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38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换向壳、风力驱动件,以及与换向壳转动连接的换向座,换向壳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风孔,通风孔中转动安装有风能传动管,风能传动管内壁上的驱动涡轮,换向壳内安装有与风能传动管传动连接的若干组发电组件,换向壳排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换向翼板,通过风力驱动换向翼板运动,并保持风能驱动管与气流方向正相对,风能传动管和驱动涡轮安装在换向壳的通风孔中,从而避免了紊乱气流的面影响,且安全性好,避免小孩触碰到转动的驱动涡轮而受伤;且风能传动管内仅有用于驱动风能传动管的驱动涡轮,在提高风能利用效率的同时,有利于缩小发电装置的尺寸。

A household mini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风能发电是对风能进行利用的一种主流形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普及,将能使资源短缺得到极大的缓解,因此,风力发电装置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而风力发电装置的迷你化以及设计合理化,有利用风力发电装置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风力发电装置一般通过气流驱动涡轮转动,从而带动与叶片连接的发电电机运转发电,但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叶片直接暴露在外界,导致叶片转动时容易受到紊乱气流的干扰,不仅影响了发电装置对风能的利用效率,且电机轴等部件因受力不稳定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尤其是在风力较大且气流紊乱时,进一步增加了发电装置的损耗,从而增加了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成本,不利于风力发电装置的普及。另外,当风力发电装置用于家庭时,转动的且暴露在的叶片容易对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好奇心强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的小孩,很容易因触摸高速转动的叶片而受伤,使得风力发电装置应用于家庭受到考验。虽然可将发电装置装入管道内而避免上述弊端,但由于目前风力装置的叶片直接与发电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发电电机对气流通过存在阻力,从而降低气流的流速,存在使发电装置对风能利用效率降低的弊端,且不不利于缩小风力发电装置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叶片暴露在外界,以及叶片直接与发电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而导致的发电装置工作不稳定,以及不便于发电装置尺寸迷你化设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布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换向壳、风力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换向壳转动连接的换向座,所述换向壳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风孔,所述风力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通风孔中的风能传动管,以及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风能传动管内壁上的驱动涡轮,所述换向壳内安装有与所述风能传动管传动连接的若干组发电组件;所述换向壳进风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稳流翼板,一对稳流翼板位于所述换向壳的转动平面上,且所述换向壳排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换向翼板,一对所述稳流翼板关于所述换向翼板平面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翼板上设置有通过风力驱动转动的陀螺仪。进一步地,所述风能传动管内壁上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翼板和所述换向翼板均与所述换向壳以流线弧形过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壳外轮廓由进风端向排风端逐渐向其轴线处收缩,且所述换向座连接在所述换向壳重心的垂线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将用于驱动发电组件运转的风能传动管和驱动涡轮安装在换向壳的通风孔中,从而避免紊乱气流对风能传动管和驱动涡轮的运转以及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且安全性好,避免小孩触碰到转动的驱动涡轮而受伤;(2)风能传动管内仅有用于驱动风能传动管的驱动涡轮,没有发电电机等机构对气流造成阻碍,有利于提高发电装置对风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小风能传动管的尺寸,从而有利于缩小发电装置的尺寸,使发电装置迷你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换向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向壳;2-换向座;3-驱动涡轮;4-发电组件;5-稳流翼板;6-换向翼板;7-陀螺仪;8-导流板;9-风能传动管;101-通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示,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换向壳1、风力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换向壳1转动连接的换向座2,所述换向壳1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风孔101,所述风力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通风孔101中的风能传动管9,以及若干个中心端相连接的驱动涡轮3,且若干个所述驱动涡轮3的外缘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风能传动管9的内壁上,所述换向壳1内安装有与所述风能传动管9传动连接的若干组发电组件4。所述发电组件4为包括迷你发电电机,其电机轴通过皮带等传动方式与风能传动管9进行连接,当有气流经过风能传动管9时,风能传动管9的驱动涡轮3绕风能传动管9轴线转动,并带动与驱动涡轮2固定连接的风能传动管9转动,从而驱动发电组件4进行发电。将用于驱动发电组件4运转的风能传动管9和驱动涡轮3安装在换向壳1的通风孔101中,从而避免紊乱气流对风能传动管1和驱动涡轮3的运转以及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风能传动管9内仅有用于驱动风能传动管9的驱动涡轮3,没有发电电机等机构对气流造成阻碍,有利于提高发电装置对风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小风能传动管9的尺寸,从而有利于缩小发电装置的尺寸,使发电装置迷你化。另外,风能传动管9和驱动涡轮3位于换向壳1的通风孔101内,不仅美观,且安全性好,避免小孩触碰到转动的驱动涡轮3而受伤。另外,与换向座2相适应的,所述换向壳1进风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稳流翼板5,一对稳流翼板5位于所述换向壳1的转动平面上,且所述换向壳1排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换向翼板6,一对所述稳流翼板5关于所述换向翼板6平面对称设置。换向壳1、稳流翼板5和换向翼板整体的外形与飞机的外形类似,在尾部设置的换向翼板6与水平面相垂直,而换向座2转动安装在换向壳1的前端,从而在起风时,在气流的推动下,使换向翼板6始终与气流的水平方向相平行,从而使风能传动管9始终保持与气流水平方向同向,换向翼板6的原理与风向仪的原理相同,目的是使驱动涡轮3始终能够被风能驱动且最大化利用风能。而设置稳流翼板5的目的在于,当换向壳1饶换向座2转动时,能够保证换向壳1转动的平稳,以减小换向壳1受侧向风力吹动发生的倾斜趋势,从而减小换向壳1与换向座1连接处的损耗,且稳流翼板5可设置成与机翼类似的流线型,当有气流通过稳流翼板5时,稳流翼板5产生的升力能够减小换向座2的受力,从而进一步减小换向座2与换向壳1连接处的轴承等部件的损耗。稳流翼板5与换向翼板6均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壳(1)、风力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换向壳(1)转动连接的换向座(2),所述换向壳(1)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风孔(101),所述风力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通风孔(101)中的风能传动管(9),以及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风能传动管(9)内壁上的驱动涡轮(3),所述换向壳(1)内安装有与所述风能传动管(9)传动连接的若干组发电组件(4);/n所述换向壳(1)进风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稳流翼板(5),一对稳流翼板(5)位于所述换向壳(1)的转动平面上,且所述换向壳(1)排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换向翼板(6),一对所述稳流翼板(5)关于所述换向翼板(6)平面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迷你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壳(1)、风力驱动件,以及与所述换向壳(1)转动连接的换向座(2),所述换向壳(1)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风孔(101),所述风力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通风孔(101)中的风能传动管(9),以及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风能传动管(9)内壁上的驱动涡轮(3),所述换向壳(1)内安装有与所述风能传动管(9)传动连接的若干组发电组件(4);
所述换向壳(1)进风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稳流翼板(5),一对稳流翼板(5)位于所述换向壳(1)的转动平面上,且所述换向壳(1)排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换向翼板(6),一对所述稳流翼板(5)关于所述换向翼板(6)平面对称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卫邹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