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96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学生科技竞赛用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包括上底板和底盘,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底盘的左右两端内部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侧设置有动力轴,所述底盘的底端内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所述驱动模组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卡线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微型风扇,所述底盘的左端表面焊接连接有连接块。该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与现有的普通智能小车模型车架相比,对架进行缓冲减震,减小了车架在复杂路面行进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幅度,防止车架震动幅度过大,而对其内部的零件造成损伤,同时也可以对车架进行平衡支撑提高了车架在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
本技术涉及智能小车模型
,具体为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
技术介绍
基于STM32单片机编程的智能小车比赛是高校单片机应用技能培养的重要比赛之一。智能小车比赛能够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对于复杂路面的智能小车行进比赛是智能小车比赛中的一种。现有的智能小车模型车架在行进过程中,其自身的减震性能较差,使得车架在行进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造成智能小车行进不稳,从而影响行进速度和运行性能,还会导致车架内部的零件容易受损。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智能小车模型的车架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智能小车模型车架在行进过程中,其自身的减震性能较差,使得车架在行进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造成智能小车行进不稳,从而影响行进速度和运行性能,还会导致车架内部的零件容易受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包括上底板(1)和底盘(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橡胶垫(2),且上底板(1)的左右两端下方均螺钉连接有减震缓冲机构(3),所述底盘(8)的左右两端内部均设置有轴承(10),且底盘(8)位于减震缓冲机构(3)的底端,所述轴承(10)的内侧设置有动力轴(9),且动力轴(9)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防滑车轮(6),所述底盘(8)的底端内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7),且底盘(8)的上方螺钉连接有驱动模组(5),所述驱动模组(5)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卡线槽(4),且驱动模组(5)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安装有微型风扇(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包括上底板(1)和底盘(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橡胶垫(2),且上底板(1)的左右两端下方均螺钉连接有减震缓冲机构(3),所述底盘(8)的左右两端内部均设置有轴承(10),且底盘(8)位于减震缓冲机构(3)的底端,所述轴承(10)的内侧设置有动力轴(9),且动力轴(9)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防滑车轮(6),所述底盘(8)的底端内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7),且底盘(8)的上方螺钉连接有驱动模组(5),所述驱动模组(5)的上表面粘连连接有卡线槽(4),且驱动模组(5)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安装有微型风扇(13),所述底盘(8)的左端表面焊接连接有连接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模型的减震型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缓冲机构(3)包括缓冲杆(301)、限位滑槽(302)、固定杆(303)和弹簧(304),且缓冲杆(301)的内壁表面安装有限位滑槽(302),所述限位滑槽(302)的内侧表面连接有固定杆(303),且固定杆(303)的外部安装有弹簧(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莹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