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金来专利>正文

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58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9
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流体通道(2),流体通道(2)内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阻挡介质(5),阻挡介质(5)为可透过流体的板状,阻挡介质(5)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流体的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可以更加高效的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促使氨气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和水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又称介质阻挡电晕放电或无声放电。介质阻挡放电能够在高气压和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通常的工作气压为10~10000。电源频率可从50Hz至1MHz。介质阻挡放电是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充满某种工作气体,并将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用绝缘介质覆盖,也可以将介质直接悬挂在放电空间,当两电极间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电极间的气体会被击穿而产生放电,即产生了介质阻挡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可用于废气中难降解物质的去除。平板式电极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高分子和金属薄膜及板材的改性、接枝、表面张力的提高、清洗和亲水改性中。介质阻挡放电在产生的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准分子,如OH、O、NO等,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很容易和其它原子、分子或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稳定的原子或分子。因而可利用这些自由基的特性来处理VOCs,在环保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另外,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可制成准分子辐射光源,它们能发射窄带辐射,其波长覆盖红外、紫外和可见光等光谱区,且不产生辐射的自吸收,它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的单色光源。在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中,采用管线式的电极结构还可制成臭氧O3发生器。申请号CN201410773469.9、专利技术名称为“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氮氧化物脱除装置及其脱除方法”的中国专利,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氮氧化物脱除装置,包括烟气脱硫反应装置、氨气注入系统、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混合气体反应器和烟仓,所述烟气脱硫反应装置、氨气注入系统的出气口均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进气口连通,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出气口与混合气体反应器的进气口连通,混合气体反应器的出气口与烟仓连通;所述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包括高频高压电源、绝缘外壳,设在绝缘外壳内的至少一个模组,所述模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绝缘介质板,设于两个绝缘介质板之间的介质层板,所述介质层板与绝缘介质板平行并且其外表面设有金属涂层;两个相互平行的绝缘介质板分别与高频高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各个绝缘介质板内均埋设等间距排列的金属电极,各个金属电极采用导线并联设置。所述介质层板由绝缘介质构成的网状结构,大小与绝缘介质板相当,厚度不超过2mm,等间距固定放置于两绝缘介质板之间并且固定连接在绝缘外壳上。所述绝缘介质板的尺寸为500mm~1000mm×500mm~1000mm,厚度为30mm~50mm;金属电极的直径为25mm~45mm,长度为400mm~900mm。绝缘介质板的具体尺寸要根据具体的工况而定,上述给出的范围是既包括小型实验所需的尺寸,也包括大型工业所需的尺寸。而金属电极的直径和长度根据绝缘介质板的厚度和长度而定,金属电极的直径略小于绝缘介质板的厚度,长度略小于绝缘介质板的长度。为了防止金属电极之间的间隙太小而相互干扰,并且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放电均匀;优选的各个绝缘介质板内部埋设10~20个金属电极,间隙为50mm~100mm。为了达到最大的有效放电,优选的两个绝缘介质板的间距为2mm~500mm。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SCR脱硝技术中催化剂活性时间短、操作温度窗口窄的问题。该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脱硝技术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来代替现有SCR技术中的催化剂;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能够在常温下通过高频高压电源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离子、活性基团等粒子轰击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的金属涂层,金属失去电子产生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具有极强的预活化功能,促使氨气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和水。但上述现有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需要处理的烟气流体是从两个相互平行的绝缘介质板之间、沿着板面的方向流过去,而放电则发生在二个两个相互平行的绝缘介质板之间,放电的方向是垂直于流体的流动方向,由此导致需要处理的烟气流体与高频高压电源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接触、混合非常不均,在靠近两个绝缘介质板板面的地方的烟气中会混入更多的通过高频高压电源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进而让该处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被更彻底的转化成氮气和水,而在远离了两个绝缘介质板板面的地方的烟气中,则只能有较少量的低温等离子体混入,进而让让该处的烟气中相当数量的氮氧化物无法转化成氮气和水。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导致现有的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氮氧化物脱除装置在促使氨气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和水方面,其处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现有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由于不能很好地散热,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非常显著的升温,导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较短。而绝缘介质板由于不是可通透流体的结构,也会严重影响需要处理的烟气的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流体的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可以更加高效的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促使氨气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和水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内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阻挡介质,所述阻挡介质为可透过流体的板状,阻挡介质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的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或第二放电电极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一放电电极和/或第二放电电极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的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后方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放电电极,第三放电电极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三放电电极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的方向布置,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放电电极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阻挡介质,第二阻挡介质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二阻挡介质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的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阻挡介质和第二阻挡介质为可过滤流体的微孔陶瓷或有机多孔泡沫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分别采用泡沫金属板或多个网面相互紧贴的金属网或金属蜂窝板或金属波纹板或海绵金属板制成。优选地,所述流体通道位于前后水平方向,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和阻挡介质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前方设有均流板,均流板的板面位于流体通道的截面方向,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交变电压为6000伏—60000伏,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厚度分别为5mm—35mm。优选地,所述均流板的板面上均布有直径10mm—25mm的均流孔,均流板采用不锈钢或彩钢板制成。优选地,所述流体通道位于前后水平方向,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和阻挡介质的上方设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可将水喷淋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流体通道(2),流体通道(2)内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阻挡介质(5),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5)为可透过流体的板状,阻挡介质(5)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流体通道(2),流体通道(2)内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阻挡介质(5),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5)为可透过流体的板状,阻挡介质(5)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3)和/或第二放电电极(4)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一放电电极(3)和/或第二放电电极(4)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4)的后方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放电电极(7),第三放电电极(7)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三放电电极(7)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第二放电电极(4)与第三放电电极(7)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阻挡介质(8),第二阻挡介质(8)为板面可透过流体的板状,第二阻挡介质(8)的板面沿着可截住流体通道(2)的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5)和第二阻挡介质(8)为可过滤流体的微孔陶瓷或有机多孔泡沫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金来
申请(专利权)人:孟金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