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1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线夹和合页,所述上壳体外壁的右侧与合页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外壁的右侧与合页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对称安装有两个相同的线夹。该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通过设置的合页与上壳体、下壳体的外壁转动连接,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间的分体转动,通过将铁芯分为上铁芯和下铁芯两个部分,上铁芯和下铁芯分别粘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中,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时,上铁芯与下铁芯形成一整个闭合的回路,电流互感器可以正常工作,以达到电流互感器分体,便于使用的效果,且装置比较小巧,材质较轻,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具体为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线路中电流大小悬殊,从几安到几万安都有。为便于测量、保护和控制需要转换为比较统一的电流,另外线路上的电压一般都比较高如直接测量是非常危险的,电流互感器就起到电流变换和电气隔离作用。但市面上的电流互感器一般为一个整体式环状,造型比较庞大,在测量一些导线电流时还需要将导线穿过铁环,使用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具备便于携带,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造型庞大,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线夹和合页,所述上壳体外壁的右侧与合页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外壁的右侧与合页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对称安装有两个相同的线夹。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下铁芯所述下铁芯的外壁与下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线夹(3)和合页(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壁的右侧与合页(7)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外壁的右侧与合页(7)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外壁对称安装有两个相同的线夹(3),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下铁芯(5)所述下铁芯(5)的外壁与下壳体(2)的内壁粘接,所述下铁芯(5)的外壁设置有二次绕组(6),所述二次绕组(6)的外壁与下铁芯(5)的外壁缠绕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中间的槽形成了空腔(8),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铁芯(4),所述上铁芯(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线夹(3)和合页(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壁的右侧与合页(7)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外壁的右侧与合页(7)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外壁对称安装有两个相同的线夹(3),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下铁芯(5)所述下铁芯(5)的外壁与下壳体(2)的内壁粘接,所述下铁芯(5)的外壁设置有二次绕组(6),所述二次绕组(6)的外壁与下铁芯(5)的外壁缠绕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中间的槽形成了空腔(8),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铁芯(4),所述上铁芯(4)的外壁与上壳体(1)的内壁粘接,所述上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上卡块(14),所述上卡块(14)的外壁与上壳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卡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球形凸块,所述上卡块(14)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卡块(15),所述下卡块(15)的外壁与下壳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卡块(15)的顶部开设有球形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分体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慢来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奥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