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61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包括有壳体、净化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壳体内部一侧安装有净化组件,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调节组件,壳体外部一侧安装有辅助组件;净化组件包括进风口、过滤板、固定架、风机、风道、除尘室、雾化喷头、水箱、沥水膜和活性炭层,壳体外部一侧通过进风口安装有过滤板,壳体内部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风机,风机外部一侧安装有风道,风道内部一侧固定有除尘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后送入实验室内部净化区域,防止空气中含尘量过高导致人吸入不适,可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向从而调节空气加热或制冷后进行排出。

A kind of air supply purification device in laboratory purificatio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净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在对实验室净化区域进行送风净化时,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避免外界被污染的空气进入实验室内部造成二次污染,但现有的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装置紧紧只是在进风口加了一层滤网,无法去除空气中粉尘和异味,会造成实验室内部积灰,同时无法根据需要调节空气加热或制冷后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使用方便,便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后送入实验室内部净化区域,防止空气中含尘量过高导致人吸入不适,可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向从而调节空气加热或制冷后进行排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包括有壳体、净化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壳体内部一侧安装有净化组件,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调节组件,壳体外部一侧安装有辅助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进风口、过滤板、固定架、风机、风道、除尘室、雾化喷头、水箱、沥水膜和活性炭层,壳体外部一侧通过进风口安装有过滤板,壳体内部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风机,风机外部一侧安装有风道,风道内部一侧固定有除尘室,除尘室顶端固定有雾化喷头,除尘室底端固定有水箱,水箱顶端胶接有沥水膜,风道内侧中部固定有活性炭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风槽、第二风槽、电热片、冷却板、转轴、电机、齿轮、齿条、挡板、滑杆和滑轨,风道内部另一侧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第一风槽内部安装有电热片,第二风槽内部固定有冷却板,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外部一侧位于壳体外部位置处固定有电机,转轴中部外侧套接有齿轮,齿轮外侧通过齿条安装有挡板,挡板外部两侧均安装有滑杆,壳体内侧对应滑杆位置处开设有滑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组件包括送风口、水泵和水管,壳体外部远离进风口一侧安装有送风口,壳体外部与进风口相邻一侧安装有水泵,水泵通过水管分别与雾化喷头和水箱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热片数量为四个,冷却板数量为两个,电热片、电机和水泵均与市电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板内侧胶接有过滤网,过滤网孔径为3mm,冷却板外部开设有若干个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外部远离水泵一侧安装有密封盖。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外界空气在经过净化组件净化时,由固定架之间的风机带动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风道中,经过滤板过滤掉一些大颗粒的杂质,空气进入除尘室内部,打开雾化喷头,空气中的细小粉尘随着雾化水下落,粉尘粘结在沥水膜表面,水则透过沥水膜进入水箱中,水箱内的水被水泵抽出回到雾化喷头,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去除粉尘的空气经过活性炭层吸附异味,通过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经过送风口排入实验室内部,在需要调节热风或冷风时,可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调节,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齿轮通过齿条带动挡板在滑杆和滑轨配合下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向上挡住第一风槽的入口,空气只能从第二风槽进入,内部冷却板工作达到冷却空气的作用,挡板反方向移动则能通过电热片达到制热作用,辅助组件中的水管起连通作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后送入实验室内部净化区域,防止空气中含尘量过高导致人吸入不适,可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向从而调节空气加热或制冷后进行排出。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的滑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的水泵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壳体;2、净化组件;3、调节组件;4、辅助组件;21、进风口;22、过滤板;23、固定架;24、风机;25、风道;26、除尘室;27、雾化喷头;28、水箱;29、沥水膜;210、活性炭层;31、第一风槽;32、第二风槽;33、电热片;34、冷却板;35、转轴;36、电机;37、齿轮;38、齿条;39、挡板;310、滑杆;311、滑轨;41、送风口;42、水泵;43、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包括有壳体1、净化组件2、调节组件3和辅助组件4,壳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净化组件2,壳体1内部另一侧固定有调节组件3,壳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辅助组件4;所述净化组件2包括进风口21、过滤板22、固定架23、风机24、风道25、除尘室26、雾化喷头27、水箱28、沥水膜29和活性炭层210,壳体1外部一侧通过进风口21安装有过滤板22,壳体1内部一侧通过固定架23安装有风机24,风机24外部一侧安装有风道25,风道25内部一侧固定有除尘室26,除尘室26顶端固定有雾化喷头27,便于取出空气中的微尘,除尘室26底端固定有水箱28,水箱28顶端胶接有沥水膜29,便于粘结微尘,风道25内侧中部固定有活性炭层210,可吸附异味。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风槽31、第二风槽32、电热片33、冷却板34、转轴35、电机36、齿轮37、齿条38、挡板39、滑杆310和滑轨311,风道25内部另一侧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风槽31和第二风槽32,第一风槽31内部安装有电热片33,第二风槽32内部固定有冷却板34,第一风槽31和第二风槽32之间安装有转轴35,转轴35外部一侧位于壳体1外部位置处固定有电机36,转轴35中部外侧套接有齿轮37,便于通过齿轮37带动齿条38来改变挡板39的位置,齿轮37外侧通过齿条38安装有挡板39,挡板39外部两侧均安装有滑杆310,壳体1内侧对应滑杆310位置处开设有滑轨311。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送风口41、水泵42和水管43,壳体1外部远离进风口21一侧安装有送风口41,壳体1外部与进风口21相邻一侧安装有水泵42,水泵42通过水管43分别与雾化喷头27和水箱28连接,便于水的循环使用。所述电热片33数量为四个,冷却板34数量为两个,电热片33、电机36和水泵42均与市电电性连接,便于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所述过滤板22内侧胶接有过滤网,过滤网孔径为3mm,冷却板34外部开设有若干个孔,便于过滤大颗粒杂质。所述壳体1外部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净化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壳体内部一侧安装有净化组件,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调节组件,壳体外部一侧安装有辅助组件;/n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进风口、过滤板、固定架、风机、风道、除尘室、雾化喷头、水箱、沥水膜和活性炭层,壳体外部一侧通过进风口安装有过滤板,壳体内部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风机,风机外部一侧安装有风道,风道内部一侧固定有除尘室,除尘室顶端固定有雾化喷头,除尘室底端固定有水箱,水箱顶端胶接有沥水膜,风道内侧中部固定有活性炭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净化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壳体内部一侧安装有净化组件,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调节组件,壳体外部一侧安装有辅助组件;
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进风口、过滤板、固定架、风机、风道、除尘室、雾化喷头、水箱、沥水膜和活性炭层,壳体外部一侧通过进风口安装有过滤板,壳体内部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风机,风机外部一侧安装有风道,风道内部一侧固定有除尘室,除尘室顶端固定有雾化喷头,除尘室底端固定有水箱,水箱顶端胶接有沥水膜,风道内侧中部固定有活性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风槽、第二风槽、电热片、冷却板、转轴、电机、齿轮、齿条、挡板、滑杆和滑轨,风道内部另一侧顶底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第一风槽内部安装有电热片,第二风槽内部固定有冷却板,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外部一侧位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辉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