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8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临床上穿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中空设置的引导管和位于引导管下方的两侧翼;两所述侧翼包括旋转片、尾片和位于旋转片与尾片之间的多块叶片;所述引导管外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凹槽;所述旋转片均穿设有与凹槽活动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旋转片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设有连接槽;所述尾片端部设有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叶片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和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块;达到定向引导穿刺和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准确的插入引流管是能否成功实施外科引流的关键所在。目前颅内血肿的穿刺引流作为微创手术在国内各级医院均有开展,而且在头颅CT等影像学资料的定位下,依靠医生经验来实施血肿穿刺的情况在各级医院都较常见;现有技术中,对于颅内血肿与侧脑室的定向穿刺,目前现有的辅助设备有框立体定向仪和神经导航,但设备较贵,术前准备时间长;而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各层医院都比较常见;精准的定向穿刺,是颅内血肿穿刺引流这个微创治疗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具有辅助引流管穿刺到指定引流部位的目的,达到精准定向引导引流管穿刺和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中空设置的引导管和位于引导管下方的两侧翼;两所述侧翼包括旋转片、尾片和位于旋转片与尾片之间的多块叶片;所述引导管外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凹槽;所述旋转片均穿设有与凹槽活动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旋转片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设有连接槽;所述尾片端部设有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叶片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和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块。<br>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CT、MRI及体表定位标记确定穿刺定位点A以及穿刺指向点C,将穿刺引导管1置于穿刺定位点A,随后围绕患者身体表面转动两侧翼,使两侧翼通过不同体表平面路线分别通过穿刺指向点C(两侧翼成角不等于180°及其整倍数),即可确定穿刺方向B→A→C,再根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明确穿刺深度,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利用穿刺引导管,在明确穿刺方向后确切辅助定位穿刺方向;利用两根侧翼,精准定位穿刺方向;利用凹槽和第一通孔,便于穿刺引导管与两侧翼连接,使得两侧翼能够围绕穿刺引导管的圆周方向旋转;利用连接槽和连接块,使得侧翼的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可以在同一平面上链接转动,提高局部病灶穿刺的精准性,减少因穿刺误差导致的不确切疗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均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槽内壁相向面对称设有与第二通孔插接的转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通孔和转轴,使得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能够围绕转轴方向自由旋转,提高装置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端部设有弧部;所述连接槽内壁设有与弧部触接的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部和弧形槽,便于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旋转时不受阻碍,旋转时更加便捷,同时防止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出现硬接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片、尾片和叶片的棱边和棱角均为圆弧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棱边与棱角对医师或者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降低了医师或患者的受伤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和尾片的纵向长度为30-4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侧翼在组合后更加实用,太长,使医师操作不便,影响医师视线,太短,使得达不到定位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CT、MRI及体表定位标记确定穿刺定位点A以及穿刺指向点C,将穿刺引导管1置于穿刺定位点A,随后围绕患者身体表面转动两侧翼,使两侧翼通过不同体表平面路线分别通过穿刺指向点C(两侧翼成角不等于180°及其整倍数),即可确定穿刺方向B→A→C,再根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明确穿刺深度,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利用穿刺引导管,在明确穿刺方向后确切辅助定位穿刺方向;利用两根侧翼,精准定位穿刺方向;利用凹槽和第一通孔,便于穿刺引导管与两侧翼连接,使得两侧翼能够围绕穿刺引导管的圆周方向旋转;利用连接槽和连接块,使得侧翼的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可以在同一平面上链接转动,提高局部病灶穿刺的精准性,减少因穿刺误差导致的不确切疗效;利用弧部和弧形槽,便于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旋转时不受阻碍,旋转时更加便捷,同时防止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出现硬接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利用第二通孔和转轴,使得旋转片、尾片和叶片之间能够围绕转轴方向自由旋转,提高装置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侧翼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块与连接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操作示意图。图中:1、引导管;11、凹槽;2、旋转片;21、第一通孔;22、连接槽;23、弧形槽;3、叶片;31、连接块;32、第二通孔;33、转轴;34、弧部;35、尾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如图1、图4与图5所示,首先通过CT、MRI及体表定位标记确定穿刺定位点A以及穿刺指向点C,将穿刺引导管11置于穿刺定位点A,随后围绕患者身体表面转动两侧翼,使两侧翼通过不同体表平面路线分别通过穿刺指向点C(两侧翼成角不等于180°及其整倍数),即可确定穿刺方向B→A→C,再根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明确穿刺深度,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包括中空设置的引导管1和位于引导管1下方的两侧翼。利用引导管1,在明确穿刺方向后确切辅助定位穿刺方向;利用两根侧翼,精准定位穿刺方向。两所述侧翼包括旋转片2、尾片35和位于旋转片2与尾片35之间的多块叶片3;所述引导管1外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凹槽11。所述旋转片2均穿设有与凹槽11活动连接的第一通孔21。利用凹槽11和第一通孔21,便于穿刺引导管1与两侧翼连接,使得两侧翼能够围绕穿刺引导管1的圆周方向旋转。旋转片2远离第一通孔21的端部设有连接槽22。尾片35端部设有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叶片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22和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利用连接槽22和连接块31,使得侧翼的旋转片2、尾片35和叶片3之间可以在同一平面上链接转动,提高局部病灶穿刺的精准性,减少因穿刺误差导致的不确切疗效。如图2与图3所示,连接块31均穿设有第二通孔32;连接槽22内壁相向面对称设有与第二通孔32插接的转轴33。利用第二通孔32和转轴33,使得旋转片2、尾片35和叶片3之间能够围绕转轴33方向自由旋转,提高装置灵活性。如图3所示,连接块31端部设有弧部34;连接槽22内壁设有与弧部34触接的弧形槽23。利用弧部34和弧形槽23,便于旋转片2、尾片35和叶片3之间旋转时不受阻碍,旋转时更加便捷,同时防止旋转片2、尾片35和叶片3之间出现硬接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空设置的引导管(1)和位于引导管(1)下方的两侧翼;两所述侧翼包括旋转片(2)、尾片(35)和位于旋转片(2)与尾片(35)之间的多块叶片(3);所述引导管(1)外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凹槽(11);所述旋转片(2)均穿设有与凹槽(11)活动连接的第一通孔(21);所述旋转片(2)远离第一通孔(21)的端部设有连接槽(22);所述尾片(35)端部设有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所述叶片(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22)和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空设置的引导管(1)和位于引导管(1)下方的两侧翼;两所述侧翼包括旋转片(2)、尾片(35)和位于旋转片(2)与尾片(35)之间的多块叶片(3);所述引导管(1)外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凹槽(11);所述旋转片(2)均穿设有与凹槽(11)活动连接的第一通孔(21);所述旋转片(2)远离第一通孔(21)的端部设有连接槽(22);所述尾片(35)端部设有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所述叶片(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槽(22)和与连接槽(22)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辅助定位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钟樑沈峥孙虎石晓勇赵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