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96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立柱、天平杆和两个重量测量机构;该立柱下端与平板固接,该天平杆中部与该立柱上端铰接;该天平杆上设置有左销孔和右销孔,且该左销孔和该右销孔左右对称分布;该重量测量机构包括悬梁、滑动杆和弹簧;该悬梁上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销,该悬梁上设置竖向刻度线,该滑动杆上设置有水平指针;该弹簧上端与悬梁连接,该弹簧下端与滑动杆上端连接,该悬梁下部与该滑动杆滑动配合,该滑动杆下端设置有挂孔;该两个重量测量机构通过其转动销分别与左销孔和右销孔可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作科普和教学实验用具,有利于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和感受解浮力原理特点和相关科学知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
本技术属于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
技术介绍
木头能在水中漂浮,轮船能在大海中航行,飞机能在天空中飞行都是浮力的贡献。浮力来源于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可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而目前学生科普教具不能直观了解浮力的原理特点和关系因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有助学生更直观理解和感受解浮力原理特点和相关科学知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1)、立柱(2)、天平杆(3)和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该立柱(2)下端与平板(1)固接,该天平杆(3)中部与该立柱(2)上端铰接;该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设置有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设置有右销孔(3-2),且该左销孔(3-1)和该右销孔(3-2)左右对称分布;该重量测量机构(4)包括悬梁(4-1)、滑动杆(4-2)和弹簧(4-3);该悬梁(4-1)上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销(4-4),该弹簧(4-3)和滑动杆(4-2)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上下分布,该悬梁(4-1)上设置竖向刻度线(4-11),该滑动杆(4-2)上设置有水平指针(4-20);该弹簧(4-3)上端与悬梁(4-1)连接,该弹簧(4-3)下端与滑动杆(4-2)上端连接,该悬梁(4-1)下部设有导向孔(4-12),该滑动杆(4-2)与导向孔(4-12)滑动配合,该滑动杆(4-2)下端设置有挂孔(4-21);其中一个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左销孔(3-1)可转动配合;而另一个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右销孔(3-2)可转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右销孔(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本技术可用作科普和教学实验用具,由于在实验时不仅可通过刻度数值变化观察,同时在浮力发生变化有能直观感受天平杆的摆动并朝重侧倾斜,因此有助于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和感受解浮力原理特点和相关科学知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第一项教学实验时不同步骤时的对比图。图3是本技术在第二项教学实验时不同步骤时的对比图。图4是本技术在第三项教学实验时不同步骤时的对比图。图5是本技术在第四项教学实验时不同步骤时的对比图。图6是本技术在第五项教学实验时不同步骤时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其包括平板1、立柱2、天平杆3和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该立柱2下端与平板1固接,该天平杆3中部与该立柱2上端铰接;该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设置有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设置有右销孔3-2,且该左销孔3-1和该右销孔3-2左右对称分布。该重量测量机构4包括悬梁4-1、滑动杆4-2和弹簧4-3。该悬梁4-1上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销4-4,该弹簧4-3和滑动杆4-2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上下分布,该悬梁4-1上设置竖向刻度线4-11,该滑动杆4-2上设置有水平指针4-20;该弹簧4-3上端与悬梁4-1连接(钩接或固接),该弹簧4-3下端与滑动杆4-2上端连接(钩接或固接),该悬梁4-1下部设有导向孔4-12,该滑动杆4-2与导向孔4-12滑动配合,该滑动杆4-2下端设置有挂孔4-21;其中一个(左侧)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左销孔3-1可转动配合;而另一个(右侧)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右销孔3-2可转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右销孔3-2。可根据实验需要将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分别可选择地挂在相应位置的左销孔3-1和右销孔3-2上,可满足多功能要求。本技术可用于科普、探究和教学“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本技术用于第一项教学实验(参见图2),其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将用细线将两个同规格的物体(如砝码)分别挂在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挂孔4-21上,记下该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均为X1;第二步,将挂在左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左物体浸没入左容器的水中,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右物体浸没入右容器的水中,观察并记下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均为X2;可参见图2,观察和对比X1和X2(X2会小于X1)可知,说明物体在水中会产生一定浮力。本技术用于第二项教学实验(参见图3),其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将用细线将两个同规格的物体(如砝码)分别挂在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挂孔4-21上;将挂在左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左物体浸没入左容器的水中,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右物体浸没入右容器的水中,观察并记下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均为X3;第二步,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右物体改换为浸没在右容器的盐水(或比水密度高的其他液体)中,观察并记下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分别为X3和X4,同时观察时会发现该天平杆3发生转动,且该天平杆3左段杆会向下摆,该天平杆3右段杆会向上摆;可参见图3,观察和对比X3和X4(X4会小于X3)可知,说明物体在液体中产生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则产生的浮力越大。本技术用于第三项教学实验(参见图4),其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用细线将两个同规格的物体(如砝码)分别挂在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挂孔4-21上,将挂在左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左物体浸没入左容器的水中,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右物体浸没入右容器的水中,观察并记下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均为X5;第二步,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右物体改换为替换物体,该替换物体与上述第一步骤中物体相比,其体积更大但是重量相同,再将挂在右侧该重量测量机构4上的替换物体浸没入右容器的水中;然后观察并记下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竖向刻度线4-11的读数,分别为X5和X6;同时观察时会发现该天平杆3发生转动,且该天平杆3左段杆会向下摆,该天平杆3右段杆会向上摆;可参见图4,观察和对比X6和X5(X6小于X5)可知,说明物体在液体中产生浮力与物体浸没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则产生的浮力越大。本技术用于第四项教学实验(参见图5),其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将用细线将外形不同,但重量和体积相同的左物体和右物体分别挂在左右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的挂孔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1)、立柱(2)、天平杆(3)和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n该立柱(2)下端与平板(1)固接,该天平杆(3)中部与该立柱(2)上端铰接;/n该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设置有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设置有右销孔(3-2),且该左销孔(3-1)和该右销孔(3-2)左右对称分布;/n该重量测量机构(4)包括悬梁(4-1)、滑动杆(4-2)和弹簧(4-3);该悬梁(4-1)上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销(4-4),该弹簧(4-3)和滑动杆(4-2)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上下分布,该悬梁(4-1)上设置竖向刻度线(4-11),该滑动杆(4-2)上设置有水平指针(4-20);该弹簧(4-3)上端与悬梁(4-1)连接,该弹簧(4-3)下端与滑动杆(4-2)上端连接,该悬梁(4-1)下部设有导向孔(4-12),该滑动杆(4-2)与导向孔(4-12)滑动配合,该滑动杆(4-2)下端设置有挂孔(4-21);/n其中一个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左销孔(3-1)可转动配合;而另一个重量测量机构(4)通过其转动销(4-4)与右销孔(3-2)可转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生科学实验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1)、立柱(2)、天平杆(3)和两个重量测量机构(4);
该立柱(2)下端与平板(1)固接,该天平杆(3)中部与该立柱(2)上端铰接;
该天平杆(3)的左杆段上设置有左销孔(3-1),该天平杆(3)的右杆段设置有右销孔(3-2),且该左销孔(3-1)和该右销孔(3-2)左右对称分布;
该重量测量机构(4)包括悬梁(4-1)、滑动杆(4-2)和弹簧(4-3);该悬梁(4-1)上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销(4-4),该弹簧(4-3)和滑动杆(4-2)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上下分布,该悬梁(4-1)上设置竖向刻度线(4-11),该滑动杆(4-2)上设置有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锐李文燕吴朝霞管春梅开流芳薛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