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属于生物垃圾循环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底架、支撑架、顶架、滑动架、第一筛板、伸缩架和第二筛板,所述底架的上方间隔设有顶架,在底架和顶架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底架的内侧设有滑动架,在滑动架内部设有第一筛板;所述伸缩架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顶架的内侧设有第二筛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穿插杆和穿插孔,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左右拼接,设置了定位杆和定位孔,使得伸缩架能够向上抬起到一定的高度,使得两个相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左右连通。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biological waste recycling treatment device for black water fly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垃圾循环处理
,具体是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垃圾通常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化学分解的有机物垃圾以及动物尸体,主要包括植物的杆、叶、茎、根,动物皮毛、尸骨、排泄物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属于生物垃圾。国内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最常用的方式为填埋和焚烧,焚化处理易产生有害气体,而填埋处理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生物治理的方向上,采用黑水虻对垃圾进行处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黑水虻能够通过进食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自身高质量的昆虫蛋白,以及富含营养成分的虫粪有机肥。在现有的黑水虻处理垃圾的技术中,一般直接将黑水虻幼虫批量放置在大批量的垃圾堆中进集中处理,这样处理的弊端是,效率很低,而且处理完成的垃圾和未处理的垃圾无法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架、支撑架、顶架、滑动架、第一筛板、伸缩架和第二筛板,所述底架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底架的上方间隔设有顶架,在底架和顶架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底架的内侧设有滑动架,滑动架的左右两侧卡接在底架的左右框架上,在滑动架的前端设有把手,在滑动架内部设有第一筛板;所述伸缩架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的内部,在顶架左右框架的表面开设有条状通孔,伸缩架穿插设置在顶架左右框架的通孔中,并且在支撑架朝向伸缩架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顶架的内侧设有第二筛板,第二筛板的左右两侧固定于顶架的相向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在底架的四个拐角处,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在顶架的四个拐角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筛板为“U”形截面的板件,在第二筛板的内部设有一根固定杆,固定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筛板的前后侧壁上,在固定杆上套设有刮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的顶架下方的右侧位置设有照明灯,照明灯朝下设置,在顶架的下方设有遮光布,遮光布的顶端固定于顶架的下表面,遮光布的底端为自由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左侧壁上设有多根穿插杆,穿插杆上设有弹簧片,在支撑架的右端开设有多个穿插孔,穿插孔的位置与穿插杆的位置对应。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在所述的伸缩架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孔,在支撑架的前后侧壁上均穿插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的左端设有固定头,定位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左端与固定头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右端固定于支撑架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穿插杆和穿插孔,使得本技术能够根据需要左右拼接,设置了定位杆和定位孔,使得伸缩架能够向上抬起到一定的高度,使得两个相邻的本技术能够左右连通;本技术设置了第二筛板,使得料渣在落入第一筛板前,先经过了第二筛板的筛分,使得由第二筛板落下的料渣能够均匀且蓬松的铺设第一筛板上,便于黑水虻幼虫对料渣的处理;本技术设置了第一筛板,通过晃动第一筛板,能够对第一筛板上的料渣和虫粪进行筛分,使用者可对虫粪进行收集,并且能够将未处理的料渣进行二次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拼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中穿插杆和穿插孔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中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架;2、支撑架;21、穿插杆;22、弹簧片;23、穿插孔;24、定位杆;25、固定头;26、复位弹簧;3、顶架;4、支撑轮;5、滑动架;6、第一筛板;7、伸缩架;71、定位孔;8、第二筛板;9、固定杆;10、刮板;11、照明灯;12、遮光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架1、支撑架2、顶架3、滑动架5、第一筛板6、伸缩架7和第二筛板8,所述底架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4,支撑轮4的设置使得本技术便于移动,底架1为矩形框架,底架1的上方间隔设有顶架3,在底架1和顶架3之间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顶端固定在底架1的四个拐角处,支撑架2的顶端固定在顶架3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底架1的内侧设有滑动架5,滑动架5的左右两侧卡接在底架1的左右框架上,在滑动架5的前端设有把手,通过把手能够拉动滑动架5在底架1内侧前后移动,在滑动架5内部设有第一筛板6。所述伸缩架7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2的内部,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表面开设有条状通孔,伸缩架7穿插设置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通孔中,并且在支撑架2朝向伸缩架7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和顶架3的条状通孔能够对伸缩架7进行约束,使得伸缩架7只能上下移动;所述顶架3的内侧设有第二筛板8,第二筛板8的左右两侧固定于顶架3的相向的侧壁上,第二筛板8为“U”形截面的板件,在第二筛板8的内部设有一根固定杆9,固定杆9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筛板8的前后侧壁上,在固定杆9上套设有刮板10,刮板10能够在固定杆9上前后滑移。如图4、5所示,在所述的顶架3下方的右侧位置设有照明灯11,照明灯11朝下设置,在顶架3的下方设有遮光布12,遮光布12的顶端固定于顶架3的下表面,遮光布12的底端为自由端,遮光布12将支撑架2的四个侧面完全遮挡住。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架2的左侧壁上设有多根穿插杆21,穿插杆21上设有弹簧片22,在支撑架2的右端开设有多个穿插孔23,穿插孔23的位置与穿插杆21的位置对应,通过将穿插杆21插入穿插孔23内,能够使得两个本技术左右拼接,并且由于弹簧片22的设置,两个本技术不会自主分离,使用者可稍用力将穿插杆21由穿插孔23内拔出,使得两个本技术分离。如图7所示,在所述的伸缩架7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孔71,在支撑架2的前后侧壁上均穿插设有定位杆24,定位杆24的左端设有固定头25,定位杆2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6,复位弹簧26的左端与固定头25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6的右端固定于支撑架2的侧壁上,克服复位弹簧26的弹力将定位杆24向左拔出,可使得定位杆24由定位孔71内抽出,定位杆24解除对伸缩架7的定位,此时伸缩架7可上下只有移动,放开定位杆24,定位杆24将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定位杆24插入伸缩架7上的另一个定位孔71中,使得定位杆24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架(1)、支撑架(2)、顶架(3)、滑动架(5)、第一筛板(6)、伸缩架(7)和第二筛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4),底架(1)的上方间隔设有顶架(3),在底架(1)和顶架(3)之间设有支撑架(2);所述底架(1)的内侧设有滑动架(5),滑动架(5)的左右两侧卡接在底架(1)的左右框架上,在滑动架(5)的前端设有把手,在滑动架(5)内部设有第一筛板(6);所述伸缩架(7)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2)的内部,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表面开设有条状通孔,伸缩架(7)穿插设置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通孔中,并且在支撑架(2)朝向伸缩架(7)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顶架(3)的内侧设有第二筛板(8),第二筛板(8)的左右两侧固定于顶架(3)的相向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架(1)、支撑架(2)、顶架(3)、滑动架(5)、第一筛板(6)、伸缩架(7)和第二筛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4),底架(1)的上方间隔设有顶架(3),在底架(1)和顶架(3)之间设有支撑架(2);所述底架(1)的内侧设有滑动架(5),滑动架(5)的左右两侧卡接在底架(1)的左右框架上,在滑动架(5)的前端设有把手,在滑动架(5)内部设有第一筛板(6);所述伸缩架(7)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2)的内部,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表面开设有条状通孔,伸缩架(7)穿插设置在顶架(3)左右框架的通孔中,并且在支撑架(2)朝向伸缩架(7)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顶架(3)的内侧设有第二筛板(8),第二筛板(8)的左右两侧固定于顶架(3)的相向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为矩形框架,支撑架(2)的顶端固定在底架(1)的四个拐角处,支撑架(2)的顶端固定在顶架(3)的四个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环保型生物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板(8)为“U”形截面的板件,在第二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天迪绿水青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