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装置及导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549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引装置,用于装载或输送一推送单元,包括导入鞘单元及卡扣单元,导入鞘单元的两端分别为近端部和远端部,卡扣单元设置于所述近端部,导入鞘单元包括鞘管及贯通鞘管的内腔,卡扣单元包括卡扣部及贯通卡扣部的通孔,卡扣部与鞘管可拆卸连接,推送单元从内腔穿入通孔中进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导引系统,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引装置及穿入导引装置的推送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导入鞘单元与卡扣单元的配合,对推送单元进行限位固定,以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推送单元在导入鞘单元内产生晃动、滑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引装置及导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治疗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导引装置及导引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的治疗方案也成为了研究的热门。其中,介入治疗已被广泛认可,通过外周血管来进入心脑血管系统,以避免创伤性开胸或开颅手术。在发展介入治疗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专门设计用于通过外周血管的特定装置和工具的发展。导引装置是最常用的装置,包括导管、微导管、导入鞘等。通常,介入治疗器械(例如血管支架等)连接在推送装置(例如推送单元等)的远端,术者在近端通过推动推送装置经过导入鞘输送进入微导管,微导管进一步用于在血管内推送该介入治疗器械直至病变部位。常用的导入鞘一般为圆柱管状,通过连接件与微导管相连,只要求其内径与微导管的内径一致,便于推送装置从导入鞘推送进入微导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推送产品(包括介入治疗器械和与之连接的推送单元)在从导入鞘进入微导管中时,易出现卡顿的情况。而且,在长途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推送产品也常常在导入鞘内晃动,甚至滑脱,给使用带来不便,甚至损伤其中的推送产品。<br>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引装置,用于装载或输送一推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鞘单元及卡扣单元,所述导入鞘单元的两端分别为远端部和近端部,所述卡扣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入鞘单元的近端部,所述导入鞘单元包括鞘管及贯通所述鞘管的内腔,所述卡扣单元包括卡扣部及贯通所述卡扣部的通孔,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鞘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推送单元从所述内腔穿入所述通孔中以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装置,用于装载或输送一推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鞘单元及卡扣单元,所述导入鞘单元的两端分别为远端部和近端部,所述卡扣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入鞘单元的近端部,所述导入鞘单元包括鞘管及贯通所述鞘管的内腔,所述卡扣单元包括卡扣部及贯通所述卡扣部的通孔,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鞘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推送单元从所述内腔穿入所述通孔中以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套设于所述鞘管外或者卡入所述鞘管的内腔以与所述鞘管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在靠近所述导入鞘单元的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一豁口,所述豁口沿所述鞘管的径向延伸至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推送单元穿入所述内腔后从所述豁口穿出并与所述导入鞘单元的近端部同时进入所述卡扣部的通孔中,且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的形状为弧形或方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同轴设置或偏心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卡扣部的外径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收缩,且所述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径并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径;所述卡扣部的所述第二端进入所述内腔的近端。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凯彭云飞朱家琪李爱勤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