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105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和铰接组件,其中去皮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连接轴,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第一钳体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内,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结构相同。该工具可以去除线材外侧的绝缘层,也可将两根放入其内的短线材进行整合,铰接在一起作为一整根长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技术介绍
电线是我们日常生活很常见的一种器材,其结构通常是外面有一层绝缘层,内部为一股铜线或多股铜丝紧密接触实现电力输送。现实生活中为了美观以及符合工程需求,通常对线材的使用都是买一根长线,在使用时从上面截取需要的一定长度,而为了满足使用需求,通常都会截取比实际需要长度更长的线材来使用,因为短了不方便再接,而长了剪掉就可以。因此,几乎在每次使用时都会有一部分因为这种原因被剪下的线材,而这部分线材因过短已无法再进行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学校学生进行电力相关的课程实训时,对线材的浪费更是看的见的,而因线材价格低廉,没人会心疼这些线材,而有些想再次利用这些线材的人,对于将线材整合的工作,确是望而止步,因为将两根短线整合现有手段都是将线材外层的绝缘皮去掉,再用手或者工具将内部铜线绕在一起,经常会使整合处有一块明显凸起,限制线材使用场合,而已工作量太大,操作繁琐,拧接的线也容易松动,粗细不均匀,寿命不长,存在危险性。短线材难以被回收利用,所谓环保无大小,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很方便的将被剪短的电线进行整合的工具,让人们可以轻松的将短线材进行整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被剪短的线材难以被整合再次利用,操作繁琐,造成线材浪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连接轴,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第一钳体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内,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以所述连接轴所在位置分为手持端和夹持端,所述夹持端设置有第一切线孔。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二切线孔,所述第二切线孔位置与所述第一切线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切线孔比所述第一切线孔大。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同轴心。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齿,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旋转体外侧设置有第二斜齿,内侧设置有第二夹持件。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斜齿盘,所述斜齿盘与所述第一斜齿和第二斜齿啮合。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件还包括连杆和摇把,所述摇把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外,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斜齿盘和所述摇把。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件两端。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侧面还设置有凸轴,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凸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作为本技术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斜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工具可以去除线材外侧的绝缘层,也可将两根放入其内的短线材进行整合,铰接在一起作为一整根长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去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承载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铰接组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第一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第二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斜齿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100和铰接组件200,其中去皮组件100包括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和连接轴103,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连接轴103连接,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01、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承载件201与第一钳体101连接,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设置于承载件201内,主动件204与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空间位置垂直;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短线整合接线钳可将短线材去掉绝缘皮,再将两根短线材通过铰接拧成一股,实现对短线材的再利用。具体的,该接线钳整体呈钳子结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n去皮组件(100),包括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和连接轴(103),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所述连接轴(103)连接,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整体呈轴对称;/n铰接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01)、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所述承载件(201)与所述第一钳体(10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设置于所述承载件(201)内,所述主动件(204)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空间位置垂直;/n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去皮组件(100),包括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和连接轴(103),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所述连接轴(103)连接,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整体呈轴对称;
铰接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01)、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所述承载件(201)与所述第一钳体(10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设置于所述承载件(201)内,所述主动件(204)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空间位置垂直;
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以所述连接轴(103)所在位置分为手持端(101a)和夹持端(101b),所述夹持端(101b)设置有第一切线孔(101b-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1)上设置有第二切线孔(201a),所述第二切线孔(201a)位置与所述第一切线孔(101b-1)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切线孔(201a)比所述第一切线孔(101b-1)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放置孔(201b),所述放置孔(201b)与所述第一旋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嘉聪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