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38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包括桨叶接力器、旋转壳体、中心齿轮、支座、导向架,以及两组或多组受控高压油源。每组受控高压油源由电机及其齿轮、油泵及其齿轮、油路组合体和连接油管组成。各电机及其齿轮固定在同一支座上并沿圆周均布,两个导向架相对布置,支座滑动布置在两个导向架之间,并通过两个导向架限制其转动;旋转壳体内油泵与相应的油路组合体相连通。各电机齿轮经由中心齿轮与各油泵齿轮构成双向齿轮传动副。各油路组合体间相连通,另有两条油管分别与桨叶接力器的两个油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存在授油器的漏油及其他相关问题,不存在碳刷和集电环固有的缺点,适用于所有转桨式水轮机的桨叶转角调节。

A multi high pressure oil source regulating device for blade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轮机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本技术适用于所有转桨式水轮机的桨叶转角调节。
技术介绍
转桨式水轮机运行时的转速为每分钟数十转至数百转,安装在转轮上的数个桨叶也将以同样的转速围绕机组主轴旋转。当水头及导叶开度改变时,为使转桨式水轮机具有较高的效率、较小的震动及较长的工作寿命,其桨叶还须依循确定的协联曲线,围绕自身轴线转动相应的角度。对于不同功率的转桨式水轮机,为了驱动其桨叶自转,需要数十吨、数百吨甚至更大的操作力。各类转桨式水轮机问世已数十年至百余年,但其桨叶调节装置并无实质性进步,始终沿用最初的方案,即:由桨叶调节器输出控制桨叶的液压油(油压2.5MPa-6.3MPa),经授油器(亦称受油器)及水轮发电机组主轴内的油管,进入水轮机转轮内部的桨叶接力器(即油缸),由桨叶接力器驱动桨叶转动。由于授油器仅靠配合间隙实现液压油的旋转密封和滑动密封,制造比较困难;加之控制桨叶的油流较大,故该液压系统漏油量很大,且漏油量随着授油器的磨损加速增大,漏油不仅消耗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接力器(1)、旋转壳体(2)、中心齿轮(3)、支座(4)、导向架(5)、机组主轴(9)、桨叶推拉杆(10)以及至少两组受控高压油源,所述桨叶接力器(1)的缸筒(110)与所述机组主轴(9)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机组主轴(9)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桨叶进行转动的桨叶推拉杆(10),所述桨叶接力器(1)靠近机组主轴(9)一侧的活塞杆与所述桨叶推拉杆(1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2)与所述桨叶接力器(1)的缸筒(110)相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架(5)相对布置,所述支座(4)滑动布置在两个所述导向架(5)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导向架(5)限制其进行转动;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接力器(1)、旋转壳体(2)、中心齿轮(3)、支座(4)、导向架(5)、机组主轴(9)、桨叶推拉杆(10)以及至少两组受控高压油源,所述桨叶接力器(1)的缸筒(110)与所述机组主轴(9)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机组主轴(9)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桨叶进行转动的桨叶推拉杆(10),所述桨叶接力器(1)靠近机组主轴(9)一侧的活塞杆与所述桨叶推拉杆(1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2)与所述桨叶接力器(1)的缸筒(110)相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架(5)相对布置,所述支座(4)滑动布置在两个所述导向架(5)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导向架(5)限制其进行转动;受控高压油源包括电机(6)、齿轮a(610)、油泵(7)、齿轮b(710)、油路组合体(8)和油管,各电机(6)固定在所述支座(4)上并沿其圆周均布,所述齿轮a(610)固定于所述电机(6)的主轴上,各油泵(7)和油路组合体(8)均设置在旋转壳体(2)内,各油泵(7)与相应的油路组合体(8)经油管相连通,各齿轮a(610)经由中心齿轮(3)与各齿轮b(710)构成齿轮传动副,使电机(6)与油泵(7)的旋转运动互相传递;各油路组合体(8)间经油管相连通,另有两条油管分别与桨叶接力器(1)的两个油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桨叶转角的多高压油源调节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汉诺优电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