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包括主机箱,所述主机箱外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拉伸体,第一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拉伸体,第二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拉伸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端均设置支撑杆,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内侧均连接弹簧,弹簧内端与其所在通孔内端的支撑杆连接,主机箱、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外侧靠近其通孔边缘均铰接有限位板,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环形面均设置有若干对外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级隐藏的对外接口载体结构,对外接口丰富,满足使用和防尘需求,结构新颖,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
本技术属于计算机接口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脑接口一般置于电脑前面板或者电脑后面板,而在所有种类的接口中,经常要用到的就是USB接口和电脑耳机插孔,单单这两种接口,使用时经常会遇到接口闲置现象和接口不够用的现象,这两种情况一种造成资源浪费闲置,一种造成接口不够用,而这两种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接口长期闲置暴露在外面时,很多灰尘囤积在接口内,造成接触不良,无法使用,资源浪费,在电脑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该设备无法识别的问题,灰尘囤积造成的接触不良严重的会损坏接口和外接设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接口设置不够用时不能满足使用者连接更多外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通过多级隐藏的对外接口载体结构,对外接口丰富,满足使用和防尘需求,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包括主机箱,所述主机箱外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拉伸体,第一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拉伸体,第二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拉伸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端均设置支撑杆,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内侧均连接弹簧,弹簧内端与其所在通孔内端的支撑杆连接,主机箱、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外侧靠近其通孔边缘均铰接有限位板,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侧均设置有U形手柄,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环形面均设置有若干对外接口,所述对外接口均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均连接至计算机主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拉伸体贴合于第一通孔内侧滑动,第二拉伸体贴合于第二通孔内侧滑动,第三拉伸体贴合于第三通孔内侧滑动。优选的,所述U形手柄与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均铰接,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均设置与U形手柄铰接的铰座,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外侧均对称设置两个U形手柄,第三拉伸体外侧中部设置一个U形手柄。优选的,所述主机箱、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均铰接有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转动方向均与其所在外侧面平行。优选的,所述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设置的对外接口的数量依次减少。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为方孔或均为圆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深度依次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多级隐藏的对外接口载体,能够实现全部接口的隐藏防尘,使用时能够实现部分常用接口的外置,部分扩展接口的隐藏防尘,随着使用者扩展设备需求,能够逐级释放扩展接口,兼顾计算机转换接口的使用和防尘需求,满足使用者需求,保证计算机及其外接设备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全部拉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全部隐藏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拉伸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机箱,2、第一通孔,3、第一拉伸体,4、第二通孔,5、第二拉伸体,6、第三通孔,7、第三拉伸体,8、支撑杆,9、弹簧,10、限位板,11、U形手柄,12、对外接口,13、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包括主机箱1,所述主机箱1外侧设置有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拉伸体3,第一拉伸体3中部设置第二通孔4,第二通孔4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拉伸体5,第二拉伸体5中部设置第三通孔6,第三通孔6内设置有第三拉伸体7,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和第三通孔6内端均设置支撑杆8,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内侧均连接弹簧9,弹簧9内端与其所在通孔内端的支撑杆8连接,主机箱1、第一拉伸体3和第二拉伸体5外侧靠近其通孔边缘均铰接有限位板10,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外侧均设置有U形手柄11,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外环形面均设置有若干对外接口12,所述对外接口12均连接有信号线13,所述信号线13均连接至计算机主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伸体3贴合于第一通孔2内侧滑动,第二拉伸体5贴合于第二通孔4内侧滑动,第三拉伸体7贴合于第三通孔6内侧滑动。拉伸体均贴合于通孔内侧面滑动拉伸,保证了密封性,避免拉伸体隐藏时灰尘污染对外接口12。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手柄11与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均铰接,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均设置与U形手柄11铰接的铰座,第一拉伸体3和第二拉伸体5外侧均对称设置两个U形手柄11,第三拉伸体7外侧中部设置一个U形手柄11。隐藏状态下所有拉伸体在限位板10和弹簧9作用下外侧面均平齐,保证计算机外观的美观,通过U形手柄11方便将多级拉伸体从外到内逐渐拉出,U形手柄11与拉伸体铰接能够翻转,避免U形手柄11占用更多的外部空间,可在拉伸体外侧面设置容纳U形手柄11的凹槽,进一步隐藏U形手柄11。对外接口12设置于拉伸体的外环面,使拉伸体的厚度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全部拉伸状态下占用过多的外部空间,保证使用状态下装置的美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箱1、第一拉伸体3和第二拉伸体5均铰接有两个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转动方向均与其所在外侧面平行。限位板10的回转范围与其对应的通孔的范围交叉,配合弹簧9实现拉伸体拉出和隐藏状态下的限位。隐藏时限位板10压制在拉伸体外侧面边缘压缩弹簧9弹力,拉伸时限位板10支撑于拉伸体内侧面边缘支撑弹簧9回弹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伸体3、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设置的对外接口12的数量依次减少。第一拉伸体3设置较多的常用长期连接的对外接口12,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设置足够的扩展用对外接口12,满足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和第三通孔6均为方孔,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和第三通孔6的深度依次减小。保证隐藏时装置外侧面的平齐,第三拉伸体7的厚度、第三通孔6内横杆8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厚度和等于第三通孔6的深度;第二拉伸体5的厚度、第二通孔4内横杆8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厚度和等于第二通孔4的深度;第一拉伸体3的厚度、第一通孔2内横杆8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厚度和等于第一通孔2的深度。本技术使用时旋转主机箱1外侧的限位板10,通过U形手柄11拉出第一拉伸体3,第一拉伸体3克服弹簧9弹力从第一通孔2中拉出,转回限位板10使限位板10支撑于第一拉伸体3的内侧面,第一拉伸体3设置丰富的长期连接对外接口12;按上述方法拉出第二拉伸体5和第三拉伸体7,第二拉伸体2和第三拉伸体7设置丰富的扩展对外接口12,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包括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外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拉伸体,第一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拉伸体,第二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拉伸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端均设置支撑杆,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内侧均连接弹簧,弹簧内端与其所在通孔内端的支撑杆连接,主机箱、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外侧靠近其通孔边缘均铰接有限位板,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侧均设置有U形手柄,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环形面均设置有若干对外接口,所述对外接口均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均连接至计算机主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包括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外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拉伸体,第一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拉伸体,第二拉伸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三拉伸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端均设置支撑杆,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内侧均连接弹簧,弹簧内端与其所在通孔内端的支撑杆连接,主机箱、第一拉伸体和第二拉伸体外侧靠近其通孔边缘均铰接有限位板,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侧均设置有U形手柄,第一拉伸体、第二拉伸体和第三拉伸体外环形面均设置有若干对外接口,所述对外接口均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均连接至计算机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安全转换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体贴合于第一通孔内侧滑动,第二拉伸体贴合于第二通孔内侧滑动,第三拉伸体贴合于第三通孔内侧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兆军,张天,郝玲玲,饶鹏飞,李耀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财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