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79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5
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上下两端的上壳和底壳,其特征是所述底壳上设置有装配座,电机外壳插装在装配座中,装配座和电机外壳密封相接且相互连通,装配座或电机外壳内设置有抽风风扇,装配座的外壁、电机外壳的外壁、外壳的内壁以及上壳的内壁共同围成通风腔室,底壳上设置有相互分隔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其中,进风孔与通风腔室相连通,电机外壳通过其顶部的过风孔与通风腔室相连通,出风孔与装配座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孔、通风腔室、过风孔和出风孔依次相连通,进风孔为二个以上且设置在出风孔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591943A于2018年01月16日公开了一种破壁机的电机散热结构,其包括主机,主机包括外壳和电机,电机设置在外壳内,外壳侧面设有进风孔,外壳底面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侧设有排风通道主体,所述排风通道主体包括底板、围板、进风孔和风道,围板呈旋涡状设置在底板的下侧,围板内侧形成旋涡状的所述风道,风道表面敞开、并与散热孔连通,底板对应风道的内端设有所述进风孔,进风孔贯穿底板两侧,所述电机设置在进风孔上方,风道的内端设有风轮,风轮与电机传动连接。这种破壁机通过在底部设置呈旋涡状的围板用于出风,增加了被排出空气所经过的路径,从而形成进风慢和出风慢的情况,减低了散热的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破壁机的散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上下两端的上壳和底壳,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底壳上设置有装配座,电机外壳插装在装配座中,装配座和电机外壳密封相接且相互连通,装配座或电机外壳内设置有抽风风扇,装配座的外壁、电机外壳的外壁、外壳的内壁以及上壳的内壁共同围成通风腔室,底壳上设置有相互分隔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其中,进风孔与通风腔室相连通,电机外壳通过其顶部的过风孔与通风腔室相连通,出风孔与装配座的内腔相连通。进一步,所述进风孔、通风腔室、过风孔和出风孔依次相连通,进风孔为二个以上且设置在出风孔的外周。进一步,所述出风孔和过风孔分别呈圆孔状、扁圆孔、弧条状或格栅状。进一步,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突出的环状的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的边缘分别延伸到底壳的边缘,出风孔位于第一挡板的内侧,进风孔位于第一挡板的外侧。进一步,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的一端延伸到底壳的边缘,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的一端相接。进一步,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二个以上的脚垫。进一步,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插装电路板的散热座,该散热座设置在进风孔的上方,散热座上设置有卡槽,电路板插装在卡槽中。进一步,所述散热座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分别设置有卡槽。进一步,所述进风孔夹设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本技术中的出风孔和过风孔分别呈圆孔状、扁圆孔、弧条状或格栅状;由于抽风风扇通过旋转从而带动冷空气在通风腔室中运动,出风孔和过风孔的形状与冷空气在运动中的轨迹相匹配,从而冷空气能够快速、准确的进入出风孔和过风孔。本技术中的底壳上设置有突出的环状的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的边缘分别延伸到底壳的边缘,出风孔位于第一挡板的内侧,进风孔位于第一挡板的外侧;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的一端延伸到底壳的边缘,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的一端相接;环状的第一挡板能够对从出风孔排出的空气进行缓冲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从出风孔排出的空气的速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用于分隔出风孔和进风孔,使得进风孔和出风孔之间相互分隔,互不干扰,提高了破壁机工作时出风和进风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中的底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插装电路板的散热座,该散热座设置在进风孔的上方,散热座上设置有卡槽,电路板插装在卡槽中;电路板能够通过快速插装的方式安装在底壳上,提高了装配效率,能够通过气流降低电路板的温度,增强了本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延长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破壁机开始工作后,外界的冷空气从进风孔进入破壁机内的通风腔室,电机转动时带动抽风风扇工作,电机与上盖之间设有发热组件,抽风风扇带动冷空气经过底壳上的控制组件、电机外壳和装配座的外壁以及电机上方的发热组件,夹带热量的冷空气从电机外壳顶部的过风孔进入,途经电机外壳和装配座的内腔,然后从装配座底部的出风孔排出,夹带热量的冷空气从出风孔排出后会经过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围成的出风通道,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进风孔和出风孔进行分隔,因此从出风孔排出的夹带热量的冷空气和进入进风孔的冷空气之间互不干扰,提高了破壁机的散热效率,有效的降低破壁机内发热组件、控制组件和电机工作时的温度,保证破壁机的稳定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破壁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破壁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底壳,1.1为进风孔,1.2为第二挡板,1.3为脚垫,1.4为凸台,1.4.1为卡槽,2为电机外壳,2.1为过风孔,3为装配座,3.1为出风孔,3.2为第一挡板,4为外壳,5为上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4,本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4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4上下两端的上壳5和底壳1,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装配座3,电机外壳2插装在装配座3中,装配座3和电机外壳2密封相接且相互连通,装配座3或电机外壳2内设置有抽风风扇,装配座3的外壁、电机外壳2的外壁、外壳4的内壁以及上壳5的内壁共同围成通风腔室,底壳1上设置有相互分隔的进风孔1.1和出风孔3.1,其中,进风孔1.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电机外壳2通过其顶部的过风孔2.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出风孔3.1与装配座3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孔1.1、通风腔室、过风孔2.1和出风孔3.1依次相连通,进风孔1.1为二个以上且设置在出风孔3.1的外周。所述出风孔3.1和过风孔2.1分别呈圆孔状、扁圆孔、弧条状或格栅状。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突出的环状的第一挡板3.2,该第一挡板3.2的边缘分别延伸到底壳1的边缘,出风孔3.1位于第一挡板3.2的内侧,进风孔1.1位于第一挡板3.2的外侧。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二挡板1.2,该第二挡板1.2的一端延伸到底壳1的边缘,第二挡板1.2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3.2的一端相接。所述底壳1上还设置有二个以上的脚垫1.3。所述底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插装电路板的散热座,该散热座设置在进风孔1.1的上方,散热座上设置有卡槽1.4.1,电路板插装在卡槽1.4.1中。所述散热座包括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上分别设置有卡槽1.4.1。所述进风孔1.1夹设在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之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4)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4)上下两端的上壳(5)和底壳(1),其特征是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装配座(3),电机外壳(2)插装在装配座(3)中,装配座(3)和电机外壳(2)密封相接且相互连通,装配座(3)或电机外壳(2)内设置有抽风风扇,装配座(3)的外壁、电机外壳(2)的外壁、外壳(4)的内壁以及上壳(5)的内壁共同围成通风腔室,底壳(1)上设置有相互分隔的进风孔(1.1)和出风孔(3.1),其中,进风孔(1.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电机外壳(2)通过其顶部的过风孔(2.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出风孔(3.1)与装配座(3)的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4)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4)上下两端的上壳(5)和底壳(1),其特征是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装配座(3),电机外壳(2)插装在装配座(3)中,装配座(3)和电机外壳(2)密封相接且相互连通,装配座(3)或电机外壳(2)内设置有抽风风扇,装配座(3)的外壁、电机外壳(2)的外壁、外壳(4)的内壁以及上壳(5)的内壁共同围成通风腔室,底壳(1)上设置有相互分隔的进风孔(1.1)和出风孔(3.1),其中,进风孔(1.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电机外壳(2)通过其顶部的过风孔(2.1)与通风腔室相连通,出风孔(3.1)与装配座(3)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孔(1.1)、通风腔室、过风孔(2.1)和出风孔(3.1)依次相连通,进风孔(1.1)为二个以上且设置在出风孔(3.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出风孔(3.1)和过风孔(2.1)分别呈圆孔状、扁圆孔、弧条状或格栅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壁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突出的环状的第一挡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松专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欣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