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中男专利>正文

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47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一种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根据骨折的错位,旋转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使得第二调节架相对于主体调节杆进行平动和转动,设于第二调节架上的针固定块夹着骨固定针带动错位骨干平动和上下摆动,达到螺纹调整精细复位的目的,通过调节主体调节杆,使骨折端产生纵向压力,再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产生骨折端的相对微动和不同方向的侧方相对微动,促进骨折端愈合;复位成功后,安装连接柱和杆固定块,将固定杆安装于固定块上,增加针固定块上的骨折固定针的稳定性,保证复位后的骨折端位置有效的固定,作为功能活动的基础,保证了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和术后功能锻炼的可行性,达到动静结合的治疗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和整形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技术介绍
近年,骨折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机械力学固定(A0)体系逐渐转向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osteosynthesis,B0)体系。生物学固定(B0)原则之一是追求弹性固定,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避免坚强固定下的应力遮挡及使用过多固定物造成的并发症。允许骨折弹性固定下的微动,在功能活动过程中诱导骨痂形成。目前,市面上较为主流的骨折外固定器如Orthofix的单臂骨科外固定器,能够通过螺纹进行拉长及缩短,以矫正骨折轴线分离或重叠,但Orthofix的外固定支架属于非弹性固定,不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没有三维空间螺纹调整复位的功能,用其骨折外固定器固定后,常出现骨折对位不佳,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现有的单臂骨科外固定器多用于骨折临时性外固定,需二期拆除骨科外固定器,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骨折,并且,在骨折出现轴向成角和骨折前后或左右移位时,因其缺乏三维空间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调节长度的主体调节杆,所述主体调节杆的二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柱,所述第一铰接柱铰接在一第一调节架的中部,所述第一铰接柱的端部旋转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顶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架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能使所述第一调节架平动,所述第一调节架上设置有与其平动方向垂直的第二铰接柱,所述第二铰接柱铰接在一第二调节架的中部,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旋转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顶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使所述第二调节架上下摆动,所述第二调节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针固定块;所述针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调节长度的主体调节杆,所述主体调节杆的二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柱,所述第一铰接柱铰接在一第一调节架的中部,所述第一铰接柱的端部旋转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顶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架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能使所述第一调节架平动,所述第一调节架上设置有与其平动方向垂直的第二铰接柱,所述第二铰接柱铰接在一第二调节架的中部,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旋转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顶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使所述第二调节架上下摆动,所述第二调节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针固定块;所述针固定块上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杆固定块,所述杆固定块上连接有固定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调节杆包括移动杆和滑动套设在所述移动杆一端的套管,所述套管内穿设有一第三调节螺杆,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的顶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并轴向穿入所述移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调节杆包括主杆体和滑动套设于所述主杆体一端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开设有第一条形槽;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条形槽与所述第一调节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静结合式三维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中男
申请(专利权)人:左中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