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252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接线端和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1、第二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5、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二输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连接第一芯片U21输入端,第一芯片U21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T15,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入信号端S‑B和第三输入信号端S‑C还连接第二芯片U28输入端,第二芯片U28输出端通过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集成度高,控制信号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灯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早期的这类日行灯多半采用的是卤素灯泡,虽然耗电量不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车厂们所设计的昼行灯多半采用更高亮度的LED灯,采用LED灯能大幅降低达35%的电力,更可增加电瓶的寿命,且最常长寿命更达8000小时,几乎等同于车辆的使用年限。从周围环境角度看,专门日行灯可提高可见度,同时让机动车更显著,这项为在白天使用而专门研究的技术比现有照明装置更直接和有效,根据已有研究,如果装有日行灯,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开乘机动车的人都可以更早更好的察觉和识别机动车,在黑暗中驾驶员如果打开普通车灯,则日行灯自动关闭。对于汽车的日行灯,很多消费者会认为其主要的功能是装饰,而实际上,这个配置对行车安全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车辆的被辨识性,据统计,开启日行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5%的车祸死亡机率,这数据仅限在国外一些较多雨雾的气候环境中。目前,日行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原来汽车供电系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接线端和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1)、第二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5)、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1)的脚1,第二输信号端(S-B)连接所述芯片(U21)的脚3,第三输入信号端(S-C)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1)的脚6,所述第一芯片(U21)脚4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5)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5)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1)接地,其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二芯片(U28)的脚3、脚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日行灯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接线端和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21)、第二芯片(U28)、第一场效应管(T15)、第二场效应管(T12)、第三场效应管(T11)及第四场效应管(T13),第一输入信号端(S-A)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1)的脚1,第二输信号端(S-B)连接所述芯片(U21)的脚3,第三输入信号端(S-C)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1)的脚6,所述第一芯片(U21)脚4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5)的脚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T15)的脚3通过第一电阻(R21)接地,其脚2连接第四输出端(DRV4),所述第二芯片(U28)的脚3、脚1和脚6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S-A)、第二输信号端(S-B)及第三输入信号端(S-C)相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8)的脚5、脚7和脚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T12)的脚1、第三场效应管(T11)的脚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润雄管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