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及利用该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69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2
一种电极及利用该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其可有效避免电极放电过程中出现排渣不畅而造成积炭,有效防止管形型芯的表面被灼伤,可有效保证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高精度,该电极为整体电极,整体电极由N个电极拼装成一体,N≥2,整体电极设置有通槽,通槽内整体电极设置有凹槽和凸起,凹槽和凸起与与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凸起、凹槽相匹配,整体电极包括粗电极、精电极,采用开口式整体电极对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放电加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粗电极及大电流粗加工模式对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粗加工,在粗加工的同时配合冲液,S2,采用精电极对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修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及利用该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加工
,具体为一种电极及利用该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动模型芯加工过程中,常需要对两线插头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加工,目前,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加工主要采用电腐蚀的方式,由于管形型芯为管状结构,其深薄壁位在一个圆周上,且深薄壁位的厚度不同,受力也不同,因此必须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方式实现,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多个单个电极分别对应深薄壁位不同的位置进行电腐蚀加工,以满足动模型芯深薄壁位的高精度加工要求;但是在电极放电过程中,由于电腐蚀会在管形型芯表面产生的大量碳渣及废气,如果碳渣吸附在工件表面,不能及时排出,会发生二次放电引起积碳,二次放电的瞬间电流值可达到20A,超过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表面击穿电压,从而导致管形型芯表面被击穿而灼伤的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整体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精度无法保证,电极放电过程中易出现排渣不畅而造成积炭,导致管形型芯表面被灼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整体电极,所述整体电极由N个电极拼装成一体,N≥2,所述整体电极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整体电极设置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和凸起与与所述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凸起、凹槽相匹配,所述整体电极包括粗电极、精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整体电极,所述整体电极由N个电极拼装成一体,N≥2,所述整体电极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整体电极设置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和凸起与与所述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凸起、凹槽相匹配,所述整体电极包括粗电极、精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整体电极对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放电加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所述粗电极及大电流粗加工模式对所述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粗加工,在粗加工的同时配合冲液;
S2,采用所述精电极对所述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进行修面,所述通槽内整体电极设置的凹槽和凸起与与所述管形型芯的深薄壁位凸起、凹槽相匹配,之间分别留有火花间隙,所述粗电极的所述火花间隙的单边缩放为0.2mm,所述精电极的所述火花间隙的单边缩放为0.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电极的材料为紫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加工管形型芯深薄壁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高晟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