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山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88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其结构包括吸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体本体外端设置防护机构,将粘垫经插块与主机本体前后两端嵌合安装,且主机本体受到外界碰撞力度压迫外壳,外壳经内侧压簧与粘垫压缩配合,便于有效缓解碰撞力度,通过在主机本体底部设置吸附装置,将框体与主机本体嵌合,正向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锥齿轮组转动,锥齿轮组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螺套螺纹配合经牵引杆引导下移,且螺套下移过程中带动支架下移,致使吸附盘沿着限位轨下移直至吸附盘延伸出框体与地面吸附固定,防止主机本体随意滑动,按照上述,反向转动手轮,手轮经锥齿轮组带动下方零部件反向转动,致使吸附盘向上收缩至框体内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主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
技术介绍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通常包括CPU、内存、主板、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在网络技术中是关于发送与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以前的计算机主机使用时,将主机经相应的数据线与显示器对接,将网络线路插入主机后端接口,便于显示器的正常运作,现有的防震计算机主机放置过程中受到碰撞力度而产生位移,导致数据线对接不稳,易脱落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并且计算机主机防撞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解决现有的防震计算机主机放置过程中受到碰撞力度而产生位移,导致数据线对接不稳,易脱落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并且计算机主机防撞性能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包括主机本体,防护机构,用于对主机本体周边受到的碰撞力度进行缓解;支垫,用于对主机本体底端四角进行辅助支撑;吸附装置,用于对主机本体进行平稳摆放;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厚度为1cm;进一步的,所述支垫设置有4个。进一步的,所述主机本体右端顶部开设有握槽,所述主机本体右侧内壁镶嵌有启动键,所述启动键底端开设有耳机槽,所述主机本体前后两侧嵌入有防护机构,所述主机本体底端四角镶嵌有支垫,所述主机本体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中部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所述主机本体左侧中部镶嵌有风扇,所述主机本体底端内壁嵌入有吸附装置,所述主机本体左端插接有电源线,所述主机本体和风扇与启动键电连接,所述启动键与电源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壳、压簧、粘垫和插块,所述外壳内侧通过压簧与粘垫弹性连接,所述粘垫左右两端对称粘接有插块,所述粘垫左右两端通过插块与主机本体嵌入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框体、转动机构、螺杆、螺套、牵引杆、支架、吸附盘和限位轨,所述框体顶端中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底部与螺杆转动配合,所述螺杆外径与螺套上下滑动,所述螺套左右两端竖直贯穿有牵引杆,所述螺套左右两侧与支架转动配合,所述支架底端与吸附盘铆接,所述吸附盘后端沿着限位轨上下滑动,所述框体外径与主机本体无缝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手轮、锥齿轮组和防护壳,所述手轮左端与锥齿轮组转动配合,所述锥齿轮组外侧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锥齿轮组底端与螺杆转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外螺纹与螺套内螺槽相匹配,且螺杆和螺套配合滑动范围为0至6cm。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杆、支架和吸附盘均设置有2个,且牵引杆、支架和吸附盘两者之间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盘后侧设置有滑块,且吸附盘后端滑块与限位轨滑动范围为0至7cm。进一步的,所述锥齿轮组由两个锥齿轮组成,且锥齿轮组中锥齿轮呈垂直摆放。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盘为硅胶材质,韧性好,并且吸附效果强。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45号钢材质,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优点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通过在主体本体外端设置防护机构,将粘垫经插块与主机本体前后两端嵌合安装,且主机本体受到外界碰撞力度压迫外壳,外壳经内侧压簧与粘垫压缩配合,便于有效缓解碰撞力度。优点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通过在主机本体底部设置吸附装置,将框体与主机本体嵌合,正向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锥齿轮组转动,锥齿轮组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螺套螺纹配合经牵引杆引导下移,且螺套下移过程中带动支架下移,致使吸附盘沿着限位轨下移直至吸附盘延伸出框体与地面吸附固定,防止主机本体随意滑动,收拢吸附盘时,按照上述,反向转动手轮,手轮经锥齿轮组带动下方零部件反向转动,致使吸附盘向上收缩至框体内储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机本体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附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框体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机本体-1、握槽-2、启动键-3、耳机槽-4、防护机构-5、支垫-6、第一数据接口-7、第二数据接口-8、风扇-9、吸附装置-10、电源线-11、外壳-51、压簧-52、粘垫-53、插块-54、框体-101、转动机构-102、螺杆-103、螺套-104、牵引杆-105、支架-106、吸附盘-107、限位轨-108、手轮-1021、锥齿轮组-1022、防护壳-10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包括主机本体1,防护机构5,用于对主机本体1周边受到的碰撞力度进行缓解;支垫6,用于对主机本体1底端四角进行辅助支撑;吸附装置10,用于对主机本体1进行平稳摆放;其中,所述防护机构5厚度为1cm;其中,所述支垫6设置有4个。其中,所述主机本体1右端顶部开设有握槽2,所述主机本体1右侧内壁镶嵌有启动键3,所述启动键3底端开设有耳机槽4,所述主机本体1前后两侧嵌入有防护机构5,所述主机本体1底端四角镶嵌有支垫6,所述主机本体1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一数据接口7,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中部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8,所述主机本体1左侧中部镶嵌有风扇9,所述主机本体1底端内壁嵌入有吸附装置10,所述主机本体1左端插接有电源线11,所述主机本体1和风扇9与启动键3电连接,所述启动键3与电源线11电连接。其中,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外壳51、压簧52、粘垫53和插块54,所述外壳51内侧通过压簧52与粘垫53弹性连接,所述粘垫53左右两端对称粘接有插块54,所述粘垫53左右两端通过插块54与主机本体1嵌入配合。其中,所述吸附装置10包括框体101、转动机构102、螺杆103、螺套104、牵引杆105、支架106、吸附盘107和限位轨108,所述框体101顶端中部设置有转动机构102,所述转动机构102底部与螺杆103转动配合,有利于零部件的传动配合,所述螺杆103外径与螺套104上下滑动,有利于螺套104的竖直滑动,所述螺套104左右两端竖直贯穿有牵引杆105,有利于螺套104滑动的平稳性,所述螺套104左右两侧与支架106转动配合,所述支架106底端与吸附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包括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防护机构(5),用于对主机本体(1)周边受到的碰撞力度进行缓解;/n支垫(6),用于对主机本体(1)底端四角进行辅助支撑;/n吸附装置(10),用于对主机本体(1)进行平稳摆放;/n其中,所述防护机构(5)厚度为1cm;/n其中,所述支垫(6)设置有4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包括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机构(5),用于对主机本体(1)周边受到的碰撞力度进行缓解;
支垫(6),用于对主机本体(1)底端四角进行辅助支撑;
吸附装置(10),用于对主机本体(1)进行平稳摆放;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5)厚度为1cm;
其中,所述支垫(6)设置有4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1)右端顶部开设有握槽(2),所述主机本体(1)右侧内壁镶嵌有启动键(3),所述启动键(3)底端开设有耳机槽(4),所述主机本体(1)前后两侧嵌入有防护机构(5),所述主机本体(1)底端四角镶嵌有支垫(6),所述主机本体(1)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一数据接口(7),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中部设置有第二数据接口(8),所述主机本体(1)左侧中部镶嵌有风扇(9),所述主机本体(1)底端内壁嵌入有吸附装置(10),所述主机本体(1)左端插接有电源线(11),所述主机本体(1)和风扇(9)与启动键(3)电连接,所述启动键(3)与电源线(1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外壳(51)、压簧(52)、粘垫(53)和插块(54),所述外壳(51)内侧通过压簧(52)与粘垫(53)弹性连接,所述粘垫(53)左右两端对称粘接有插块(54),所述粘垫(53)左右两端通过插块(54)与主机本体(1)嵌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计算机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10)包括框体(101)、转动机构(102)、螺杆(103)、螺套(104)、牵引杆(105)、支架(106)、吸附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杨秀伟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