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国庆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90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包括设置滑杆、活动手柄、固定手柄、微齿条、半圆形的薄片、套筒、旋钮,通过有效术中撑开椎间隙,使椎体后纵韧带绷紧,从而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有利于术中摘除,旋柄调节件结构简单,便于和微齿条组配,手术过程中占位小,不会影响手术视野或其他器械的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新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有效解决了技术手术切口小,纵深大,术中尚无有效的椎间撑开装置,靠近椎管的椎间盘组织无法有效摘除,对于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主要应用于腰椎手术中椎间撑开。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近出现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新术式,与传统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脊柱骨科医生的关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师所采用,现有技术手术切口小,纵深大,术中尚无有效的椎间撑开装置,因此靠近椎管的椎间盘组织无法有效摘除,对于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包括滑杆、活动手柄及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设置于滑杆一端,所述滑杆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微齿条,所述活动手柄顶部设有与滑杆配合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顶部设有用于与滑杆连接的旋钮。作为改进,所述套筒可沿滑杆滑动,所述的微齿条设置于滑杆上并可容纳于固定手柄和套筒的空腔内,所述的套筒的侧壁上设有与旋钮对应的安装孔。作为改进,所述的活动手柄与所述固定手柄远离滑杆的一端均设置半椭圆形的薄片。作为改进,所述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结构相同且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手柄包括与滑杆连接的柄体一以及与柄体一连接的柄体二,所述柄体二底部向远离柄体一的一侧倾斜使得柄体一与柄体二之间形成夹角;作为改进,所述夹角为钝角。作为改进,所述旋钮为T形。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有效术中撑开椎间隙,使椎体后纵韧带绷紧,从而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有利于术中摘除。(2)椎间隙撑开后,视野变大,可以在直视下摘除椎间盘至后纵韧带,甚至可以直接暴露至硬膜囊,实现直接减压。(3)通过旋钮可实现扭力达到预设值后停止力的传动,因此可彻底避免术者施力过大导致活动撑开臂和固定撑开臂之间的开度过大,从而规避了对患者造成损伤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占位小,不会影响手术视野,也更易于术者操作。(4)旋钮结构简单,便于和微齿条组配,本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新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有效解决了技术手术切口小,纵深大,术中尚无有效的椎间撑开装置,靠近椎管的椎间盘组织无法有效摘除,对于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活动手柄,101、柄体一,102、柄体二,2、固定手柄,3、滑杆,4、旋钮,5、半椭圆形的薄片,6、套筒,301、微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及使用方法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附图1,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包括滑杆3、活动手柄1及固定手柄2,所述固定手柄2设置于滑杆3一端,所述滑杆3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微齿条301,所述活动手柄1顶部设有与滑杆3配合连接的套筒6,所述套筒6顶部设有用于与滑杆3连接的旋钮4。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套筒6可沿滑杆3滑动,所述的微齿条301设置于滑杆上并可容纳于固定手柄2和套筒6的空腔内,所述的套筒6的侧壁上设有与旋钮4对应的安装孔。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的活动手柄1与所述固定手柄2远离滑杆的一端均设置半椭圆形的薄片5。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活动手柄1与固定手柄2结构相同且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手柄1包括与滑杆3连接的柄体一101以及与柄体一101连接的柄体二102,所述柄体二102底部向远离柄体一101的一侧倾斜使得柄体一101与柄体二102之间形成夹角;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夹角为钝角。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旋钮4为T形。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微齿条301设置于滑杆上并可容纳于固定手柄2和套筒6的空腔内使得套筒6可沿滑杆3滑动,所述的套筒6与微齿条301相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601,术中所述活动手柄1连接的半椭圆形的薄片5和所述固定手柄2连接的半椭圆形的薄片5分别定位在病椎上下两个椎骨上,调节活动手柄1与固定手柄2之间开度,期间旋钮4会限制术者施力的大小,当调节至合适开度后,即可进行清理病椎、植入钢板等后续操作。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杆(3)、活动手柄(1)及固定手柄(2),所述固定手柄(2)设置于滑杆(3)一端,所述滑杆(3)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微齿条(301),所述活动手柄(1)顶部设有与滑杆(3)配合连接的套筒(6),所述套筒(6)顶部设有用于与滑杆(3)连接的旋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杆(3)、活动手柄(1)及固定手柄(2),所述固定手柄(2)设置于滑杆(3)一端,所述滑杆(3)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微齿条(301),所述活动手柄(1)顶部设有与滑杆(3)配合连接的套筒(6),所述套筒(6)顶部设有用于与滑杆(3)连接的旋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可沿滑杆(3)滑动,所述的微齿条(301)设置于滑杆上并可容纳于固定手柄(2)和套筒(6)的空腔内,所述的套筒(6)的侧壁上设有与旋钮(4)对应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侧前方入路椎体间牵开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国庆韩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汤国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