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鳗鱼剖杀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鱼类加工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鳗鱼剖杀装置。
技术介绍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鳗鱼剖杀时,需要将其头部取掉,而后进行背开,最后进行烹饪,常规的剖杀装置不适合大批量的鳗鱼剖杀作业,如果采用常规的剖杀工作,首先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鳗鱼的剖杀效率较低,而现有的剖杀装置缺少相应的夹持机构,因此不能进行脱离人工的作业,其效率也较为低下,同时,现有的剖杀装置在鳗鱼剖杀完成后不能将鱼体和鱼头分开,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拣选,增多了鳗鱼的剖杀环节,降低了鳗鱼的剖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鳗鱼剖杀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鳗鱼的去头剖杀效率,方便对剖杀去头后的鳗鱼鱼体进行收集转移,能够进行流水线型的鳗鱼去头剖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鳗鱼剖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支撑单元(1)上端一侧设有进鱼机构(2),支撑单元(1)上设有剖杀机构(3);/n进鱼机构(2)用于鳗鱼剖杀时的进鱼操作;/n剖杀机构(3)用于鳗鱼的剖杀;/n支撑单元(1)包括工作平台(10),工作平台(10)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撑柱(11)若干,支撑柱(11)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撑板(12);/n工作平台(10)中部位置处成形有长条孔(102),长条孔(102)前端设有方孔(101),长条孔(102)与方孔(101)之间存在间隔,长条孔(102)处设有顶起组件(16);/n进鱼机构(2)设于工作平台(10)的一端;/n剖杀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鳗鱼剖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支撑单元(1)上端一侧设有进鱼机构(2),支撑单元(1)上设有剖杀机构(3);
进鱼机构(2)用于鳗鱼剖杀时的进鱼操作;
剖杀机构(3)用于鳗鱼的剖杀;
支撑单元(1)包括工作平台(10),工作平台(10)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撑柱(11)若干,支撑柱(11)下端安装固定有支撑板(12);
工作平台(10)中部位置处成形有长条孔(102),长条孔(102)前端设有方孔(101),长条孔(102)与方孔(101)之间存在间隔,长条孔(102)处设有顶起组件(16);
进鱼机构(2)设于工作平台(10)的一端;
剖杀机构(3)包括均匀分布安装固定于工作平台(10)的第二气缸(30)四个,第二气缸(30)上端设升降板(31),升降板(31)前端向下延伸地安装有下延杆(34)若干,下延杆(34)下端安装有切刀(35),切刀(35)位于长条孔(102)与方孔(101)间隙的上方,升降板(31)下表面中部位置处向下延伸地安装有伸缩杆(38)若干,伸缩杆(38)下端均穿有升降筒(32),升降筒(32)内设有弹簧,弹簧位于伸缩杆(38)下方,升降筒(32)下端安装有上夹板(39);
剖杀机构(3)还包括对称设于长条孔(102)两侧的导轨(36)两对,导轨(36)均装配有滑动件(37),每对滑动件(37)内侧端均安装有侧夹件(33),侧夹件(33)位于长条孔(102)两侧,侧夹件(33)外壁均安装有第三气缸(330),第三气缸(330)安装固定于工作平台(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剖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鱼机构(2)包括安装固定于工作平台(10)一端的下板(20),下板(20)向上延伸且呈等间隔阵列地安装固定有竖板(21),竖板(21)上端设有导槽(28),导槽(28)倾斜地设于竖板(21),导槽(28)一端延伸至工作平台(10),导槽(28)另一端设有置鱼斗(22),置鱼斗(22)的前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气缸(23),第一气缸(23)下端设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的一端设有隔板(25),隔板(25)贯穿隔板(25)壁地成形有键形孔(250)一对,键形孔(250)中穿有限位杆(26),限位杆(26)的一端安装固定于置鱼斗(22)外壁,限位杆(26)的另一端设有卡板(27),卡板(27)位于隔板(25)外侧,导槽(28)中部位置处向导槽(28)内部倾斜的斜板(29),斜板(29)另一端成形有平行于导槽(28)两边的进料板(2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剖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于工作平台(10)的进给轮(4),进给轮(4)位于进鱼机构(2)与剖杀机构(3)之间,用于鳗鱼剖杀时的进给作业,进给轮(4)外壁上呈圆周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国,沈伟,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