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6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和下板框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在所述下板框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所述蛇形流道包括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进液口,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所述进液口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和所述进液口的长轴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在板框的进液口与出口位置中间设计蛇形流道,改进了电解液进入单元电池的流动状态,良好地平衡了电池内部的阻力降与漏电电流,流道内电解液可形成稳定的紊流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
本技术属于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结构部件。
技术介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以液体电解液为电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根据氧化还原电对的不同,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锌/镍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钒/多卤化物液流电池、锌/铈液流电池等。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结构材料多数为碳材料、工程塑料等,价格低廉;电池可以做到极大的容量且安全有保证;因为电池的功率和容量互相独立设计,因此充放电、调解容量都十分灵活。其中,铁铬液流电池以Fe2+/Fe3+和Cr2+/Cr3+为氧化还原电对,酸的水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铁铬液流电池正负极均为溶液,安全性高;而且具有储能规模大、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因为采用液体电解质,在容量灵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流道阻力降大、对电池外框密封要求严等技术问题。液流电池运行的时候,电解液会由电解液泵以较大的压力驱动进入各单电池单元内,在进入电池的流道部分是容易发生泄露的部位,在这个部位也容易产生漏电电流。传统的流道设计为直流道,设计时不容易满足阻力降与漏电电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和下板框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在所述下板框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所述蛇形流道包括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进液口,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所述进液口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和所述进液口的长轴平行。其中,所述长轴的长度和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尺寸的比例为1:(2~2.8)。对于长圆形,长轴的长度是长方形的长加上两个圆弧半径。其中,平行于进液口长轴的流道间距是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尺寸的0.2~0.3倍。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为6~8mm。进一步地,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深度为2~4mm。其中,所述下板框的中部为放置电极的区域;所述蛇形流道进入电极区域的最后一段与所述椭圆的长轴垂直,且通过垂直的翻转孔连接于下板框背面的电解液通道。其中,所述电解液通道与所述长轴平行,电解液通道的宽度和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相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板框面对蛇形流道的一面开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矩形槽,所述下板框背对蛇形流道的一面也开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矩形槽,上下板框开矩形槽的位置相同。在矩形槽内放置密封圈,构成密封腔(上下板框的密封圈相对,中间压住一个隔膜);其中,所述上板框和下板框均采用氯化聚氯乙烯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在板框的进液口与出口位置中间设计蛇形流道,改进了电解液进入单元电池的流动状态,良好地平衡了电池内部的阻力降与漏电电流,流道内电解液可形成稳定的紊流层。由本技术设计的板框组成电池堆,不仅节约了电解液泵的输出消耗,而且保证了运行长期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上板框的正面视图。图2为下板框的正面视图(蛇形流道朝上)。图3为上板框和下板框的组合示意图;图中,1为上板框,2为下板框,3为蛇形流道,301为进液口,302为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4为下板框的矩形槽,5为上板框的矩形槽,6为电解液通道,7为翻转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电连接、通讯连接或者机械连接;所用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已有的技术手段。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1和下板框2,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1和下板框2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参见图2,在所述下板框2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3,所述蛇形流道包括长圆形的进液口301,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长轴是通过两个圆弧中心的轴线);进液口301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为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所述进液口长轴的长度和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尺寸的比例为1:(2~2.8)。平行于进液口长轴的流道间距是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尺寸的0.2~0.3倍。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为6~8mm。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深度为2~4mm。具体本实施例中,上下板框的尺寸均为725×645mm,进液口长轴的长度为106mm。圆弧的半径R23mm。平行于长轴方向的蛇形流道尺寸为215mm(从弧形的中心计)。流道的宽度为7mm,深度3mm。与所述椭圆的长轴平行的相邻流道间距为45mm(以流道中心计)。所述下板框的中部为长方形的放置电极的区域,长方形的边长500mm;所述蛇形流道进入电极区域的最后一段与进液口的长轴垂直,且通过垂直于板框平面的翻转孔7连接于下板框背面的电解液通道6。所述电解液通道6与所述长轴平行,电解液通道的宽度和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相同。具体本实施例中,翻转孔7直径10mm,贯穿下板框的板。所述上板框背对蛇形流道的一面开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矩形槽,所述下板框背对蛇形流道的一面也开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矩形槽,上下板框开矩形槽的位置相同。参见图3,上板框的矩形槽5和下板框的矩形槽4内均放置密封圈,构成密封腔;上下板框的密封圈相对,中间压住一个隔膜。所述上板框和下板框均采用氯化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用铁铬电池电解液进行的流体力学试验表明,本流道设计平衡了内部的阻力降与漏电电流,流道内的液体形成稳定的紊流层,保证了电解液的良好流动和最低的压力降,从而实现了漏电电流最低,且能耗最低。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1和下板框2,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1和下板框2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在所述下板框3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3,所述蛇形流道包括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进液口,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所述进液口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为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长轴的长度和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尺寸的比例为1:(2~2.8)。平行于进液口长轴的流道间距是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302尺寸的0.2~0.3倍。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为6~8mm。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和下板框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板框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所述蛇形流道包括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进液口,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所述进液口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和所述进液口的长轴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包括上板框和下板框,叠置在一起的上板框和下板框围成一个单元电池的外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板框上面开设有蛇形流道,所述蛇形流道包括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进液口,所述长圆形是长方形的相对两条边改为圆弧形的形状;所述进液口的长轴的一端连接于来回弯折的流道,弯折的部位为弧形;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有四段和所述进液口的长轴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流道的板框,所述长轴的长度和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尺寸的比例为1:(2~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流道的板框,其特征在于,平行于进液口长轴的流道间距是平行于长轴方向的流道尺寸的0.2~0.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流道的板框,所述来回弯折的流道的宽度为6~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坤厚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