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84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包括原料上料机构,用于板材的放置和上料;第一覆膜机构,用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覆膜;至少一个出模机构,沿原料上料机构的进给方向设置,包括模具组件、模具支撑座以及与原料上料机构进行适应设置的导向单元,所述出模机构设置为可升降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维板生产线,能实现多维板的自动化生产,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多维板或其他复合板的生产,使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板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维板生产线。
技术介绍
复合板(或板材)作为建筑材料,尤其是金属材质的复合板,具有传统木质材料更优的效果,如机械强度好,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在复合板生产时,通常采用生产线进行生产,从卷装的原材料如铝板,经过生产后得到复合板如多维板,经过原料平展-成型-切割-成品输送等工序,现有的生产设备,加工后得到的复合板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加工生产多维板或蜂窝板等,需设置不同的生产线进行加工,存在占地面积大、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维板生产线,能实现多维板的自动化生产,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多维板或其他复合板的生产,使用范围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包括:原料上料机构,用于板材的放置和上料;第一覆膜机构,用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覆膜;至少一个出模机构,沿原料上料机构的进给方向设置,包括模具组件、模具支撑座以及与原料上料机构进行适应设置的导向单元,所述出模机构设置为可升降结构。优选地,所述出模机构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模具,所述成对模具通过齿轮组件连接来实现同步转动,沿所述模具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出模模型;模具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的模具组件;第四导向组件,设置在模具组件的上游,用于引导板材自第一覆膜机构送料至模具组件上进行成型;第五导向组件,设置在模具组件的下游,用于引导出模板自模具组件送料至第一平整机构上进行平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模具设置成沿竖直和/或水平方向的可调节结构,由第四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模具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装置包括导向件四和导向通道四,所述导向件四与模具相连,所述导向通道四设置在模具支撑座上,并沿模具支撑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原料上料机构包括:原料放置组件,用于板材的放置,所述原料放置组件可相对机架设置成可调节结构;原料导向装置,用于引导原料沿长度方向进行平整或展开,所述原料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设置成不等高度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棍一和用于支撑导向棍一的导向支撑件一,所述导向支撑件一与机架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辊二和用于支撑导向辊二的导向支撑件二,所述导向辊二与导向棍一呈不等高设置,所述导向辊二与导向棍一之间形成用于板材进行伸展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覆膜机构包括:第一膜装置,用于膜材料的放置,膜材料通过动力驱动输送到第一复合装置上进行覆膜;和/或,第二膜装置,用于膜材料的放置,膜材料通过动力驱动输送到第一复合装置上进行覆膜;第一复合装置,设置有复合通道一,板材和膜材料同步输送到复合通道一内时,所述第一复合装置对板材和膜材料进行挤压覆膜。优选地,所述第一膜装置包括膜放置辊一、膜支撑架一和膜导向辊一,所述膜放置辊一通过第一调节装置进行位置的调节,和/或;所述第二膜装置包括膜放置辊二、膜支撑架二和膜导向辊二,所述膜放置辊二通过第二调节装置进行位置的调节。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平整机构,所述第一平整机构设置在出模机构的下游,用于出模板的平整,包括第一平整组件和第二平整组件,所述第一平整组件的牵引力大于所述第二平整组件的牵引力。优选地,还包括定型机构,用于出模板与面板复合的定型,所述定型机构包括:预加热装置;相对机架设置成可调节结构,用于出模板的预加热;第二覆膜机构,用于出模板与面板和/或膜材料的复合;复合加热装置,用于复合板的加热;复合平整装置,用于多维板的平整。优选地,所述预加热装置包括: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预导热结构和第二预导热结构,所述第一预导热结构和第二预导热结构呈相对设置,形成用于供出模板进行预热的预热通道;预加热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预加热组件沿竖直和/或水平方向的位置;预加热支撑座,与机架1000相连,用于支撑所述预加热组件和预加热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生产线,完成多维板从上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全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2)本专利技术的多维板在通过出模机构进行成型前,先通过第一覆膜机构对板材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贴附上膜材料,一方面,该膜材料对板材的表面起到保护的作用,板材在出模机构上通过模具积压成型时能缓冲对板材的损伤,另一方面,为后面出模板进行定型时提高出模板与面板连接的复合能力做准备,即得到的多维板结构更为牢固;(3)本专利技术的出模机构,用于板材的出模成型,板材通过该出模机构能一次成型,得到出模板,即复合板的支撑夹板,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和/或下模具沿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可调节,上模具和/或下模具沿竖直方向的位置调节,一方面可以调节出模通道的深度尺寸,以实现不同厚度的板材的出模成型,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上模具和/或下模具进行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以适应其他板材的正常进给和输送,当本实施例的出模机构不需要采用时,本专利技术的生产线还能适用于其他板材比如蜂窝板的加工,无需启用两台或多台的生产线,解决了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本专利技术原料上料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覆膜机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原料放置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原料导向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第一覆膜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第一复合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第一复合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本专利技术第一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本专利技术导向通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本专利技术第一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3本专利技术第二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本专利技术出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5本专利技术出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6本专利技术出模机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7本专利技术出模机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18本专利技术出模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9本专利技术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0本专利技术第一平整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1本专利技术第一平整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2本专利技术第二平整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3本专利技术定型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原料上料机构,用于板材的放置和上料;/n第一覆膜机构,用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覆膜;/n至少一个出模机构,沿原料上料机构的进给方向设置,所述出模机构设置为可升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上料机构,用于板材的放置和上料;
第一覆膜机构,用于对板材的表面进行覆膜;
至少一个出模机构,沿原料上料机构的进给方向设置,所述出模机构设置为可升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模机构包括:
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模具,所述成对模具通过齿轮组件连接来实现同步转动,沿所述模具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出模模型;
模具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的模具组件;
第四导向组件,设置在模具组件的上游,用于引导板材自第一覆膜机构送料至模具组件上进行成型;
第五导向组件,设置在模具组件的下游,用于引导出模板自模具组件送料至第一平整机构上进行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模具设置成沿竖直和/或水平方向的可调节结构,由第四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模具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装置包括导向件四和导向通道四,所述导向件四与模具相连,所述导向通道四设置在模具支撑座上,并沿模具支撑座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上料机构包括:
原料放置组件,用于板材的放置,所述原料放置组件可相对机架设置成可调节结构;
原料导向装置,用于引导原料沿长度方向进行平整或展开,所述原料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设置成不等高度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棍一和用于支撑导向棍一的导向支撑件一,所述导向支撑件一与机架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辊二和用于支撑导向辊二的导向支撑件二,所述导向辊二与导向棍一呈不等高设置,所述导向辊二与导向棍一之间形成用于板材进行伸展的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轲陈云峰陆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美智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