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33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带蚜植物幼苗小段,投喂到饲养盒中的瓢虫,实现了蚜虫饲养与瓢虫饲养在空间上的分开,添蚜换蚜方便,不会伤到瓢虫,提高了瓢虫的繁殖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高效、成本更低,适宜瓢虫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属于捕食性瓢虫饲养的

技术介绍
豆蚜属于同翅目蚜科,主要取食危害菜豆、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豆蚜繁殖力强,4~6天即可完成1代,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00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危害。捕食性瓢虫,包括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具有食量大、产卵多、年发生代数多等特点,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瓢虫;可捕食各种农作物及林木上的多种蚜虫、粉虱、叶蝉、蓟马和鳞翅目瓢虫的卵、幼虫(若虫)等多种害虫,其中最喜捕食蚜虫。采用人工饲料大量繁殖天敌是提高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CN106689069A公开了一种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规模化饲养、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大豆作为寄主植物饲养大豆蚜虫,大豆蚜虫用于饲养瓢虫;第二步,将瓢虫卵的集中孵化至幼虫,用大豆蚜虫对幼虫进行饲养化蛹;第三步,第二步骤中形成的蛹进行羽化,获得成虫;第四步,对第三步骤中的成虫进行配对饲养,获得瓢虫卵,将瓢虫卵放在冷藏柜中进行暗处理;第五步,利用大豆蚜虫对第三步骤中的成虫进行储存。本专利技术方法实现了蚜虫、天敌生产的大规模、低成本和标准化。该方法中使用传统的饲养笼进行饲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饲养盒,在饲养盒内放置带蚜虫的植物幼苗小段;而无需使用饲养笼,将寄主植物整体放入,从而提高了捕食性瓢虫的繁殖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捕食性瓢虫的高效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收集。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寄主植物选自蚕豆、菜豆、豌豆和大豆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使用节间较短,叶片较大,茎秆较粗壮的优质蚕豆品种。寄主植物培育时,用温水或杀菌剂浸泡寄主植物的种子后,种植到钢化塑料盆中,用河沙作为培养基质。优选的,步骤(1)中,当寄主植物的幼苗高度为4.5~9cm时,接种蚜虫进行培育;每株幼苗接种蚜虫5~50只。待寄主植物上的蚜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将带蚜植株剪成5~10cm小段放入瓢虫幼虫饲养盒内喂养瓢虫幼虫。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饲养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通过卡扣与盒体连接,盒体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网框;盒盖由边框和中间的纱网组成。所述盒体和盒盖边框部分由PP环保材料制成,无有害气体,不影响瓢虫生长。将带蚜虫的植物幼苗小段置于网框上进行饲养,减少带蚜植株粘附。优选的,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卡槽,网框底部设置有与卡槽连接的凸起。所述网框由多个矩形网格组成,单个网格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1.25cm,高度0.4cm。所述凸起设置在网格的边沿底部,凸起的数量为2~6个,优选的为4个。网框的作用是使放置带蚜的植物幼苗小段,减少盒体与带蚜的植物幼苗小段的接触,减缓带蚜的植物幼苗小段变黑化脓速度,增加蚜虫和瓢虫幼虫的活动空间,提高单次投食的使用时间,一定程度上使盒体更清洁,提高蚜虫和瓢虫幼虫的存活率。优选的,所述网框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网框的四个角去掉一个小网格。所述网框的四个角各预留一个网格空间,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暂时堆积蚜虫尸骸的空间(由于寄主植物逐渐萎蔫,蚜虫为寻找新的食物移动,使盒内各个夹角处聚集,被取食后的尸骸也堆积于盒内的边缘夹角位置),中途可用毛笔或毛刷将蚜虫尸骸扫至角落后清理出养虫盒。优选的,所述盒体的长度为13~17cm,宽度为9~10cm,高度为3~4.5cm;每个盒体中放置1个卵块,每个卵块中含有20~50个健康卵粒。优选的,步骤(2)中,当瓢虫幼虫为一龄时,投喂的蚜虫与瓢虫的数量比为15~25:1;当瓢虫幼虫为二龄时,投喂的蚜虫与瓢虫的数量比为35~45:1;当瓢虫幼虫为三龄时,投喂的蚜虫与瓢虫的数量比为75~85:1;当瓢虫幼虫为四龄时,投喂的蚜虫与瓢虫的数量比为90~110:1。根据瓢虫量及瓢虫不同龄期适量加入蚜虫进行喂养,提高蚜虫的利用率和瓢虫的繁殖效率。优选的,步骤(3)中,瓢虫在纸片的背光位置化蛹;化蛹后,将瓢虫蛹放入释放盒内进行包装。其中折好的纸片的展开宽度为8cm,长度为15~25cm,以宽为基准折叠,使用折纸扇的方法,将纸片折成“M”形,放入饲养盒内。瓢虫幼虫选择化蛹位置趋向于背光隐蔽的位置。优选的,将盛有瓢虫蛹的释放盒在5~10℃下储存。瓢虫幼虫包装后的处理,要根据瓢虫化蛹时间和释放时间的间期,判断是否进行低温储存处理,瓢虫的蛹期为4~7天,低温储存可以延长蛹期,减少保存期间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食物造成的饥饿死亡和自相残杀的情况,当瓢虫化蛹时间与释放时间的间期大于4天就需要进行低温储存。经过试验得到当低温储存的温度为9℃,保证瓢虫蛹仍具有80%以上羽化率的最长低温保存期为15天。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在防治蚜虫中的应用。将瓢虫以瓢虫蛹的形态放入田间,其羽化后自行在释放区域附近寻找蚜虫或其他小型昆虫取食,达到很好的防治蚜虫效果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带蚜植物幼苗小段,投喂到饲养盒中的瓢虫,实现了蚜虫饲养与瓢虫饲养在空间上的分开,添蚜换蚜方便,不会伤到瓢虫,提高了瓢虫的繁殖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饲养瓢虫幼虫的饲养盒,破除当前使用常规养虫笼饲养瓢虫过程中空间利用上的局限,饲养盒的空间利用率高,瓢虫的捕食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高效、成本更低,适宜瓢虫的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饲养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饲养盒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饲养盒中网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盒体;2、网框;3、边框;4、纱网;5、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所做的说明,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如未指定,所采用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先培育寄主植物,再接种危害寄主植物的食叶害虫或吸汁害虫,之后再接种当前食叶害虫或吸汁害虫的天敌瓢虫,以达到繁育对应寄主植物害虫的天敌瓢虫的一种方法。现以蚕豆苗为寄主植物,蚜虫为危害害虫,七星瓢虫作为对应捕食性瓢虫为例,讲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1)寄主植物(蚕豆小金大白)的种植:培养寄主植物:用温水或杀菌剂水浸泡寄主植物的种子6~24h后,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即可开始种植,种植到40cm*31cm*14cm的钢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n(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n(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后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
(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
(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后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寄主植物选自蚕豆、菜豆、豌豆和大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瓢虫选自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寄主植物的幼苗高度为4.5~9cm时,接种蚜虫进行培育;每株幼苗接种蚜虫5~50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饲养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通过卡扣与盒体连接,盒体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网框;盒盖由边框和中间的纱网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德强冯长春雷强郭仕平伍兴隆刘超王小强王勇刘东阳李斌江连强刘虹伶杜卫民刘杨卞建烽杨民烽龙涛罗万麟孟高中肖科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