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679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为了提高对发电机能量的利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通过排热总管与排热机构连接,所述集热壳体通过集热管与回收机构连接,且集热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吸热管,所述集热壳体通过定位护套与吸热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收机构对发电机内余热的抽出以及吸热管的集热,能够对发电机产生的余热进行有效的吸附收集,确保对余热高效收集,通过在排热机构内固定多个缓存管,在排热管件的排热下,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余热的多功能选择利用,提高余热回收装置灵活性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对余热回收装置的高效利用。

A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generating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
,具体是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在发电机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为了提高对余热的利用,通常会在发电机旁加设余热回收装置,以提高对能源的利用。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发电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其回收能力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对发电机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且回收利用效率单一,限制了回收装置的回收能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有发电机,且支撑板的上方位于发电机的一侧固定有集热壳体,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的后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固定有发电机(2),且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发电机(2)的一侧固定有集热壳体(5),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5)的后侧固定有回收机构,且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发电机(2)的后侧固定有排热机构,所述回收机构通过排热总管(8)与排热机构连接,所述集热壳体(5)通过集热管(6)与回收机构连接,且集热壳体(5)的内侧设置有吸热管(14),所述集热壳体(5)通过定位护套(13)与吸热管(14)固定连接;/n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上方的过滤箱体(7),所述过滤箱体(7)的内侧固定有风泵(15),且过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固定有发电机(2),且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发电机(2)的一侧固定有集热壳体(5),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5)的后侧固定有回收机构,且支撑板(1)的上方位于发电机(2)的后侧固定有排热机构,所述回收机构通过排热总管(8)与排热机构连接,所述集热壳体(5)通过集热管(6)与回收机构连接,且集热壳体(5)的内侧设置有吸热管(14),所述集热壳体(5)通过定位护套(13)与吸热管(14)固定连接;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上方的过滤箱体(7),所述过滤箱体(7)的内侧固定有风泵(15),且过滤箱体(7)的上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卡合框架(16),所述卡合框架(16)的内侧从左至右依次卡合有粗滤网(17)、精滤网(18)、吸附网(19);
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上方后侧的固定卡座(3),所述固定卡座(3)的内侧固定有防护框架(4),所述防护框架(4)的内部固定有缓存管(9),所述缓存管(9)的端部连接有排热支管(10),且缓存管(9)的一侧设置有排热管件(11),所述排热管件(11)的排风口开设有紧固螺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申工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