体偏移,导致达不到应有的止血效果。3)本技术的移动气囊为可拆卸组件,因此可进行单独的消毒处理,和传统的沙袋相比,降低了伤口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人体血管介入动脉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穿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二轴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移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11-二轴移动装置、111-X轴板、1111-Y轴滑轨、1112-滑块、112-移动气囊、1121-Y轴板、11211-螺杆、1122-螺母旋钮、11221-防滑纹、1123-充气气囊、11231-充放气孔、1124-药物贴片、11241-双面胶、113-限位杆、1131-限位插头、11311-限位孔、12-矩形活动区、121-X轴滑轨、2-腰带、21-短带、22-长带、23-绑腿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方式和取得的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地描述。如图2所示,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腰带2。固定板1形状为三角形,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一条边通过短带21和长带22与腰带2连接,固定板1靠近胯部的一角与绑腿带23连接如图3所示,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位置掏空形成矩形活动区12,矩形活动区12通过设置在上下两边的X轴滑轨121连接有二轴移动装置11,矩形活动区12下方固定板1上设置有限位孔11311。固定板1的形状要符合人体腹股区的形状,既能覆盖到股动脉手术区域,又能够限制下肢的活动范围,在达到应有的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兼顾患者的使用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和腰带(2);/n所述固定板(1)形状为三角形,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一条边通过短带(21)和长带(22)与腰带(2)连接,固定板(1)靠近胯部的一角与绑腿带(23)连接;/n所述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位置掏空形成矩形活动区(12),所述矩形活动区(12)通过设置在上下两边的X轴滑轨(121)连接有二轴移动装置(11),矩形活动区(12)下方固定板(1)上设置有限位孔(113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和腰带(2);
所述固定板(1)形状为三角形,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一条边通过短带(21)和长带(22)与腰带(2)连接,固定板(1)靠近胯部的一角与绑腿带(23)连接;
所述固定板(1)靠近腰带(2)的位置掏空形成矩形活动区(12),所述矩形活动区(12)通过设置在上下两边的X轴滑轨(121)连接有二轴移动装置(11),矩形活动区(12)下方固定板(1)上设置有限位孔(113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带(21)通过卡扣与腰带(2)连接,所述长带(22)通过魔术贴与腰带(2)连接,所述绑腿带(23)通过固定钉与固定板(1)下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轴移动装置(11)包括X轴板(111),所述X轴板(111)两端设置有与所述X轴滑轨(121)相适配的滑块(1112),X轴板(111)沿中线设置有Y轴滑轨(1111),X轴板(111)下端设置有限位杆(1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悦孙宾刘发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