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包括底座I、底座II、外部散热总成、外部热回收装置、内部热回收装置、吹风装置、内部散热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温度快速降低,制冷速度比冷水循环快,效率高,同时进行水冷,大大提高了冷水装置的降温能力,可以与外部水塔实现水循环,不会出现内部循环水的温度无法降低的情况,可以长时间使用,不会影响制冷效果,可以将冷凝管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发电,可以将压缩机所产生的的热量进行回收发电,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装置的耗电量,可以将低温空气吹出,使其进入仪器的内部,制冷效果好,冷空气快速透入仪器,有效降低仪器温度,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
本技术涉及冷水降温设备
,具体为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因特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中心大部分电子元件都是由低直流电源驱动运行的,用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中心的电子仪器大量聚集,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数据中心内部的温度很高,这不仅使工作人员在内部难以忍受,同时还会使仪器因高温而损坏,严重影响寿命,为降低数据中心的温度和仪器的温度,需要使用冷水机组对仪器进行降温,而现有冷水机组的制冷效果不好,不能实现快速降温,同时不能使冷空气快速透入仪器,导致数据中心的仪器内部温度降不下去,影响仪器使用寿命,同时耗电量非常大,而在制冷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利用,全部损耗掉,不利于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I、底座II、外部散热总成、外部热回收装置、内部热回收装置、吹风装置、内部散热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底部四个角落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I的顶部前端固定有风冷腔室,所述风冷腔室的后侧设有水冷腔室,所述水冷腔室的后侧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三角支架与所述底座I的顶部连接,所述风冷腔室的内部通过管架固定有蛇形分布的蒸发管,所述风冷腔室的前侧通口处安装有百叶窗,所述水冷腔室的内部设有九个所述吹风装置,所述底座I的顶部右侧分别安装有蓄电池和节流阀,所述底座I的顶部左侧分别固定有冷水箱和热水箱,所述冷水箱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热水输送泵和冷水输送泵,所述热水箱的顶部固定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顶部固定有三通阀II,所述热水箱的左侧固定有三通阀I,所述底座I的顶部还固定有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的内部安装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表面固定有所述内部散热总成,所述底座II的上侧通过支撑架安装有所述外部散热总成,所述外部散热总成的内侧固定有冷却管,所述外部散热总成的内部安装有冷凝管,所述外部散热总成的外侧固定有所述外部热回收装置,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冷凝管的输入口,所述冷凝管的输出口连接所述节流阀的一端,所述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蒸发管的输入口,所述蒸发管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口,所述冷水输送泵的输出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冷水箱的输入口,所述冷水箱的输出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口,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三通阀II的输入口,所述三通阀II的两个输出口通过两个所述导管分别与所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和所述风冷腔室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冷却管的输出口和所述风冷腔室的输出口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导管与所述三通阀I的两个输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I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热水箱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箱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热水输送泵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输送泵的输出口通过热水口与外部水塔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外部水塔的输出口通过冷水口连接所述冷水输送泵的输入口,所述水冷腔室的后侧安装有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分别所述压缩机、所述蓄电池、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热水输送泵、所述冷水输送泵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吹风装置包括通风外壳、进风隔尘网、排风隔尘网、风扇,所述通风外壳的前端与所述风冷腔室连通,所述通风外壳的后端伸出所述水冷腔室的后侧,所述通风外壳的前端固定有所述排风隔尘网,所述通风外壳的后端安装有四个等角度分布的进风隔尘网,所述通风外壳的内部后侧安装有所述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开关组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包括导热外壳和小型半导体发电片,所述导热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压缩机,所述导热外壳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所述小型半导体发电片,所述导热外壳的前后两侧也安装有所述小型半导体发电片,所述小型半导体发电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部散热总成包括散热肋和散热孔,所述压缩机的侧面固定有螺旋分布的所述散热肋,所述散热肋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散热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部散热总成包括环形导热片I、漏孔外筒、环形导热片II、漏孔内筒,所述漏孔外筒和所述漏孔内筒的左右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漏孔外筒和所述漏孔内筒之间设有螺旋分布的所述冷凝管,所述漏孔外筒的外侧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所述环形导热片I,所述漏孔内筒的内侧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所述环形导热片II,所述环形导热片II的内侧套接有所述冷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部热回收装置包括安装环和大型半导体发电片,所述环形导热片I的外侧通过三个所述安装环固定有四个所述大型半导体发电片,四个所述大型半导体发电片沿着所述冷却管的侧面等角度分布,所述大型半导体发电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压缩机带动蒸发管制冷可以将温度快速降低,制冷速度比冷水循环快,效率高,通过水冷腔室可以同时进行水冷,大大提高了冷水装置的降温能力,通过循环水泵、热水输送泵和冷水输送泵可以与外部水塔实现水循环,不会出现内部循环水的温度无法降低的情况,可以长时间使用,不会影响制冷效果,通过外部热回收装置可以将冷凝管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发电,通过内部散热总成可以将压缩机所产生的的热量进行回收发电,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装置的耗电量,通过吹风装置可以将低温空气吹出,使其进入仪器的内部,制冷效果好,冷空气快速透入仪器,有效降低仪器温度,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前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左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右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内部后侧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I、2-压缩机、3-底座II、4-冷却管、5-支撑架、6-外部散热总成、601-环形导热片I、602-漏孔外筒、603-环形导热片II、604-漏孔内筒、7-外部热回收装置、701-安装环、702-大型半导体发电片、8-内部热回收装置、801-导热外壳、802-小型半导体发电片、9-水冷腔室、10-风冷腔室、11-管架、12-蒸发管、13-吹风装置、1301-通风外壳、1302-进风隔尘网、1303-排风隔尘网、1304-风扇、14-百叶窗、15-万向轮、16-蓄电池、17-三角支架、18-节流阀、19-控制开关组、20-内部散热总成、2001-散热肋、2002-散热孔、21-冷水口、22-热水口、23-冷水箱、24-三通阀I、25-热水箱、26-循环水泵、27-三通阀II、28-导管、29-热水输送泵、30-冷水输送泵、31-冷凝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包括底座I(1)、底座II(3)、外部散热总成(6)、外部热回收装置(7)、内部热回收装置(8)、吹风装置(13)、内部散热总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1)的底部四个角落均安装有万向轮(15),所述底座I(1)的顶部前端固定有风冷腔室(10),所述风冷腔室(10)的后侧设有水冷腔室(9),所述水冷腔室(9)的后侧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三角支架(17)与所述底座I(1)的顶部连接,所述风冷腔室(10)的内部通过管架(11)固定有蛇形分布的蒸发管(12),所述风冷腔室(10)的前侧通口处安装有百叶窗(14),所述水冷腔室(9)的内部设有九个所述吹风装置(13),所述底座I(1)的顶部右侧分别安装有蓄电池(16)和节流阀(18),所述底座I(1)的顶部左侧分别固定有冷水箱(23)和热水箱(25),所述冷水箱(23)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热水输送泵(29)和冷水输送泵(30),所述热水箱(25)的顶部固定有循环水泵(26),所述循环水泵(26)的顶部固定有三通阀II(27),所述热水箱(25)的左侧固定有三通阀I(24),所述底座I(1)的顶部还固定有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8),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8)的内部安装有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的表面固定有所述内部散热总成(20),所述底座II(3)的上侧通过支撑架(5)安装有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内侧固定有冷却管(4),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内部安装有冷凝管(31),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外侧固定有所述外部热回收装置(7),所述压缩机(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冷凝管(31)的输入口,所述冷凝管(3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节流阀(18)的一端,所述节流阀(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蒸发管(12)的输入口,所述蒸发管(1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2)的输入口,所述冷水输送泵(30)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冷水箱(23)的输入口,所述冷水箱(23)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循环水泵(26)的输入口,所述循环水泵(26)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三通阀II(27)的输入口,所述三通阀II(27)的两个输出口通过两个所述导管(28)分别与所述冷却管(4)的输入口和所述风冷腔室(10)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冷却管(4)的输出口和所述风冷腔室(10)的输出口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导管(28)与所述三通阀I(24)的两个输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I(24)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28)与所述热水箱(25)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箱(25)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28)与所述热水输送泵(29)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输送泵(29)的输出口通过热水口(22)与外部水塔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外部水塔的输出口通过冷水口(21)连接所述冷水输送泵(30)的输入口,所述水冷腔室(9)的后侧安装有控制开关组(19),所述控制开关组(19)分别所述压缩机(2)、所述蓄电池(16)、所述循环水泵(26)、所述热水输送泵(29)、所述冷水输送泵(30)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用新型冷水机组,包括底座I(1)、底座II(3)、外部散热总成(6)、外部热回收装置(7)、内部热回收装置(8)、吹风装置(13)、内部散热总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1)的底部四个角落均安装有万向轮(15),所述底座I(1)的顶部前端固定有风冷腔室(10),所述风冷腔室(10)的后侧设有水冷腔室(9),所述水冷腔室(9)的后侧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三角支架(17)与所述底座I(1)的顶部连接,所述风冷腔室(10)的内部通过管架(11)固定有蛇形分布的蒸发管(12),所述风冷腔室(10)的前侧通口处安装有百叶窗(14),所述水冷腔室(9)的内部设有九个所述吹风装置(13),所述底座I(1)的顶部右侧分别安装有蓄电池(16)和节流阀(18),所述底座I(1)的顶部左侧分别固定有冷水箱(23)和热水箱(25),所述冷水箱(23)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热水输送泵(29)和冷水输送泵(30),所述热水箱(25)的顶部固定有循环水泵(26),所述循环水泵(26)的顶部固定有三通阀II(27),所述热水箱(25)的左侧固定有三通阀I(24),所述底座I(1)的顶部还固定有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8),所述内部热回收装置(8)的内部安装有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的表面固定有所述内部散热总成(20),所述底座II(3)的上侧通过支撑架(5)安装有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内侧固定有冷却管(4),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内部安装有冷凝管(31),所述外部散热总成(6)的外侧固定有所述外部热回收装置(7),所述压缩机(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冷凝管(31)的输入口,所述冷凝管(3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节流阀(18)的一端,所述节流阀(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蒸发管(12)的输入口,所述蒸发管(1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2)的输入口,所述冷水输送泵(30)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冷水箱(23)的输入口,所述冷水箱(23)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循环水泵(26)的输入口,所述循环水泵(26)的输出口通过导管(28)连接所述三通阀II(27)的输入口,所述三通阀II(27)的两个输出口通过两个所述导管(28)分别与所述冷却管(4)的输入口和所述风冷腔室(10)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冷却管(4)的输出口和所述风冷腔室(10)的输出口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导管(28)与所述三通阀I(24)的两个输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I(24)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28)与所述热水箱(25)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箱(25)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导管(28)与所述热水输送泵(29)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热水输送泵(29)的输出口通过热水口(22)与外部水塔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外部水塔的输出口通过冷水口(21)连接所述冷水输送泵(30)的输入口,所述水冷腔室(9)的后侧安装有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景财,亢其超,杨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云辰航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