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88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包括有用于装设机箱上的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电源单体,所述电源单体包括有内壳以及装设于内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的外周,所述内壳包括有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其整体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方便,尤其是,将内壳采用可拆卸式的方式组装形成电源单体,在生产过程中只需加工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即可,无需组装形成成形的内壳,减少生产成本,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箱电源
,尤其是指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主机机箱指计算机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通常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光驱、机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等等。在现有技术中,主板及其他部件均通过机箱电源进行统一供电。现有的机箱电源的结构复杂,组装麻烦,使用方便。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整体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方便,尤其是,将内壳采用可拆卸式的方式组装形成电源单体,在生产过程中只需加工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即可,无需组装形成成形的内壳,减少生产成本,便于运输。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包括有用于装设机箱上的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电源单体,所述电源单体包括有内壳以及装设于内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的外周,所述内壳包括有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两者中,其一具有滑动块,另一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连接,所述滑动块沿滑动槽装设。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块包括有延伸部和自延伸部的内侧一体往内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延伸部为所在分内壳体朝向另一分内壳体一体延伸形成,所述滑动槽包括有滑动槽本体和自滑动槽本体的内侧壁朝向内侧凹设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适配于限位槽内,所述延伸部适配于滑动槽本体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均具有滑动块和滑动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具有前后端口的筒体部和前盖板,所述前盖板覆设于筒体部的前端开口,所述电源单体还包括有装设于内壳内的风扇,所述前盖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散热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散热孔对应风扇设置,所述风扇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内壳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风扇通过第一螺丝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连接于前盖板,所述前盖板通过第二螺丝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连接于内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阵分布,每一电源模块连接于背板,相邻电源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连接背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有至少一卡槽和至少一适配于卡槽内的卡凸,所述卡凸和卡槽形成于每一外壳的外周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单体具有凸柱和第一DC接触端,所述凸柱上设置有第一AC接触端,所述背板具有第二DC接触端和第二AC接触端;所述凸柱与背板螺旋连接,以达成第一AC接触端与第二AC接触端电性连接,同时,所述第一DC接触端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控制板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有散热片、导热硅胶、尼龙卡扣和弹性件,所述导热硅胶贴设于散热片朝向电源控制板的一侧上,所述散热片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导热硅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尼龙卡扣套设弹性件后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于电源控制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控制板为U型结构,所述电源控制板具有第一横向PCB板、纵向PCB板和第二横向PCB板,所述第一横向PCB板、纵向PCB板和第二横向PCB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纵向PCB板夹设于第一横向PCB板和第二横向PCB板之间,所述纵向PCB板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横向PCB板和第二横向PCB板;所述尼龙卡扣连接于纵向PCB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整体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方便,尤其是,将内壳采用可拆卸式的方式组装形成电源单体,在生产过程中只需加工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即可,无需组装形成成形的内壳,减少生产成本,便于运输;其次是,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的配合,组装和使用方便和牢固,使得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之间拼接吻合一致,提高了内壳整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固性,对风扇和电源控制板均形成更好地保护及支撑定位,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电源单体的使用性能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再者是,相邻电源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组装和使用方便,单独安装于背板上的电源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和互不影响,可根据机箱内部布局和实际需要任意组合拼接或拆卸单个电源模块,而不会影响各电源模块的独立使用,购买成本较低;以及,通过卡凸和卡槽形成于每一外壳的外周侧上,只需加工单个外壳,即可实现每个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降低对外壳开发模具的难度,缩短制程,减少加工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应用于机箱上);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单个电源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电源单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背板结构示意图(显示辅助板);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电源控制板的正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机箱20、背板201、第二DC接触端202、第二AC接触端30、电源模块31、外壳311、卡槽312、卡凸313、筒体部314、前盖板3141、第一安装孔3142、第二安装孔3143、散热孔3144、把手321、内壳3211、第一分内壳体3212、第二分内壳体3213、第四安装孔322、风扇3221、第三安装孔323、电源控制板324、凸柱325、第一DC接触端326、第一AC接触端33、滑动块331、延伸部332、限位部34、滑动槽341、滑动槽本体342、限位槽41、第一螺丝42、第二螺丝43、PCB板44、弹性件45、辅助板46、铜柱51、散热片52、导热硅胶53、尼龙卡扣54和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组合式机箱10电源,包括有用于装设机箱10上的背板20和设置于背板20上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若干呈矩阵分布的电源模块30,每一电源模块30并联。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有电源模块30呈二乘四矩阵分布于背板20上,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矩阵分布,在此不作限定。每一电源模块30连接于背板20,相邻电源模块30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每一电源模块30包括有外壳31和装设于外壳31内的电源单体,所述外壳31连接背板2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装设机箱上的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电源模块;/n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电源单体,所述电源单体包括有内壳以及装设于内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的外周,所述内壳包括有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装设机箱上的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电源单体,所述电源单体包括有内壳以及装设于内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的外周,所述内壳包括有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两者中,其一具有滑动块,另一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连接,所述滑动块沿滑动槽装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包括有延伸部和自延伸部的内侧一体往内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延伸部为所在分内壳体朝向另一分内壳体一体延伸形成,所述滑动槽包括有滑动槽本体和自滑动槽本体的内侧壁朝向内侧凹设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适配于限位槽内,所述延伸部适配于滑动槽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内壳体和第二分内壳体均具有滑动块和滑动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方便的机箱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前后端口的筒体部和前盖板,所述前盖板覆设于筒体部的前端开口,所述电源单体还包括有装设于内壳内的风扇,所述前盖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散热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散热孔对应风扇设置,所述风扇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内壳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风扇通过第一螺丝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连接于前盖板,所述前盖板通过第二螺丝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连接于内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復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育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