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装置以及包括该附加装置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60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12
一种附加装置以及包括该附加装置的空调装置,在将附加装置安装于室内机的情况下,不会给室内人员造成压迫感。附加装置(50)安装于室内机(30),室内机(30)是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收容热交换器(37)以及风扇(38)的天花板悬挂式的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附加装置(50)具有用于向室内机(30)提供追加功能的功能部件(56、57),并且附加装置(50)安装于室内机(30)的背面。

Additiona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addition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加装置以及包括该附加装置的空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附加装置以及包括该附加装置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一种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下也简称为室内机),包括形成有从下方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调节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的外壳(例如,专利文献1)。在上述室内机中,在外壳的下表面形成有上述吸入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208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室内机的主要功能,例如具有室内的温度调节功能,也可考虑将用于向室内机提供追加功能的附加单元(以下称为附加装置)安装于外壳。此处,还可考虑将附加装置安装于外壳中形成有吸入口的表面。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中,吸入口形成于外壳的下表面,若将附加装置安装于该下表面,则附加装置处于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从而室内人员可能会感到压迫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将附加装置安装于室内机的情况下,不会给室内人员造成压迫感。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形态的对象是附加装置50,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30,所述室内机30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收容有热交换器37以及风扇38。所述附加装置50具有用于向所述室内机30提供追加功能的功能部件56、57,并且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所述室内机30的背面。在第一形态下,利用附加装置50向室内机30提供追加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附加装置50安装于设置有吸入口36的室内机30的背面,因此,与安装于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的情况相比,不容易形成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因此,即使在附加装置50安装于室内机30的情况下,室内人员也不容易感觉到压迫感。另外,室内机30的“背面”是指该室内机30所包括的多个侧面中形成有吸入口36的面。在上述第一形态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第二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与所述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位于比该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靠上侧的位置。在第二形态下,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在高度方向上与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位于相同的位置,或者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比后者高的位置。因此,附加装置50向下方突出的情况进一步得以避免,此外,能够减少安装有附加装置50的室内机30的压迫感,并且能够提高视觉美感。另外,附加装置50和室内机30的“下表面”是指在附加装置50以及室内机30的设置状态下朝向下方的面。在上述第一形态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第三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装置50包括设置于背面的吸入口54以及设置于前表面的空气出口55,所述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与所述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连通。在第三形态下,室内空气从附加装置50的吸入口54吸入且在附加装置50内流动后,通过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以及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被吸入该室内机30内。另外,附加装置50的“背面”是指该附加装置50所包括的多个单元侧板52中形成有吸入口54的单元侧板52的外表面。附加装置50的“前表面”是指该附加装置50所包括的多个单元侧板52中形成有空气出口55的单元侧板52的外表面。在上述第二形态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第四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装置50包括设置于背面的吸入口54以及设置于前表面的空气出口55,所述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与所述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连通。在第四形态下,室内空气从附加装置50的吸入口54吸入且在附加装置50内流动后,通过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以及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被吸入该室内机30内。本技术的第五形态的对象是空调装置10。该空调装置10包括上述第一形态~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的附加装置50以及室内机30,该室内机30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在背面安装所述附加装置50。与上述第一形态~第四形态相同,在第五形态下,即使在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30安装有附加装置50,也不容易对室内人员造成压迫感。在上述第五形态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第六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0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机30内的第一电气安装件39以及设置于所述附加装置50内的第二电气安装件58,所述第一电气安装件39以及所述第二电气安装件58这两者设置于所述室内机30的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该空调装置10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气安装件39与所述第二电气安装件58的配线70。在第六形态下,设置于室内机30内的第一电气安装件39和设置于附加装置50内的第二电气安装件58这两者设置于所述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并且上述两者通过配线70连接。因此,配线70跨及室内机30和附加装置50地延伸,但由于第一电气安装件39与第二电气安装件58彼此靠近地配置,因此,能够使配线70构成得较短,从而能够容易地配置上述配线70。在上述第六形态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第七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0包括装饰盖60,所述装饰盖60与所述室内机30以及所述附加装置50分体地构成,并且所述装饰盖60安装于该室内机30或该附加装置50而将所述配线70覆盖。在第七形态下,由于配线70被装饰盖60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室内机30和附加装置50的视觉美感。在上述第七形态的基础上,本申请的第八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装置60的下表面61与所述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位于同一平面上。在第八形态下,在高度方向上,装饰盖60的下表面61与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位于相同的位置。通过上述平面结构,能够提高空调装置10的视觉美感。在所述第五形态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的第九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30的前表面形成有吹出口43,并且空调装置10包括风向调节叶片47,所述风向调节叶片47能够将从所述吹出口43流出的空气的风向调节为比水平更朝上。在第九形态下,能够将从室内机30的吹出口43流出的空气的风向调节为比水平更朝上,由此,能够使上述空气到达远处。另外,室内机30的“前表面”是指该室内机30所包括的吹出口外壳40中形成有吹出口43的面。在上述第九形态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第十形态的特征在于,空调装置10包括收容于所述室内机30的热交换器37以及从所述热交换器37向朝向所述吹出口43的方向延伸的吹出通路44,将所述吹出通路44的供空气流入的所述热交换器37一侧的端部的下端设为第一下端45,将所述吹出通路44的供空气流出的所述吹出口43一侧的端部的下端设为第二下端46,所述第二下端46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下端45靠下方的位置。在第十形态下,在吹出通路44中,空气从具有第一下端45的端部侧朝向具有第二下端46的端部侧流动。此处,由于第二下端46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比第一下端45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吹出通路44随着从入口朝向出口而朝向下方,因此,在吹出通路44的出口处,换言之,在吹出口43处,若不考虑风向调节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加装置(50),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30),所述室内机(30)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收容有热交换器(37)以及风扇(38),所述附加装置(50)的特征在于,/n所述附加装置(50)具有用于向所述室内机(30)提供追加功能的功能部件(56、57),并且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所述室内机(30)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JP 2018-2248461.一种附加装置(50),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30),所述室内机(30)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收容有热交换器(37)以及风扇(38),所述附加装置(50)的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装置(50)具有用于向所述室内机(30)提供追加功能的功能部件(56、57),并且所述附加装置(50)安装于所述室内机(30)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与所述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附加装置(50)的下表面(53)位于比该室内机(30)的下表面(33)靠上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装置(50)包括设置于背面的吸入口(54)以及设置于前表面的空气出口(55),
所述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与所述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装置(50)包括设置于背面的吸入口(54)以及设置于前表面的空气出口(55),
所述附加装置(50)的空气出口(55)与所述室内机(30)的吸入口(36)连通。


5.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装置(50);以及
室内机(30),所述室内机(30)在背面具有吸入口(36),并且在该背面安装所述附加装置(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第一电气安装件(39),所述第一电气安装件(39)设置于所述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山聪通盐滨豪典须原辽太木村刚士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