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8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包括外壳、底盖、两个配装座、带状气囊、超声波探头、固定座、蓄电池、控制器、气泵、进气管、排气管、电磁阀、若干换气孔以及触摸屏,所述外壳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底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两个所述配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且两个所述配装座对称设置,所述带状气囊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配装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采用整体式设计,手持比较方便,便于使用,可保证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适用范围较大,实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
技术介绍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具体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需要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内瘘要满足治疗所用,其血流量一般需达到250-350ml/s,因此需要监测内瘘的血流量的改变,及早发现内瘘血流不足,并大致定位血流阻滞较严重的部位,以便后续进行干预治疗。现有申请号为CN20152061417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动静脉内瘘血流监测仪,包括腕带和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固定在腕带上;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探头、控制器、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所述超声波探头设置在腕带内侧,使用时紧贴内瘘血管上方皮肤,超声波探头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相连;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采集到的内瘘的血流量。其通过在一腕带上设置超声波探头来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检测,具有体积小、可携带和穿戴、可直接得到数据的优点。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下问题:1)不能保证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紧密贴合,从而影响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2)其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时,采用锁扣和若干个锁孔相配合进行固定,并不能保证其正好能够吻合的戴在患者的手臂上,导致其实用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其采用整体式设计,手持比较方便,便于使用,可保证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能够保证其正好能够吻合的与患者的手臂相贴合,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适用范围较大,实用性较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包括外壳、底盖、两个配装座、带状气囊、超声波探头、固定座、蓄电池、控制器、气泵、进气管、排气管、电磁阀、若干换气孔以及触摸屏,所述外壳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底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两个所述配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且两个所述配装座对称设置,所述带状气囊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配装座之间,所述超声波探头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中心位置处,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顶壁底部,且所述固定座的上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控制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串联连接,且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壁上,且所述气泵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带状气囊的一端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排气管固定且连通地安装在所述带状气囊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电磁阀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管上,且所述电磁阀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所述换气孔均开设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壁上,所述触摸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部,且所述触摸屏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控制器双向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壳、底盖、两个配装座、带状气囊、超声波探头、固定座、蓄电池、控制器、气泵、进气管、排气管、电磁阀、若干换气孔以及触摸屏设计成一个整体,使得该监测仪手持比较方便,便于使用;在使用时,可让患者将手臂插入带状气囊的内侧,并让患者将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与超声波探头相贴合,然后利用触摸屏启动气泵向带状气囊内部充气,从而利用带状气囊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不仅可防止患者手臂乱动,还可保证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与超声波探头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同时利用带状气囊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该监测仪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进而使得该监测仪适用范围较大,实用性较好。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高出所述外壳的上表面2-3mm,且所述超声波探头的外侧套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硅胶垫的侧向投影图为等腰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高出外壳的上表面2-3mm,这样可保证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另外,在超声波探头的外侧套设有硅胶垫,硅胶垫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硅胶垫的侧向投影图为等腰梯形,这样即可防止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边缘受到磕碰,也可以防止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边缘搁伤患者手臂处的皮肤。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外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底盖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橡胶支脚,两个所述橡胶支脚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的一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使得该监测仪拿持比较方便,在底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橡胶支脚,使得该监测仪在放置时比较平稳。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触摸屏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进气管上还固定安装有方向朝向所述带状气囊的单向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的前部开设安装槽,使得触摸屏安装比较方便,同时可防止触摸屏凸出外壳的前部,可避免触摸屏容易被磕碰的现象出现,在进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可防止带状气囊内部的气体从进气管内部反流到气泵的内部而影响带状气囊的固定效果。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部还固定安装有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报警灯的电控端和所述蜂鸣器的电控端均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报警灯用于该监测仪检测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异常时的情况下发出灯光报警,蜂鸣器用于该监测仪检测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异常时的情况下发出声音报警,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及时知晓检测结果。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部还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且所述外壳的一外侧壁上还嵌入式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电源开关串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上,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串联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开关用于控制该监测仪开关机,充电接口用于为蓄电池充电,以便于该监测仪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外壳、底盖、两个配装座、带状气囊、超声波探头、固定座、蓄电池、控制器、气泵、进气管、排气管、电磁阀、若干换气孔以及触摸屏设计成一个整体,使得该监测仪手持比较方便,便于使用;2、本技术,利用带状气囊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同时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高出外壳的上表面2-3mm,这样不仅可防止患者手臂乱动,还可保证超声波探头的上表面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所在的皮肤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检测的准确度;3、本技术,利用带状气囊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能够保证其正好能够吻合的与患者的手臂相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盖(2)、两个配装座(4)、带状气囊(3)、超声波探头(11)、固定座(7)、蓄电池(6)、控制器(8)、气泵(14)、进气管(13)、排气管(9)、电磁阀(10)、若干换气孔(21)以及触摸屏(5),所述外壳(1)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底盖(2)通过螺钉(2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个所述配装座(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部,且两个所述配装座(4)对称设置,所述带状气囊(3)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配装座(4)之间,所述超声波探头(11)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部中心位置处,所述固定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内顶壁底部,且所述固定座(7)的上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6)和所述控制器(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7)的底部,所述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6)串联连接,且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1)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气泵(1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一侧壁上,且所述气泵(14)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13)的一端与所述带状气囊(3)的一端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进气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14)的出气口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排气管(9)固定且连通地安装在所述带状气囊(3)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电磁阀(10)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管(9)上,且所述电磁阀(10)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所述换气孔(21)均开设在所述外壳(1)的一侧壁上,所述触摸屏(5)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前部,且所述触摸屏(5)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控制器(8)双向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动静脉内瘘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盖(2)、两个配装座(4)、带状气囊(3)、超声波探头(11)、固定座(7)、蓄电池(6)、控制器(8)、气泵(14)、进气管(13)、排气管(9)、电磁阀(10)、若干换气孔(21)以及触摸屏(5),所述外壳(1)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底盖(2)通过螺钉(2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个所述配装座(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部,且两个所述配装座(4)对称设置,所述带状气囊(3)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配装座(4)之间,所述超声波探头(11)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部中心位置处,所述固定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内顶壁底部,且所述固定座(7)的上部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6)和所述控制器(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7)的底部,所述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6)串联连接,且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1)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气泵(1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一侧壁上,且所述气泵(14)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13)的一端与所述带状气囊(3)的一端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进气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14)的出气口固定且连通连接,所述排气管(9)固定且连通地安装在所述带状气囊(3)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电磁阀(10)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管(9)上,且所述电磁阀(10)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所述换气孔(21)均开设在所述外壳(1)的一侧壁上,所述触摸屏(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肺科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