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445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竿,包括竿体和把手,竿体包括底部的粗配节和顶部的细配节,细配节插设于粗配节中且两者能够相互滑动,同时两者相互远离时能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竿体上设置有调竿装置,调竿装置包括调竿板和调竿线,调竿线可拆卸连接在调竿板上,把手底面封口并在封口面上设有通孔,细配节的底部封口,在细配节的底部封口上设有限位孔,调竿板位于竿体的细配节内,调竿线依次从限位孔穿过直至穿过通孔伸出竿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方便调节鱼竿收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竿
本技术涉及渔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竿。
技术介绍
鱼竿作为一种捕鱼工具,外形多为细长竿状物,其竿体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在竿体末端配合一根鱼线,鱼线连接有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现有技术为普通的一体鱼竿,包括竿体和把手,竿体为一整体细长竿状物,竿体底部与把手胶粘为一体,使用时配合其他钓具来直接使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普通的一体鱼竿,使用时鱼竿总体长度为固定长度,无法收缩,降低使用者的垂钓乐趣。故如何改进鱼竿,使得结构简单,方便调节鱼竿收缩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方便调节鱼竿收缩的鱼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鱼竿,包括竿体和把手,所述竿体包括顶部的细配节和底部的粗配节,细配节插设于粗配节中且两者能够相互滑动,同时两者相互远离时能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竿体上设置有调竿装置,包括调竿板和调竿线,调竿线可拆卸连接在调竿板上,把手底面封口并在封口面上设有通孔,细配节的底部封口,在细配节的底部封口上设有限位孔,调竿板位于竿体的细配节内,调竿线依次从限位孔穿过直至穿过通孔伸出竿体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鱼竿使用过程中,需要收缩鱼竿长度时,拉动伸出把手外的调竿线,调竿线收紧绷直,调竿线会带动调竿板向鱼竿底部移动,而调竿板无法通过细配节的通孔,带动细配节向鱼竿底部移动,与粗配节套合,从而调节鱼竿收缩,实现了使用结构简单合理的调竿装置来方便调节鱼竿收缩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把手内部中空,与粗配节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把手内部设置为中空,能使调竿线在把手内方便的移动,同时通过螺纹将把手与粗配节连接,能方便的进行把手的拆卸与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把手外圆周侧面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完鱼竿的收缩后,可将调竿线缠绕在的凹槽中收紧,使得调竿线缠绕的更加紧固,存放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把手表面通过胶粘包裹有绝缘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裹橡胶的绝缘套能阻止电流通过人手,防止发生因鱼线或竿体触碰电线造成的触电事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调竿线位于把手外的部分上套合有管状的失手环保护套,失手环保护套和调竿线共同自行缠绕打结紧固,构成一个闭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钓时将手套入到失手环线圈中,当鱼竿滑落失手时,失手环线圈可对鱼竿起到二次保护作用,防止鱼竿掉落水中丢失;失手环保护套可以减轻使用时失手环线圈对手腕的摩擦损伤,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粗配节和细配节的连接处,细配节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垂钓过程中,粗配节和细配节的嵌套处经常会因存在水气而难以打开,强行打开时易使鱼竿断裂,通过在加设环形槽,能够减轻嵌套处的水气和气压,使鱼竿收缩过程更为顺畅,减少鱼竿断裂的隐患,延长鱼竿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鱼竿上加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护帽,护帽大小与鱼竿粗配节粗细相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鱼竿使用结束收起后,可将护帽盖通过滑动挤压固定在粗配节开口处密封鱼竿,能够防止鱼竿存放过程中异物进入竿体内部损坏腐蚀竿体;防止鱼竿在移动过程中,细配节从粗配节的开口处滑出,损伤细配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竿体上安装有可滑动的导线环,导线环包括过线筒和与其一体成型的移动筒,移动筒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长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鱼竿收缩后,转动长螺钉,使长螺钉靠近竿体的一面与竿体之间的间隙变大至可轻松上下滑动导线环,滑动导线环至所需位置,之后转动长螺钉,使长螺钉靠近竿体的一面与竿体之间的间隙变小,最终将至可将导线环位置固定,将鱼线从过线筒中穿过,能够使导线环的位置与鱼竿的长度的更加合匹配,使得鱼线走线方式更加合理,防止鱼线乱线,缠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长螺钉的靠近竿体的一面上胶粘有橡胶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长螺钉固定导线环时,长螺钉的靠近竿体的一面会与竿体产生摩擦,橡胶垫片能够减轻长螺钉靠近竿体的一面对竿体的磨损,延长鱼竿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把手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雷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雾天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垂钓时,能够帮助垂钓者辨别方向,使垂钓体验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使用的调竿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实现方便调节鱼竿收缩的效果。2.通过加设失手环,能够对鱼竿失手进行二次保护,防止鱼竿落入水中丢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凸显调竿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滑动导线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竿体;2、细配节;3、粗配节;4、调竿板;5、调竿线;6、调竿装置;7、限位孔;8、通孔;9、凹槽;10、绝缘橡胶套;11、失手环线圈;12、失手环保护套;13、环形槽;14、导线环;15、过线筒;16、移动筒;17、螺纹孔;18、长螺钉;19、橡胶垫片;20、定位雷达;21、把手;22、护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鱼竿,包括竿体1和护帽22,竿体1包括顶端的细配节2和底端的粗配节3,细配节2插设于粗配节3中且两者能够相互滑动连接,同时两者相互远离时能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当细配节2伸入粗配节3内部时,粗配节3的顶端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有可拆卸的护帽22,在竿体1的内部加设有调竿装置6,细配节2的底部封口且在封口面上设有限位孔7,在粗配节3和细配节2的连接处的细配节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槽13(详见图3),粗配节3的底部外圆周面上带有外螺纹,粗配节3的底部加设一圆柱形的把手21,把手21顶端与粗配节3底端通过螺纹连接相固定,把手21内部中空且底部封口,并在底部封口面上设有通孔8,把手21的外圆周面中间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9,在把手21的表面通过胶粘方式有绝缘橡胶套10,在把手2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一个定位雷达20。参照图2和图3,调竿装置6包括调竿板4和调竿线5,调竿板4位于细配节2内部,调竿线5与调竿板4通过缠绕连接成一体,调竿板4不能通过限位孔7,而调竿线5可依次通过限位孔7和通孔8伸出把手21外,位于把手21外的调竿线5上套合有管状的失手环保护套12,失手环保护套12和调竿线5共同自行缠绕打结紧固,构成一个闭环。参图4,在竿体1上安装有可滑动的导线环14,导线环14包括过线筒15和移动筒16,过线筒15与移动筒16一体成型,移动筒16可套在竿体1上移动,鱼线从过线筒15穿过,移动筒16的圆周侧壁上开有圆形的螺纹孔17,螺纹孔17中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长螺钉18,在长螺钉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竿,包括竿体(1)和把手(21),其特征在于:所述竿体(1)由包括底部的粗配节(3)和顶部细配节(2),细配节(2)插设于粗配节(3)中且两者能够相互滑动,同时两者相互远离时能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竿体(1)上设置有调竿装置(6),调竿装置(6)包括调竿板(4)和调竿线(5),调竿线(5)可拆卸连接在调竿板(4)上,把手(21)底面封口并在封口面上设有通孔(8),细配节(2)的底部封口,在细配节(2)的底部封口上设有限位孔(7),调竿板(4)位于竿体(1)的细配节(2)内,调竿线(5)依次从限位孔(7)穿过直至穿过通孔(8)伸出竿体(1)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竿,包括竿体(1)和把手(21),其特征在于:所述竿体(1)由包括底部的粗配节(3)和顶部细配节(2),细配节(2)插设于粗配节(3)中且两者能够相互滑动,同时两者相互远离时能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竿体(1)上设置有调竿装置(6),调竿装置(6)包括调竿板(4)和调竿线(5),调竿线(5)可拆卸连接在调竿板(4)上,把手(21)底面封口并在封口面上设有通孔(8),细配节(2)的底部封口,在细配节(2)的底部封口上设有限位孔(7),调竿板(4)位于竿体(1)的细配节(2)内,调竿线(5)依次从限位孔(7)穿过直至穿过通孔(8)伸出竿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内部中空且与粗配节(3)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的外圆周侧面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表面通过胶粘的方式包裹有绝缘橡胶套(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环海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